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2011-11-20闫永宁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1年1期
关键词:预防性外科抗菌

闫永宁

(包头肿瘤医院,内蒙古 包头014030)

目前外科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占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很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达到有效的预防目的,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如不合理应用,不仅会造成医源性感染,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还可能影响原发性疾病的治疗。因此,在加强对临床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中,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是一项重要、细致的管理工作。

为观察我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提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本文对我院外科手术出院患者病历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2010 年4 月我院外科手术出院患者102 例病历,填写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

1.2 调查内容

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病史及既往史(基础疾病及过敏史)、出院诊断、手术名称、日期及持续时间、切口类型及用药名称、用法用量、起止时间、药物类型及送检等情况。

1.3 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表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手术切口及手术部位感染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及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推荐的的标准进行分类,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文献,结合本院实际进行评价。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见表1。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抽取出院收受患者病例102 例,男21 例,女81 例;年龄19 ~80 岁,平均(51.4 ± 12.77)岁;平均住院时间(14.51 ± 10.45)d,最长58 d。其中,五官肿瘤外科22 例,胸部肿瘤外科18 例、腹部肿瘤外科32 例、泌尿乳腺肿瘤外科12 例、妇瘤科18 例。

2.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02%,涉及抗菌药物共7 大类16 个品种,使用频数前5 位的抗菌药物分别是氨曲南、美洛西林钠、克林霉素、甲硝唑、头孢硫咪。使用抗菌药物前8 位按频数排列,见表2。

表2 使用抗菌药物频数及使用频率

2.3 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

各类手术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用药起始时间、用药天数及联用情况统计,见表3。

2.4 合理性评价

本次调查病例的不同类型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见表4。

3 讨论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指在感染尚未发生之前即开始应用,有明确的时间性和目标性,主要是因为患者将要经历感染高危因素(如手术创伤)的侵袭。预防手术所致的感染,应强调在手术操作时机体组织中的抗菌药物浓度保持在有效杀菌水平,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 小时,手术结束后则应尽快停用预防性抗菌药物。长时间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不但失去了预防的意义,而且还有可能诱发更为严重的难治性感染[1]。

表1 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评价

表3 不同类型手术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

表4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外科在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问题上与卫生部2000 年11 月发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2004 年卫生部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过宽

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可以减少手术后感染的发生[2]。但是并非所有手术均有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如甲状腺、乳腺等清洁手术,手术视野无污染,严格无菌技术及细致的手术操作通常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98.3%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44.1%无用药指征,说明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方面存在明显扩大预防用药范围的现象。

3.2 使用时机与术中追加把握不准

目前普遍认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手术野或切口组织受到污染前或污染时的短时间内使用,专家推荐在术前0.5 ~2 h 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3 h,或失血量大(>1 500 mL),可术中给予第2 剂[3-4]。本次调查的102 例外科手术中,术前0.5 ~2 h 给药者仅有1 例,且该患者在术前已经使用了5 天抗菌药物。术后返回病房初次给药者占85.3%,术时超过3 小时的11例患者中无一在术中给予抗菌药物。说明手术预防用药时机选择不当错过了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最佳时期,导致术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加大,不能达到满意的预防效果。

3.3 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过长

一般认为术后48 h 未感染的切口,再继续使用抗菌药物已属无效。调查显示,术后预防用药疗程以5 ~10 d为多。清洁手术平均用药时间6.2 d,超过了专家推荐的药用时间;外科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72 h 者占85.3%,所有的结肠、直肠手术患者,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10 d,可见多数患者用药时间过长。这样长时间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反而增加细菌耐药菌株及医院感染的风险、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5],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因此,必须加强手术前期预防用药的管理,限制手术后期用药时间,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3.4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和联用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应选择对皮肤常见的G+球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应以一代、二代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药物为主[6]。本次调查发现,外科对抗菌药物的选择较不合理,其中选择仅对革兰阴性菌有效的氨曲南和广谱抗菌药物美洛西林钠的总用量就达到40%。对青霉素过敏或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选择抗菌药物较为合理,能按规定选择应用克林霉素。而妇科联合用药中以美洛西林钠和甲硝唑为多见,个别有采用克林霉素与甲硝唑联合用药的,二者对厌氧菌都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联合用药不适宜。

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较突出的问题是用药指征不明确、初次给药时间不合理、长时间手术中无追加药物、术后用药时间过长及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是一项涉及医疗、护理、药剂、管理等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必须成立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组织,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制定合理用药指南,定期举办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专题讲座,强化临床医生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正确选择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时机、持续时间,改变不良用药习惯,从而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1]吴晓华,李彬彬. 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择机何时[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5(5):263-266.

[2]史占军,张亚利,景宗森,等. 规范与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对比[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57-59.

[3]陈文光,章泽豹,蒋景华. 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406-1409.

[4]朱学敏. 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86-2987.

[5]左武,蔡璇,朱琴,等. 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检测[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630-632.

[6]古东东,潘涛,徐武夷. 重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74-76.

猜你喜欢

预防性外科抗菌
骨外科知多少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拯救了无数人的抗菌制剂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