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中求突破
——关于紫砂陶造型设计的个人体会

2011-11-17徐浩俊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2期
关键词:石瓢壶嘴紫砂陶

徐浩俊

江苏宜兴 宜兴214200

传承中求突破
——关于紫砂陶造型设计的个人体会

徐浩俊

江苏宜兴 宜兴214200

数年前吴曙峰先生写作的那篇关于紫砂陶造型设计的文章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文章将紫砂陶的造型方式分成形态剪影、变形装饰、写实取意、移植仿制等几类,其中形态剪影是紫砂陶艺较普遍、较丰富的造型方式,它要在二维空间内注意形体的虚实和节奏、动态气势、均衡统一。这种形式崇尚实用、好用,没有过多的细节修饰、描写和具体事物的表现雕琢,这样突出的是简洁的形体及形体本身的张力,通过在造型轮廓的整体形象的流动中表现形体本身的运动力量和气势,及工艺技术美、材质肌理美。传统精品石瓢、德钟(掇球)、仿古等是这种造型方式的典型代表。但造型设计除了继承性,还要强调创造性。既要熟悉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造型风格特点,从中总结出规律和方法,同时又要设计具有民族特点及时代精神的创新作品。在此,笔者想结合自己近年来的创作实践,就形态剪影这种造型方式谈一些个人体会。

石瓢壶是紫砂陶艺中形态剪影的精品,造型简练,古朴大方,端庄稳重。壶体由两条抛物线结合而成,刚中有柔。盖是平盖,但中高周低,盖板线厚薄恰当,线条圆润。钮形似桥,中央向两边由窄到宽延伸。壶嘴为直筒暗嘴,粗细比例恰当,有力度又有柔情。壶把与壶嘴对称,内外都是三角形线条,自然流畅,力度适中。石瓢对制壶者来说是难以超越之形的典型代表,故如何推陈出新成了一道难题。只有对其悉心研究,取其精粹,并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德钟壶》

《竹影清风》

笔者设计的“竹影清风”壶就是这种指导思想的产物。它保留了石瓢简练的线条和阳刚之美,又比石瓢多了些柔情。处理壶身时,在壶口处加了个沿口,使其在视觉上稍显丰富;在靠近壶身底部处处理成稍向圆心处凹进的竹节形状;壶盖则做成了嵌盖,从正侧面看,显出一条优美的曲线,与壶身的线条融为一体;壶嘴、壶把与石瓢的嘴、把相似,虚实有度,握持舒适。整体造型周正灵动,结构严密,动静结合,既保留了石瓢的神韵,又有了竹的风姿。

清代制壶名家邵大亨创作的“德钟”壶是紫砂名作中的光素器的代表,器形端庄,比例协调,结构严谨,简洁质朴,具大家风范,为后人推崇。笔者创作的“惜福”壶则借鉴了“德钟”的具有层次感的线条处理,其下部三分之二为直筒形,上部三分之一处是收小一圈的直筒形,衔接处尽量作圆角处理,使视觉更为舒适。壶身上部收小的部分比“德钟”的直径要大,所以,壶盖也要相应大一些,盖面又将“德钟”的凸起形改为平板形,形状更简洁。将壶嘴由“德钟”的直柱形变为由粗到细的柱形,使根部与壶身的整体感加强,出水更有力。变化最大的是壶把,正圆弧形的形状脱离了传统观念,与身、盖、嘴相协调,壶身的大圆,壶盖的中圆,壶把的小圆,壶钮的超小圆,嘴的直柱圆,整个“惜福”其实就是一个圆的统一体,柔和的过渡,使其更圆润、更有个性。整体造型有着鲜明的韵律感,形体饱满敦实,浑朴淳厚,单纯而不华丽,洗练而不修饰,含蓄而不拘谨,给人深厚古朴的美感享受。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交流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情趣及观念意识的转变,会产生更多的造型方法,所以紫砂陶的造型设计不能囿于自然模仿和表面修饰,在学习汲取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要结合先进的设计理念,拓宽视野,致力创新,才能将紫砂陶推向新的艺术境界。

[1]中国紫砂茗壶珍赏 韩其楼 夏俊伟 2001年

[2]《江苏陶艺》吴曙峰(紫砂陶瓷造型方式初探)2003年

《怡 神》

猜你喜欢

石瓢壶嘴紫砂陶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菱花石瓢壶”的艺术魅力
浅析紫砂经典器型“石瓢”的前世与今生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石瓢壶”探艺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历 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