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2011-11-19毕春苗
毕春苗
(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系,陕西汉中 723000)
一、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一般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掌握与信息技术及教学活动相关的理念、知识和能力。[1]
专业理念是支撑教师发展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理念包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热爱以及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新的教学知识的极大兴趣,更包含了教师自身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能力和整合意识。
专业知识包括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个重要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文学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统一。
专业能力是教师在育人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总和。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必须具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资源收集、开发、整合和利用能力,多媒体设备应用能力,网络教室应用和管理能力,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
二、网络环境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
1.网络环境有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品质
专业品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动力,教师专业品质的健全与否标志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和阶梯。专业品质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意识和专业志趣等。[2]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资源以及网络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使得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理念、角色等都发生了变化。专业理念的更新,意味着信息技术教师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设计者转变,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信息传递,而是双向互动、开展协作学习。网络资源的信息量大、类型多、范围广的特点,不仅给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意识和专业兴趣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提高了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而且还进一步减小了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活动的困难程度,增强了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热爱程度,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2.网络环境是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实践阵地
新课改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依靠信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吸纳、借鉴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迅速投入到实践中去。通过网络环境,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真正实现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学研究,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3.网络环境是教师专业化的终身发展平台
网络为信息技术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了数字化、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由于网络的多媒体性、交互性、共享性,学习者可以选择任何时间、地点、进度、方式,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由于网络具备良好的通讯能力和沟通机制,学习者可进行交流讨论、协作研究,实现合作学习。网络教育能够满足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学习需要和社会成员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发挥重要的作用。网络环境支持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支持教师终身专业发展。
三、网络环境下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网络环境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它不但给教师提供了技术基础,更是提供了一个数字化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全球化生存的网络村落,这种改变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已不仅是一种补充,它更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新的标准,是一种整体的变化,是一场革命。
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育理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思想依据,同样,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育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新理念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培养正确的“技术”观。正确的“技术”观是指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传授信息技术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信息情意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力求高质量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准则。在整合中,应该树立以信息技术为教学内容,以其他学科知识为教学辅助手段的理念,而不是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学科知识为教学主体的理念。所以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应该是内容丰富的各学科知识和生活知识融汇的大教学,从而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获得信息技术知识、能力、情意的培养,开拓学生的学科视野。
二是营造和谐的网络师生合作关系。教师从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发展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和学习合作伙伴。对教学而言,合作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教师而言,合作意味着上课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合作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积极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能脱离教育教学实践,网络环境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专业知识的发展平台和终身的专业能力发展的实践平台。丰富的网络知识信息、不受限制、随意检索的知识流,为教师专业知识发展构筑起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宝库,多元化的网络技术平台为其提供了实践平台。
一是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尚无成熟的网络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借鉴,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的转化、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要依赖于信息技术教师在网络教学实践中来摸索,这给信息技术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践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建设和应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 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信息技术教师在网络课程的建设应用中,要具备网络教学设计能力、网络媒体应用能力、网络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方法探索等教学能力。另外,网络资源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还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对网络资源能够进行整合、利用、加工的能力。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学习平台辅助多媒体教学。当前,网络资源的多样化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全方面的视野扩展和技能训练。例如,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教学网站——天空教室网络课堂,这一平台为目前教师备课、课件制作、网络化教学提供了强大支撑平台,并且操作简单,功能强大,可以广泛应用于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等。
二是积极探索和实践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目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基于建构主义的网上发现式教学模式;基于人本主义的“三电合一”远程多向交互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电视、电脑、电话三种信息网络互补功能,可实现个性化的大面积施教和大面积个性化学习;基于伙伴群体的网上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网络的全球化特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让原本互不相识的人结成学习伙伴群体,在亲和、协商、讨论、认同、感染中获得最有效的学习指导和帮助。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积极引进这些教学模式,实践于信息技术课内外,积极鼓励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这些模式的相互学习中去。[4]
3.探索网络环境下和谐的师生互动途径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将学习结果及时通过网络反馈给教师,减轻了教师获取反馈的负担和压力。在师生情感交流中,由于网络教学的实际特点,师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缺乏情感交流中的人情味与生动性,信息技术教师在今后的网络教学中应该做到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情感设计,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积极调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加强教师的辅导,增进师生的情感。网络环境下的交流不限时间和空间,这样更有利于师生进行问题方面的交流,同时也保证了教师解决问题的及时性与正确性。
4.基于网络交流平台,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
随着博客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教师把它引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师在博客中记录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在不断地阅读、书写、交流中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教师可以自由分享别人的教学经验来反思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使得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有了足够的提升空间,从而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5.需要营造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当前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处于一个关键阶段,不仅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自身要积极对待专业化发展的问题,还要求学校以及有关教育部门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从经济和思想上支持信息技术课程以及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硬件建设和网络环境建设。另外,还可以建立有效的评估、奖励机制,制定规范化的信息技术教师奖励制度,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经济地位和专业权利,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刘婕.专业化:挑战 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卞丽娟,陈晓慧.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5,(11).
[3]雷体南,叶良明.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