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始终是买书的动因
2011-11-20伊乐
文 / 伊乐
影响人们购书的动因有很多,比如书价、作者、出版社。这些因素跟读者的情感结合,很容易产生的一个结果就是:这书我很感兴趣,值得带回去。本次读者调查集中在时尚廊书店12月18日举办的一次画展开幕酒会的前后时间段里,很容易感受到特定人群买书诉求的关键词:兴趣。
书店的读者定位与画展的观者身份叠加之后,购书者的范围更小,寻书目标更明确。他们的年龄在30~50岁之间,工作事业在一个稳中有升的阶段,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有人是某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的董事、有人是某时尚杂志集团的创意设计人员、有人是画廊的工作人员、有人是画家、有人是文艺爱好者……他们或西装革履,或休闲潇洒,或一袭长裙来参加这个酒会,同时也带走了各自感兴趣的书。
他们的购书行为特点鲜明,极具代表性。商人是第一次来,对书店环境、图书品种质量、服务态度都赞不绝口。和大部分男人一样,他喜欢文史、地理、军事的书,比如宋明清史、二战史,有时间绝不错过央视每晚九点半到十点的国防军事节目。他对《包浩斯告诉我们的事》及《抗战中国国际通讯照片》表现出好感,但他离开时并没有在这里买书,而是对时尚廊的讲座表现出兴趣,并询问了如何获取相关信息;创意人经常来书店,最少每月来一次,多则3、4次,喜欢在这买书,原因之一是公司办有购书卡,二是工作学习之需。他的品位不仅体现在了他时尚得体的穿着上,也表现在购书的讲究上。他对设计书的需求很挑,国内作者一般不看,引进版的好书会买,主要兴趣还是放在国外和港台版的图书上。这次购买的书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完成设计》、《达利》;文艺爱好者自己找来长梯子,爬上去挑了200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里边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法国文明史》(4册)、《风俗论》(上、中、下),另外还购入了石涛绘的《陶渊明诗意图册》;女画家没有谈她的购书生活或者读书的感受,她以来参加画展为由,矜持地避开了,离开书店时夹着一本《艺术家》杂志。
时尚廊的活动区在书店的最里边,所以几乎每一个进来或离开的人都会在书间驻留,翻阅,这次来观画展的人也不例外。他们有较好的经济条件,舍得自我投入,对书价不会特别在意,而是关心书的品质。他们从架上取下书来,都会认真看上一会儿,凭自己的感觉,判断对此书的兴趣喜好。这种兴趣是对纸制书的全面感觉之后,结合自身情况综合出来的满意分数,最后的购买行为就是“值”和“藏”的最佳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