APP下载

秦镇二章

2011-11-21宋建国

散文百家 2011年12期
关键词:古屋面皮店老板

●宋建国

秦镇米面皮

秦镇像隐藏着什么秘密一样地诱惑着我,我已经数次投奔,仍觉密不能解,又觉得无密可宣,每次返还的路途中,心里还谋划着下次的行程。其实,秦镇对我最先的诱惑是从我的胃开始的,是一张白光粉亮秦镇的米面皮。

陕西关中道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城市,大街小巷的饮食门店上多有“秦镇米面皮”的招牌。在市街上,我们见到的秦镇米面皮是已经烹蒸成熟的,一刀一刀切好的面皮条子,一摞一摞地摆放在铝合金做成的玻璃方匣子中,一边还配放着翠绿的菠菜或芹菜。方匣子放置在案子或一张大桌子上,桌子上依次还摆着用一尺见径的蓝花海碗盛放的油、盐、酱、醋、辣子和大蒜水。这些摆设一般都在店门口,诱惑着各路顾客。来了食客后,可坐在堂内细嚼慢咽,亦可在店外的方桌上饕餮走人。迎来一位或一桌食客,如果是本地的客人就会亮着嗓子喊:“老板,给‘调’x碗皮子。”店老板便抓一把米面皮子就是一碗,上面撒上绿菜,用小勺依次调上桌上的各色调味,一碗米面皮就“调”好了。这“调”的过程就有各种“味”进去了,盛到了客人面前。

如果遇上饭时或客人一拨一拨地涌来的时候,便有在门店前持币排队待餐的场景。这个时候,店老板依然保持着对待每一个客人的从容,桌上的一味一样都不能马虎。看着一位位顾客饮食后的一脸满足,店老板一声:“吃好了,下次来啊!”的招呼过后,又很从容地看街上的风景,等待下一位顾客的光临。

这样的“秦镇米面皮”门店,一般有店老板和店小二两人就可开张经营,店老板盛饭收银子迎送顾客,店小二端饭擦桌子打杂。过去,店门每天开张关张的时候,要准备好一摞一摞的小碗应酬一天的供应。如今,门店只准备够店堂内外满桌或半数的碗具,每只碗套上塑料食品袋,循环往复,只顾扔塑料袋子。

西安、咸阳的女性对秦镇米面皮是非常青睐的,每天饭时,常常在街上可看到女人手中带着一食品袋米面皮回家,或打点一下肚皮,亦可当做一餐饭食。

城里经营秦镇米面皮的方式是这样的。在乡下或者关中一带农村的集庙会上,用人力三轮车驮上装面皮子的铝合金匣子和这样一应浓缩的物件,当街支起,开口即可招揽顾客。这种小买卖一人就开张了。只是每次买卖过后,地上狼藉一片,所谓的“白色污染”就浪迹到乡村的圪崂拐角了。

也有客人在市街的馆子里或集会的小摊上食过“秦镇米面皮”后一脸的后悔和沮丧,发出愤懑或感叹式的自言自语。这些食客中,有吃了假冒伪劣“秦镇米面皮”的,亦有不习惯这种吃食味道的。

“秦镇米面皮”亦被秦地今天的大小宾馆作为迎接上宾的地方特吃。

秦镇街道的食坊,大多是米面皮食坊。街道的买卖中,多是“调”米面皮所需用的佐料,红红的辣子,钻鼻味的大香陈皮。据说,还有罂粟壳。看一眼那些烹蒸米面皮买卖店的用具,竹箩、甄布、蒸笼,几乎就看到了秦镇米面皮的制作工艺。

来到秦镇,吃了秦镇米面皮的味道,无论是张家的还是李家的或王家的,味道亦有区别,吃了哪一家的都会感到胃的滋润和心的舒爽。

在秦镇,有这样一个传说:

秦镇地处终南山下,八百里秦川之中,土地平展,有秦岭峰巅至谷底而来的沣浴水源的润泽,是盛名的粮米之乡。只是也有风不调雨不顺的时候,相传,在秦始皇王朝的时候,有一年,秦镇一带遭受旱灾,沣浴河的水也细得无力气流淌到秦镇一带的田地了。这一年,秦镇生产的稻米秕空,无法向咸阳城里的始皇上进贡,人们饔飧无继,人心惶惶。镇上农夫李十二将收回的稻谷在碾子上碾碎,糠面难分,又在水中澄出皮糠,将沉下的水面倒在甄布上晾晒,旱年的太阳比蒸笼的温度还高,将李十二晒在甄布上的水面晒熟,形色洁白光亮如玉,他尝了一口,口感味道滑润爽快,从未有如此的感觉。镇人商议,精细加工,进贡咸阳城里的始皇上。莫料,始皇上食后,大悦。颁令:以后秦镇方面进贡,舍弃大米,只贡米面皮。米皮之于米的贡量如水桶之于水井,秦镇人亦皆大欢喜。

这就是秦镇米皮的源史。

在秦镇的街道,薛家、李家、王家都一味地悬挂着老字号的招牌,店老大亦是一勺一匙地“调”着米面皮子。四方食客熙熙攘攘,食客们品评着张家店与李家店的味道的差异和口感区别,王家的老字号传人还是从容地用包文丞铡陈世美样式的铡刀刃片,一刀一刀切出秦镇米面皮的另一种光亮、绵软、滑爽、香辣、舒心。

我用眼睛或胃口感觉,哪一家是两千多年前秦朝的李十二的后代呢?

