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记行
2011-11-21□乔明
□乔 明
蒙古国记行
□乔 明
八月的蒙古国,天气已开始变得凉爽。当我们搭乘的飞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在夜色中徐徐降落在离乌兰巴托市区十八公里的成吉思汗国际机场,走出舱门,扑面而来的是雨后带着浓浓草香的阵阵凉风。
经过多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到达乌兰巴托市区,入住成吉思汗大酒店。
第二天清晨,天空被移动的阴云遮挡,太阳偶尔透过云层,播撒出灿烂的光芒。我们乘坐的V8型丰田越野车驶出了车辆拥挤的乌兰巴托市区街道,向着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曾经是蒙古帝国首都的哈拉和林遗址行驶。
途中经过额尔德尼召。
额尔德尼召建于一五八六年,是蒙古国第一座佛教寺庙。远远望去,一座封闭式的四面带着高高围墙的巨大建筑群充满了神秘。沿着围墙每隔十五米左右,就有一座佛塔,共一百零八座。从西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三座寺庙和古石碑、佛塔等。寺庙由于年久失修,有些破旧,但仍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的辉煌和显赫。寺庙内,保存着相当数量的金佛雕像、查玛面具和艺术唐卡以及大量的木板书籍和珍贵手稿。额尔德尼召的建筑艺术和佛教文物,不仅再现了精湛的工艺,也记录了蒙古高原佛教盛行的历史。据陪同我们的达来先生介绍,额尔德尼召曾经有近百处殿堂,鼎盛时期的僧人数量达一万多名,声势浩大。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前苏联的高压下,当权者毁坏了蒙古国大量的寺庙,清洗枪决和流放了大量的僧人。在这场政治浩劫中,这三座古老的寺庙有幸被保存了下来。一九六五年,蒙古国确定其为博物馆重新开放,但并不准许念经诵佛。九十年代后,蒙古国恢复了宗教自由,寺庙的法事活动又重新活跃了起来。
从寺院的东门出来,沿着通向哈拉和林遗址的小路,有一片卖旅游纪念品的集市,桌上和地上陈列着一些旅游纪念品,有的是中国制造的工艺品。这里像在蒙古国的其他地方一样,所卖商品都可以直接用人民币购买。走到集市的尽头,一只系着蓝色哈达的石龟呈现在眼前。达来先生说,这里就是蒙古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哈拉和林的遗址。
一二二○年,太祖成吉思汗下令在哈拉和林建都,但他本人从未在此定居。一二二九年,元太宗窝阔台继承汗位后,按照父亲成吉思汗“定都和林”的遗训,将哈拉和林城确定为大蒙古帝国的首都。一二三五年,窝阔台开始修建豪华的占地两千五百平米的中国式宫殿——万福宫,同时也建造了各路教派的寺院和商贸交易及文化交流等场所。哈拉和林成为蒙古帝国的政治、宗教、经济、文化、贸易中心,也是当时世界贸易最发达的国际大都市。历史上著名的草原丝绸之路的北端在这里经过,哈拉和林也成为连接欧洲、亚洲等地的重要枢纽。由于蒙古帝国宗教信仰自由,鼓励通商,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商人、使节自由出入,手工业和商业街熙熙攘攘,当时的哈拉和林一片繁荣景象。忽必烈建立元朝,迁都北京,历经九个皇帝居住在京城。在此期间,哈拉和林失去了在蒙古各部的中心地位。元顺帝妥懽贴睦尔继位后,被朱元璋推翻,元顺帝退回大草原,哈拉和林又恢复了往日的核心地位。十分可惜的是,明朝起义军进攻哈拉和林,抢劫一空后焚毁了都城,举世闻名的哈拉和林从此化为灰烬。我们站立在万寿宫的遗址上,远远地眺望,追寻着哈拉和林这座蒙古高原最早的都市的高亢激昂和哀婉悲凉。今天,蒙古帝国昔日的首都已远去,看到的只是埋在地下的地基和残壁断柱,看到的还有散落在遗址上破损的砖块和破碎的琉璃瓦。只有那只孤独的石龟,春夏秋冬,血雨风霜,默默而又忠诚地守卫着一个远去王朝的辉煌!
