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禄寿喜文化在青瓷创作渗透中之魅力浅探

2011-11-17龚伟康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2期
关键词:祥瑞青瓷符号

龚伟康

浙江龙泉市博峰瓷厂 龙泉 323700

福禄寿喜文化在青瓷创作渗透中之魅力浅探

龚伟康

浙江龙泉市博峰瓷厂 龙泉 323700

本文就人作为符号动物的特性和福禄寿喜历史文脉的梳理来论证福禄寿喜文化在青瓷创作艺术中的装饰作用,探讨了当代青瓷创作的方向性课题,提出了:一、抓住福禄寿喜的符号,撬动青瓷艺术之魂;二、拨动福禄寿喜的琴弦,唤醒深沉的民族体验;三、嵌入福禄寿喜的内涵,增添喜闻乐见的生活情趣。因此在青瓷创作中探索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福禄寿喜文化的渗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福禄寿喜;文化;青瓷作品;艺术创作;

福禄寿喜文化是祖先们在中国五千年漫长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它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寄托。在实际生活中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作用普遍,影响深远。在当代青瓷创作中注入这种民俗传统文化的内涵,体现人们的美好意愿,丰富生活的喜乐情趣。可使青瓷艺术之花鲜艳夺目,经久不衰。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改名颇受关注。有人研究北京城的地名,发现其中含有“福”、“禄”、“寿”、“喜”等吉祥字眼的竟达150多个,这说明人们普遍偏爱渲染祥瑞文化,人们喜欢将自己的美好意愿用地名的特殊形式予以表达。这种祥瑞文化在徐华龙先生的《中国祥瑞文化》一文中分作物体祥瑞、行为祥瑞、语言祥瑞、文字祥瑞和数字祥瑞等五个层面。本文着重探讨福禄寿喜的民俗文化在青瓷创作中进行渗透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传统吉祥观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人的切实需要为造物目的的民俗审美观念,是民俗美术审美特性中的价值尺度,人们对正在进行的美好事物进行氛围美化和渴望实现的精神愿望,总通过寻求替代品予以强化和展现。因此福禄寿喜文化应运而生,并在青瓷创作中也能得到很好的展现。青瓷创作是一种文化创作,在青瓷创作中深入研究福禄寿喜文化,是弘扬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抓住福禄寿喜的符号,震落纤尘,撬动青瓷艺术之魂

德国哲学家、文化哲学创始人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独树一帜地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文化是符号的形式,人类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或“象征”活动。因此,可以说人不是生活在物理世界中,而是生活在“符号世界”中。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和历史都是符号活动的组成和生成。人借助于语言构建了一个超出其生存环境的符号世界,正是在这个世界中,人类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从而不再受制于环境的束缚。从这意义上看,青瓷创作是文化创作的组成部分,也是符号功能的一种集中表现。青瓷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创造了一个脱离于现实世界的美好符号。

符号功能为我们打开了通向理想世界的道路。如果没有符号系统,人们就会像柏拉图笔下的洞穴中之囚徒,其生活就会限制在他的生物需要和实际利益范围内,就找不到通向理想世界的道路。符号功能也为我们打开了通向可能世界的道路。达尔文曾将宗教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崇拜心理,他说,当一条狗仰面看着他的主人时,在这条狗的心目中,这位主人岂不就是他的上帝。然而,动物的这种依恋、崇拜感仅是被动的。惟有人,不仅有对神的恐惧、敬畏,更有对神的想象乃至“希望”,卡西尔认为,这一深刻的转变就体现在从原始禁忌向宗教的过渡,前者仅是一种消极的禁令,后者才是一种主动的体验。可以说,动物生活在一个现实的环境中,它本身就是环境的一部分;而人则可以生活在一个可能的世界中,他才会有科学、艺术、乌托邦。一言以蔽之,人基本上是生活在希望之中的。图文符号的出现与使用,使福禄寿喜文化应运而生。作为符号动物,福禄寿喜文化,又恒远持久地流转传承于中华民族的各个地方,成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重要民俗文化。它反映着中国人(农耕、手工业时代)的吉祥观念,其朴素而直白的艺术表达,更体现了对生命的关注,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追求。福禄寿喜文化作为中华民众美好意愿的化身,是华人理想世界的典型象征,是给人以积极暗示和恒久激励的重要符号。它不仅是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俗智慧与美好愿望,而且彰显着具有典型性易于接受性的独特艺术审美特征,从而成为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相互融合的经典符号。福禄寿喜文化营造出的独特吉瑞环境与和谐美好氛围,趣味横生,其乐融融。在尊重文脉呼唤传统的今天,在社会广泛认同的基础上,拂去历史的尘埃,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摒弃糟粕,让福禄寿喜文化在青瓷创作中进行恰当的渗透结合,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还能使青瓷作品历久弥新,大放异彩。概括来说,抓住了福禄寿喜的文化符号支点,可以撬动青瓷艺术之魂,使之保持普遍而持久的艺术魅力。

