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往来

2011-11-21

视野 2011年22期
关键词:飞速三本安逸

本版文章不付稿酬,我们将给每位来信被刊登者赠3本当期杂志。

昨天收获了一个小小惊喜。中午回到家,桌子上摆着一个塑料袋,上面印着再熟悉不过的两个字——《视野》。收件人是我的名字。心里一阵狂喜。小心翼翼地拆开,里面静静躺着三本杂志。我的名字登到杂志上了?

买第十五期时,无意中看到“编读往来”栏目编辑给读者的回信里,出现了一个语法上的小小失误,将“无时无刻”一词用错了。职业习惯让我一下子看到了这个小瑕疵,我随手就将这个小问题指出来。过了几日,我的邮箱里收到了他的回信,对我表示感谢。我很高兴有这种陌生人之间真诚的交流,却并未放在心上。昨天收到三本杂志,都是第十八期。原来,编辑们将我的邮件登在了这一期的“编读往来”上,而且有全体小编的留言。虽不付稿酬,但赠送三本当期杂志。我心里的感动顿如泉涌,为这本杂志,为专心真心做这本杂志的人。

认识这本杂志是在2002年,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文化定位“新锐、人文、生活”,还有它的主办单位——兰州大学,那是我曾经的哲学老师的母校。这么多年,它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品位,感动了我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我欣赏它的开放与严谨、尊贵与朴实,推崇新锐不忘感念苍生,推崇精神不忘烟火红尘,全方位面向社会各物质阶层、各文化层次。在这日渐飞速运转的世界,物价带动浮躁一路飙升,谁还有内心的宁静与安逸去相信真爱、真善与真美?感谢这本杂志背后那么多真诚的人在用尽心血守护当代人的精神家园。相知多年,你值得我托付全部的生命享受。

暑假快开学,整理旧书,把近两年的杂书废书悉数抛弃变卖,唯独细心整理了近三年来断断续续购买的《视野》,按期号整理,有五十多本,满满一小纸箱,算上家里书柜上的,大约有八十多本,可我一本都不想借给别人,怕弄丢了。其实也没时间再一一翻看,就是觉得它们无比金贵。

透过仲秋的烟雨迷蒙,我看见三本书载着一片心,从遥远的西北飞越黄土黄河,飞越平原高原,向着太行山翩翩而来……

——山西省泽州县周村镇苇町中学 李刚

谢谢你的夸奖还有真挚的言辞。你说的话中间,有一个词让人特别有感触——“精神家园”。如你所说,在这个飞速运转的世界,谁还有一些安逸,那些生活中的野花。我们有时候也在想,一份杂志是否能够担起这么大的责任,充当“精神家园”?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当我们说起“国家”、“人类”等词语的时候,实际上,作为一些大概念,它们的内涵反而更小,还不如“李桂花”、“杨建国”能引发我们的联想,他们穿什么样的衣服,有着什么样的脾气,过着什么样子的离合悲欢。当我们试图用一个杂志来担负一种叫“责任”的东西的时候,必须有所警醒。和你一样,我们希望这杂志具有更深的日常意味。有句词说得好,“当时只道是寻常”,与我们心魂相守的,是小汤勺,是昨天的落日,还有亲爱的鞋子。李泽厚说,你的日常世俗生活中的种种滋味,其实并不寻常。

能够进入人生活的东西,真是可以喜的。比如你,收集我们这不怎么起眼的杂志,和你在一起,和你的书柜在一起,和你的小心思在一起。每当想到这一点,就有一种扎实的快乐,像长在老布鞋上的针线。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全体编辑

猜你喜欢

飞速三本安逸
三星堆古人的“安逸”生活
三本院校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与构想
意聊
未来主义
这三本,你家有吗?
“三本提”葡萄芽变“11-06-25”的遗传鉴定
董子健: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三本”转为职教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