乌兰巴托是一座飘逸的城市,乘车行驶在市区坑坑洼洼的街道上,尽管新建的现代建筑拔地而起,但还是会深深感受到乌兰巴托的市容和建筑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俄罗斯的风格,米黄色和乳白色是城市建筑的主色调。上世纪九十年代民主化后,在整齐而宽阔的街道两边建起了许多杂乱的新建筑,多为商店和餐馆,破坏了原有的整齐大气的城市风貌。乌兰巴托也是一座传统的蒙古式与俄罗斯建筑并存的城市,在富有现代气息的楼宇之间,常常镶嵌着白色的传统蒙古包,仿佛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这里是一个蒙古游牧王国的国度。以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苏赫巴托名字命名的苏赫巴托广场,是蒙古国的象征。广场中心,矗立着蒙古人民革命党的缔造者苏赫巴托跃马雄姿的雕像,威武雄壮。一九二一年,苏赫巴托率领着蒙古人民废除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为争取民主独立和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在风云变化,雕像的基座下,摆放着鲜花和后人们敬献的花圈,蒙古国人民依然敬仰着这位民族英雄。苏赫巴托广场,今天依然是蒙古国举行重大节庆庆典和群众集会的地方,也是欢迎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礼宾广场。二○○四年,中国政府无偿投资援助,重新修饰了苏赫巴托广场。
苏赫巴托广场的北端,气势雄伟的大理石建筑的中央,为纪念成吉思汗登基八百周年而建的巨大的成吉思汗铜像威严地坐视着广场,两名威武的蒙古骑士守卫在铜像两侧。成吉思汗铜像的东西两侧,还分别雕塑着窝阔台和忽必烈的铜像。成吉思汗雕像身后的建筑群,是蒙古国国会大厦,是蒙古国大呼拉尔和国家政府机关办公的地方。
蒙古国是一个注重承载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全国有许多的知名博物馆,承担着保存和收藏民族文化的珍品,记录重要的历史事件,展示民俗风情、宗教用品、名家绘画或摄影作品的重任。在乌兰巴托市短短的几天内,我们在达来先生的陪同下,参观了蒙古国民族博物馆、蒙古国自然博物馆和博格达汗宫博物馆。
蒙古国民族博物馆,也称蒙古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建于一九三一年,共十个展厅,收藏的物品涉及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社会学等领域,从旧石器时代到今天的五万多件展品,按年代顺序陈列于十个展厅内,分为“古代蒙古历史”、“历代古朝历史”、“传统民族服饰”、“蒙古帝国”、“蒙古传统文化”、“蒙古传统经济”、“满清统治下的蒙古”、“博格达汗蒙古国”、“社会主义时期蒙古国”和“民主革新时期”十个专题。从古代蒙古民族的起源,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民主政治运动,整个博物馆的展示,今天的蒙古国政府没有人为的褒贬和取舍,只是让历史真实的客观再现。置身于蒙古国民族博物馆,慢慢品读,我们仿佛在穿越久远的历史时空隧道,看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世界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从蒙古高原走向统一、走向世界、走向文明的历史轨迹,感受蒙古民族历史的艰辛与灿烂,感受蒙古国家历史的沧桑巨变。
蒙古国自然博物馆,始建于一九二四年,是蒙古国成立最早、馆藏最丰富的专题博物馆。远远望去,博物馆外表陈旧破损。进入博物馆,你会被展品深深地吸引。馆内分为自然、古生物学、历史考古和民俗四大部分,重点展示了蒙古国的矿藏、植物和动物等自然资源,有许多的实物标本,特别是十几种恐龙化石,其中一副高达三米的恐龙骨架,更是给科考人员和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几个欧洲的科考人员,手拿尺子,在仔细地研究着,记录着。自然博物馆展示着自地球上有生命以来生物进化的全过程,彰显着博物馆的自豪和骄傲。在自然博物馆,我们遇到了两位正在馆内一楼举办个人油画画展的蒙古国青年画家,他们的作品植根于蒙古大地,展示着蒙古国现代青年画家的风骨,与古老的自然和历史形成鲜明的对比。
博格达汗宫博物馆,始建于一八九三年,位于博格达山脚下,原为蒙古宗教领袖博格达汗哲布尊丹巴八世活佛冬季居住的宫殿。整个建筑群有六座寺庙,正门整个建筑没有使用一颗钉子,用一百零八个榫子组合完成,属于传统的中国式建筑。二○○六年,中国政府无偿援助六百万元人民币,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和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对正门建筑进行了修缮。进门后右侧一个两层的俄式白色建筑,为博格达汗哲布尊丹巴八世活佛冬季住所。现在,展示着博格达汗哲布尊丹巴八世活佛的从教经历、生活起居、外交活动以及从政纪实。宫内还珍藏着蒙古藏传佛教的经书、贡品、器皿,珍藏着外国政要递交的国书和馈赠的陶瓷等精美的工艺品以及蒙古王公贵族的华丽服饰和生活用品。其中,金缕衣、镶金镀银的英国马车和用八十余张狐狸皮制作的长袍及一百五十头雪豹的皮围成的蒙古包等分外珍贵。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格达汗哲布尊丹巴八世活佛十分喜欢稀奇的野生动物,宫内还珍藏着许多珍稀动物的标本。参观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博格达汗哲布尊丹巴八世活佛这位近代曾经领导蒙古独立的第一位国家元首和蒙古政教合一的领袖,在蒙古高原上的宗教地位、威严权势和奢华的生活。
甘丹寺,是蒙古国最大的寺庙,也是乌兰巴托著名的旅游圣地。作为蒙古国宗教信仰的文化中心,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信徒进香拜佛。甘丹寺东边的院落是僧侣们藏经和起居的地方,西边的院落是蒙古国最大的佛学院。甘丹寺的前方广场,来自全国的佛教信徒和世界各地的游人熙来攘往,广场的空中和地上,无数鸽子在自由地飞起飞落。如果你将手臂伸开,鸽子不时会飞落在你的手臂上,亲吻着你的手心,传递着对世界和平的祝愿和向往。
短短的六天飞快地过去,短暂的考察就要结束,我们就要离别神圣、淳朴与祥和同在的美丽国度。遗憾的是,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我们没有能够到成吉思汗的故乡肯特省去寻觅世界伟人的早年足迹。飞机飞离了成吉思汗国际机场,俯看着乌兰巴托,我们的心中,在为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伟大国家默默祝福,我们真诚祝愿这块与中国紧紧相依的土地上的国家和人民,在新世纪的今天,走向繁荣,走向富裕!
〔责任编辑 阿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