二、拨动福禄寿喜的琴弦,掀开千年面纱,唤醒深沉的 民族体验

福禄寿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琴上之重要一根。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并且对于现世生活的幸福怀着热切追求的民族,福禄寿喜等祥瑞观念深深扎根于民族心理中。古书上讲:“祥者,福也,祥瑞者,谓天欲赐之福,先示以兆也。”福禄寿喜文化寄托着世世代代炎黄子孙避凶趋吉,祈福禳祸的美好心愿,其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的图腾崇拜。

求生存是石器时代先民最基本的希冀,面对难以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对战乱频仍的部落竞争,面对无可回避的生老病死,他们怀着疑惧和幻想寻求超凡神力的保护。史前时代,随着石文化的发展、艺术的产生,人们对有些自然界现象认识不清,如:雷鸣闪电(现在有人还认为是天宫在怒吼,要惩罚罪人)、刮风降雾(龙神来临)、雨雪冰雹(天神向人间要物)、动物本领的区别等,认为是神灵决定一切,上天和神灵便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人们也就产生了愿望,并愈来愈强烈。于是有了祈福文化。通过祈福,希望上天降福人间,赐给人某种动物的肉体和本领。于是就用石头制出通天地的玉琮等、和某种吉瑞的动物模样,摆在人们面前或神坛上,进行祈求。随后,体现最质朴、最便捷、最明了、最易于为大众接受的福禄寿喜文化及其文字符号应运而生,并得到大力推广,不断延续,不断发扬光大。

春秋时期有“万寿无疆”、“天子万寿”、“南山之寿”等祥瑞语的记录,这些均表示当时已出现祝寿形式和祝寿语言,从而构画了一幅早期人类福禄寿喜文化的图景。秦汉时期,吉祥的文字直接应用到宫廷建筑的构件和手工艺制品上,例如瓦当上的“长生未央”、织绵上的“万事如意”等。到了隋、唐、宋,吉祥图案更趋完善,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彩画、陶瓷、刺绣、织物和漆器。其内涵的表示寓义从直观优美愿望的容易诉求延伸并升华为预示着好运、快乐、长命、发达、加官晋爵、子孙满堂等等的文化,从而组成了民族文化方阵中独树一帜的祥瑞文化。元代以后,以“福禄寿喜”为主要内容的吉祥图案不但是上层社会生活物件不可缺少的装饰,而且流行于市井寻常百姓家,形成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有风情。明代和清代福禄寿喜文化发展到高潮,其空前繁荣在各个工艺品领域皆大展风采。可见,福禄寿喜文化在中国工艺史上留下了光辉夺目的一页。青瓷创作中拨动福禄寿喜文化的审美琴弦,易于唤醒人类亘古弥新的深沉感情,唤醒人们心底的文化潜意识和潜藏的歌声,拓展青瓷艺术的无穷魅力。

三、嵌入福禄寿喜的内涵,增添喜闻乐见的生活情趣,情趣盎然中抖动民众的情结

福禄寿喜文化,是中国历史悠久祥瑞文化发展历程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韵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华民俗文化中最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成为中华人形影不离的永恒情结。

福禄寿喜的情结表达了人们渴望幸福美满的愿望。人的美好愿望不止一个,故在符号的选择与使用上展示了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求是多方面的,例如健康长寿、加官进爵、子孙贤达、婚姻美满、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事事顺意等等。而且福禄寿喜文化往往能给人们预示一个祥瑞的好兆头,带给人们凡事顺心、如意、美满的快感。因此古往今来,无人不喜欢福禄寿喜。趋吉避害,人皆有此心。福禄寿喜文化便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借以传达心声的道具,它鲜明而典型地体现了人们美好的追求与美满愿望。它能营造出理想、吉祥、富贵、和谐、美好的艺术空间,从而展现出作品的艺术生趣和人类美好的情趣。

