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我眼中的“国考”
2011-11-20策划执行昊昊
策划/执行 _ 昊昊
对话
亲历者:我眼中的“国考”
策划/执行 _ 昊昊
对于很多正在求职的年轻人而言,公务员仍然是最理想的选择。“到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是对年轻人求稳心态的调侃,但“稳定”显然不是让百万人对这一职业竞相追逐的唯一理由。“国考”结束,各地公务员考试陆续展开,还有更多的年轻人要为考试奔忙—即便这个职业并非自己最初的梦想。
本刊邀请了应届大学毕业生付垚和通过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中央某部委的小幺,讲述他们眼中的“国考”。
《读者·原创版》:为什么要报考国家公务员?
付垚:报考国家公务员的时候还没有签工作。公务员是很多就业途径中的一个,但绝不是唯一的,报考是想多一个机会。我最理想的工作是外企,在外企生存更需要努力,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提高自己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小幺:从参加笔试到接到通知,等待时间是非常长的。这期间,我找了其他几份工作:国外某大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京市公务员。综合考虑,我选择了目前这个工作:一、在北京,朋友多,熟悉环境;二、起点高,而且是文化部门,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三、稳定,只要努力工作,不担心丢饭碗;四、满足家人的愿望,他们认为女孩子做公务员和老师收入稳定而且体面。
《读者·原创版》:媒体用“百万大军迎‘国考’”来形容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程度的激烈,你们感受到的“国考”呢?
付垚:我认为公务员考试的激烈程度被夸大了。其实认真准备的人并不多,实际参加考试的又会减少一部分。只不过因为公务员考试的报考和备考过程相对简单,大家都想碰碰运气,才有了貌似激烈的竞争。
小幺:我比较赞同一种观点:这个考试是集中报名,统一招录。如果其他行业统一进行招录,人也绝对不会少。我觉得公务员考试给每个人提供了平等的机会,至少你可以找到一个职位去报考。如果是去企业、学校,人家可能根本连简历都不会看。尤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个机会是公平的。
《读者·原创版》:说说你们对公务员的认识和对未来的规划吧。
付垚:做公务员首先必须正直,为自己谋点福利、收点小钱小礼没什么,但是必须要做事,不能不作为。我理想中的公务员应该是工作上有成就,生活有情调,随和、不装。至于灰色收入,当然得有个界线了,就是和自己的身份相符,不显得穷酸,也不显得奢侈。这个就要自己把握了,把握得好,别人说你是好官,自己过得还滋润;把握不好,自己的生活没有保证,还有可能把自己弄进监狱。
小幺:工作一年后,我曾经想过是不是要继续学专业,读博士,但是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另外,领导也不会赞同你这样做。我是待在专业性比较强的司局,但是更主要的还是行政,当然也跟着专家学到了不少东西。现在工作压力特别大,工资比较低,精神状态不好,以前觉得不应该这么忙。从前觉得公务员是制订国家政策的,有一种能够掌控和了解行业发展的能力,现在看来,我们只是一颗小小螺丝钉,没事也忧国忧民。
《读者·原创版》:有这样一种观点:公务员在花纳税人的钱,而中国的公务员队伍过于庞大。
付垚: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有公务员,我被纳税人养,但是我创造的价值可能更多。“国考”也是一种竞争,有能力就上,考不上的说风凉话也是可以理解的。
小幺:我在努力做事情。与其他职业的人一样,我们也是通过劳动换取报酬啊!
《读者·原创版》:“公务员身份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隐喻着种种好处。”怎么看外界对公务员职位的想象?
付垚:我家不少人都是公务员。公务员并不像传说的那样,什么灰色收入啊,不作为啊,至少我的家人都在认真工作。实话实说,薪酬还可以,有一些比较好的福利,社会地位也比较高,办事方便些。
小幺:我不知道别人怎样,目前我没有任何灰色收入,有的就是工资。至于便利,我唯一感觉到的就是出差人家招待得很好。我觉得这个行业跟别的没啥不一样。哪个行业没有所谓灰色的、隐性的收入或者福利待遇?况且,其他行业的人如果努力,就能见到效益;我们再努力,领导也不可能给你发红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