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对思想政治课教材的解读

2011-11-16戴顺星

新课程学习·中 2011年7期
关键词:课本原理课程标准

戴顺星

解读教材是指教师在反复阅读、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理解教材内容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实际问题、逻辑结构和思想方法,明确重点和难点,从而掌握教材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解读要忠于课程标准,基于、高于课本,追求“懂、透、化”。在弄懂弄透的基础上,悟出精神实质,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将教材的观点、思想融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一、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参解读教材

要理解和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内容和教学要求。所谓知识点,就是教材内容中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对于知识点,我们必须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其内容,研究概念、原理表达,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原理的内容、结构层次和精神实质,原理的论证方式、论点论据结论的关系,原理的应用范围和方法论意义,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等。一课书往往有若干个知识点,各个知识点在教学要求上并不一致,有的要求识记,有的要求识记和理解,还有的则要求理解和运用。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参,考虑各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知识点解读的广度和深度。

二、联系参考资料解读教材

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内容主要源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的经典著作与党和国家的权威性文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核心,各版教材的作者由于受到其学识水平、经历和通俗性表达能力的限制,对一些概念、原理的概况、理解和表述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缺陷,这就要求我们联系经典著作和文献来解读和分析教材,翻一翻经典著作和文献,理解一下原著和权威性文献,查一查词典,考证一下课本的表述是否准确,研究一下究竟怎样表述和概括更准确。在考证经典的基础上,适当阅读教学参考用书和其他相关参考资料。如查看一下其他版本的课本、大学里相应的教材、报纸杂志上的相关理论文章、中学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弄清每个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和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历史发展过程,弄清事物的横向联系,建立综合研究问题的意识。

三、联系学生的问题解读教材

有时,我们满以为对教材的某个原理较有把握了,领会了其精神实质了,可是当学生提出问题时,就会发现我们对它理解得还很差,还难以用学过的道理解释学生提出的问题。比如有学生曾向我提过这样问题: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坚持真理是否矛盾?服务是否是商品?典当行是否是我国的金融机构?在我国是党的权力大还是人大的权力大?是权大还是法大?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关注他国的人权状况是否有道理?当时我对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回答起来感到很困难。它促使我进一步去研读教材,甚至指导我去学习,以提升自己的素质,这就是教学相长。

四、从新旧教材修改对比中解读教材

2008年《经济生活》推出了第四版,教材修订贯彻十七大的精神,体现了社会的变化发展。以第十课为例,这一课的变化很大,几乎是完全重写了,主要有这么几个调整:一是根据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的总体目标作了新的表述;二是根据十七大报告,改写了经济建设的新要求;三是根据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了新的表述;四是根据十七大报告,论述了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大的变化还是大大提升了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原来只出现在目的题目中,现在则进了课与框的题目,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全局。教材在论述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时,是从五个方面说的,而十七大报告是从八个方面说的。不是说那三个方面不重要,而是因为它们在教材其他地方体现出来了,所以这里就不再讲了。

五、质疑教材,弥补教材不足,解读教材

教师要站在更高的学术水平上去俯瞰教材,发掘课本没有明确意识到或者没有来得及清晰而系统表达的思想。以批判的精神去质疑教材,揭示教材的缺陷。以开放的心态去完善教学内容,弥补教材的不足。如《经济生活》第11页写道:“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此处的“各种关系”一词指代不明,学生在理解时容易把此处的“各种因素”误解为包括“价值”因素在内的所有因素。宜将此处的“各种因素”改为“上述因素”(用来特指天气、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否则就包含了下文即将讲述的价值因素,而价值因素是价格的决定因素,不能与“上述因素”相提并论。

六、从做题、出题过程中解读教材

不要以为解题是理科老师的事,文科老师就是读书、背书,其实解题对于文科老师来说同样很重要。思想政治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做题加深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是怎么考查的,从什么角度去设问。出题也是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为出好练习或试卷,平时要注意收集试题,建立自己的试题库;要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每天的国内国际大事要关注,找到时政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认真研究《高考说明》,研究各地的高考模拟试卷,研究教材。通过出题,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握和处理就会有新的理解,在备课时能有所侧重,在讲课时就知道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在试卷评讲时就能触类旁通。

(作者单位 江苏省高邮中学)

猜你喜欢

课本原理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