福禄寿喜理念在日常语言交往中广为流行。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换的工具,语言表达中的福禄寿喜文化随处可见。恭喜发财、长命百岁、开门大吉、岁岁平安、万事如意、双喜临门、荣华富贵、天长地久等等,都是福禄寿喜类的祥瑞语言。它反映了人们向往幸福、追求理想的积极进取精神。语言祥瑞表现的是特定场景中的祝颂性语汇,往往运用于喜庆类的场合,有表达美好愿望和增加了喜庆氛围的作用。如过年时,人们要相互道贺“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祝寿时,要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商店开业,要祝:“汇川纳海,聚福生财”,等等。其形式喜闻乐见,其情趣生动丰富,彰显着艺术的无边魅力。福禄寿喜文化,在当今社会中仍然不断焕发出丰富多彩的魅力,闪耀着源远流长的祈福光辉,代表着中华民众心灵中美好的期望与渴求。

西方美学家乔治·迪基在《艺术与审美》中解释艺术的欣赏惯例时写道,艺术品之所以被公众所接受,因为它服从了一定的惯例,符合公众对艺术品的一般期待。中华民众的生存,衣食住行、言语文字书法往往与福禄寿喜息息相关。是因为福禄寿喜文化,表现了人们自发的理想、愿望、祈求、幸福与欢乐,蕴含着深厚的喜庆、贺岁、吉祥、富贵的美好寓意,而且符合了生存、繁衍的群体意识,体现了民众向往和谐美好的生活意愿和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真真实实符合着老百姓心理。因此,福禄寿喜文化仍然以其旺盛蓬勃的生命力,昂首挺胸地步入信息时代。虽然信息时代急促的步伐正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意识,人类已登上月球,进而窥视火星和更遥远的太空,在这个连“现代艺术”都显得过时的时代,福禄寿喜作为文化符号却以其独特的传承模式,依然能够唤起全球华人血浓于水的审美意识。

青瓷创作中嵌入禄寿喜的文化内涵,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底蕴,体现着中华人心灵深处的美好愿望,增添作品的生活情趣。因此,青瓷艺术之花会更加的光鲜亮丽,历久弥香。

结语

“福禄寿喜”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吉祥字符,实际上也是“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学思想深沉体现。它超越了多元意念的简单叠加与融合,也寄托了中华民族天人和谐万物一统的美好愿望。简而言之,福禄寿喜文化具有祈愿功能、氛围强化功能、精神振奋功能、文化审美功能。福禄寿喜文化是祖先们在中国五千年漫长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意识、精神寄托和审美情结。在青瓷创作中探索选择恰当的形式,表现福禄寿喜文化的深沉内涵,注入现代人的生活激情,可以使青瓷作品散发出持久而普遍的艺术魅力。

[1]朱立元主编《天人合一:中华审美文化之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2曹]雪钰《祥瑞观念及其在汉画像中的表现》,《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年05期。

[3]泰勒《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4]段建华编著《中国吉祥装饰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

龚伟康简介

龚伟康,土生土长的龙泉人,早年是上 垟 瓷厂的职工,企业改制后创办了博峰瓷厂,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近两年来,其作品频频在国内外展出,并屡屡获奖,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2007年11月作品《牡丹纹盖罐》获第八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7年5月作品《梅子青釉弦纹斗笠碗》被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7年6月作品《粉青釉莲瓣纹》被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8年7月作品《福娃迎奥运》被国际奥委会永久收藏

2009年1月,其作品《牡丹纹盖罐》被选入国家美术馆参加为期一个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展。

2009年7月 龚伟康创作的《百年越剧梅花瓶》获“东雕杯”金奖。

猜你喜欢

祥瑞青瓷符号
青山遮不住、江山多娇、天降祥瑞
学符号,比多少
龙泉青瓷
金猪庆祥瑞
“+”“-”符号的由来
青瓷出越窑
变符号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西夏文《十二缘生祥瑞经》初释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