秦渡镇

秦镇,乃关中一大名镇。实际名曰:秦渡镇。源于从秦岭山流出的沣水流而得名。沣河水丰草茂,横在关中中央,关中的东府与西府的人、物交流被沣水隔阻,须建渡口。山中的珍稀,东西二府的日用,千里秦岭与八百里秦川的经济与文化,一一集中在渡边交流,日渐形成了镇的规模,当年亦有一番繁荣昌盛的景象。秦渡镇史迹的深处应该隐藏着一幅幅朝野的《清明上河图》。

秦镇铺张的米面皮店中间,一面“蒲氏黄酒”的旗帜从一座古屋斜着伸展出来,在秦镇古街上招摇。这是一座酒肆,相当于城市里的酒吧。

秦镇的这种古屋的色泽,已经被时光印染得乌黑陈旧。木质结构,屋檐下或屋内的柱子,墙板和门板,均用上好的木材,即使有屋倾柱斜,谁也难以判断这座古屋要支撑多久的历史。

踏进“蒲氏黄酒”的店内,感觉就像踏到了秦朝的土地上,店内的木质色泽同样焦黑的老旧。梁担上锲进的土钉子上挂着一块块麻纸包扎、麻绳吊起来的东西亦被今日的时光熏染着。主人答曰:“这是酿制黄酒的粬”。

在这中情景里,品着“蒲氏黄酒”,远望终南山逶迤进秦岭的深处,峰端白云,谷坡野鹤,峪边鸭鹅。眼前碧绿平展的麦田里,兀现一片片粉红的桃林,麦香夹着花香扑鼻。眼下酿制黄酒的瓷瓮、缸、盆、竹沥、箩筛等器具,一些在屋檐下或后院子歇着,一些还在黄酒酝酿的工艺中。一口酒细细地下肚,如同秦岭山里的甘泉流淌进关中平原的田野,那个甘醇啊!

秦渡镇的街道逼仄拥挤,除了一应的吃食,两行的日用山杂铺满两边对门的屋檐下。一户古屋门框的木梁上钉着“革命军属”的搪瓷小竖牌,旁边又悬着一方明亮的风水镜子,映照着来往的行人。从门外望进去,屋内有不尽的昏暗和幽深。门口的摊场上,一边是山里核桃、木耳、板栗等山珍,一边是山民用的马刀、镢、锄、栓畜的铁缉,猎物用的土雷,煮茗用的吊炉等生产生活日用。仅锄镢的那一类,就有多种款式,宽窄不等、宽过半尺、窄不盈寸,纯手工生铁锻造,仿佛还残留铁匠铺子的余温。

这些锄镢类的用具,是针对秦岭里的一片田地、一处坡度和不同的季节气候地质而铸造的。在山林的深处,在45度的山地、沙石地带,没有形状怪异的耙子,那一坨不规则的石坡地是很难开发的。那一把半尺有余的锄镢,是春天雨后翻松坡上玉米地土壤的。这窄不足寸的线镢,是用来剜取高山崖畔峭涸的一个珍贵植物根须的。月牙形状的弯镰是攀登峰岭收取涸仞处香椿最应手的工具。

一个汉子在这些用具中瞻顾,拿起一把锻铸的矛和主人议价,行者不解其用途,答曰“看家护院用的。”不禁使人想象秦岭的峰岭深处、月黑风高、一户人家,狼虫熊豹在板房周围出没嚎叫,汉子家的炕头,立着一把长矛,保护着汉子或一家人在不平静中的宁静。祖辈的宁静的岁月就这样传承到今天的他。

“纪文书屋”同样是夹杂在秦渡镇板房中的一座古屋,宽大的“纪文书屋”牌匾是纯正的舒同体,其落款亦是“舒同题”,这可是全国名望昭昭的大书家呀!也许,这只是纪文书屋的分店吧。便好奇地问:“纪文书屋的总店在哪?”答曰:“只这一店。”

“纪文书屋”里有着一种山林深处的宁 静,古旧幽暗,却能读懂字文。店主站在陈旧 的收银桌前,面对着桌子上一块斜立起的玻璃 镜子,旁边的木柱子上歪歪扭扭的“有书读才 好”条幅。

“怎么得到舒同的题匾?”答曰:“是一 位亲戚。”店老板依然的姿势对着镜子,回答 “舒同题”是一位亲戚,沉静得那么无所谓。 透过镜子看他的脸庞,似乎在思索,似乎在隐 秘,看不出他是文化人还是商人。“有书读才 好”的条幅虽写得歪歪扭扭,不能说他的泥腿 子式小商贩作者绝不会跟大书家舒同在一起品 味米面皮、谈书论道。

秦渡镇啊!人不可貌相。

秦渡镇的隐秘深高莫测。

秦渡镇可让行者享受着秦川的旖旎风光, 会把你带进历史的深处,也可把他的心带进秦 岭的白云谷底,带入月黑风高中的另一般宁 静。

猜你喜欢

古屋面皮店老板
一碗面皮“锁住”家乡的味道
吃货有福利
面皮汤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11家书店老板眼中的书店
特色葱油饼
古屋
少放点
云峰山水画题诗
生意难做,鞋店老板须做好六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