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填土层地段隧道施工的数值模拟分析
2011-11-16王春景
王春景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4)
人工填土层地段隧道施工的数值模拟分析
王春景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4)
针对某隧道进口明挖段地层结构松散、力学性能差,采用常规的支护措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提出采用地表减载、利用钻孔桩加横支撑、盖挖法等多种措施,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其安全性。结果表明,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利用,可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降低隧道施工风险。
隧道工程;基坑开挖;盖挖法;数值模拟
0 引言
隧道明挖段多采用放坡开挖或基坑围护开挖[1~4]。某隧道进口明挖段为填土层,主要为素填土、杂填土,厚度为10~20 m,结构松散,工程性质极差,围岩级别为Ⅵ级。为保证施工安全,采取地表减载、钻孔桩加横支撑、盖挖法等。本文主要对该施工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施工力学特性及施工安全性。
1 施工方案介绍
根据隧道进口现场施工情况调查,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经过多方共同分析研究,提出了地表减载,利用钻孔桩加横支撑,然后进行盖挖的方法,具体方案如下。
(1)地表减载处理。对钻孔桩范围间的人工填土地层采取垂直明挖减载处理。
(2)钢支撑设置。在基坑顶面以下设置两道横向钢支撑。
(3)套拱加固。完成地表减载及钢支撑施工后,设置1.0 m厚的C30套拱加固。
(4)锚杆加固。在隧道最大跨度处设置2根Φ32锚杆,锚杆钻孔直径为Φ110 mm并结合隧道初期支护中的I20a钢架设槽钢纵向连接,共同受力。
(5)套拱与钻孔桩连接。在拱座处,套拱与钻孔桩采用植筋后锚固方式。
(6)隧道主体初支钢架与套拱采用预埋钢板方式连接,四周全面焊接预埋钢板与钢架连接钢板。
(7)隧道内施工改用3台阶法。
具体的工序如图1所示。
图1 穿越人工填土层施工方案(单位:cm)
2 数值仿真模型的建立
由于基坑开挖可以看成平面应变问题,所以建立二维平面模型进行分析。其中围岩和套拱采用平面应变单元,钻孔灌注桩、横撑和锚杆、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采用梁单元模拟。围岩采用莫尔库仑屈服准则,材料参数根据地质资料和相关规范选取,具体见表1。单元共计划分了1298个单元,1167个节点,左右边界和底边界约束法向位移,而顶面为自由表面。网格划分如图2所示[5]。
表1 计算力学参数
图2 模型网格划分
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1 地表和围岩水平位移分析
基坑开挖和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部分水平位移分布情况见图3,不同开挖工序下的地表水平位移情况见图4。从图3、图4中分析可得出下述结论。
图3 不同开挖工序下围岩的水平位移分布情况
图4 不同开挖工序下地表水平位移
(1)围岩整体水平位移呈现左右对称分布,这是因为结构和受力是对称的;较大的水平位移在第一次基坑开挖过程中,集中在开挖底板的坑角处和坑壁周围,第二次基坑开挖过程中集中在开挖底板至第二道横撑的位置,而在隧道开挖时集中在两侧拱腰上方;最大水平位移在第一次基坑开挖到隧道中台阶开挖过程中,不断增大,而在隧道下台阶开挖后,最大水平位移降低,这是由于此时隧道初期支护结构闭合的缘故。
(2)地表水平最大值发生在第一次开挖工序,即基坑向下开挖3 m,还未设置横撑,最大值达到24 mm,满足地表水平位移变形安全性的要求;第一次开挖时,地表水平位移表现为距离基坑周边越近,水平位移越大,而距离基坑越远,则水平位移越小;从
曲线的梯度可以看出,第一开挖主要影响范围为距 离基坑周边16 m,约1倍的基坑开挖宽度。
(3)在随后的开挖工序中,地表水平位移的分布形态发生变化,呈现一个横卧的“S”形状,即在距离周边12.5 m的位置,也是约1.5倍基坑开挖深度,出现了最大的水平位移,而在距离基坑周边2.5 m位置出现了水平位移极小值;在地表距离基坑周边2.5 m 以内,地表水平位移减小,而在2.5~1.5 m内,水平位移增大,12.5 m以后,水平位移又降低,这一方面由于横撑的作用,另一方是由于距离远,则基坑对地表或围岩的扰动越小。
(4)第二次基坑开挖后,在距离基坑8 m的范围(约此时基坑开挖深度的1倍),地表水平位移降低,而超过8 m范围外,地表水平位移增大;在随后的开挖工序中,地表水平位移略微降低,在下台阶开挖使得结构闭合后,水平位移降低的最多。
3.2 地表和围岩沉降分析
图5给出了基坑开挖和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围岩沉降分布情况,图6给出了地表在不同开挖工序下的地表沉降情况。分析可知:基坑开挖底部和隧道各台阶开挖底板发生隆起,基坑周边也发生隆起,这是由于开挖卸荷的作用,而在距离基坑周边一定距离发生沉降;从地表沉降曲线可以看出,地表最大沉降发生在距离基坑周边约7.5 m的距离,最大沉降值为10 mm,小于常规的地表沉降控制要求;值得注意的是,随基坑开挖和隧道的开挖,地表沉降不断减小,这一方面由于水平位移较小,另一方面由于开挖深度越大,则向上的卸载越大。
图5 不同开挖工序下围岩的沉降分布情况
图6 不同开挖工序下地表沉降分布情况
3.3 围护结构受力分析
图7给出了基坑开挖和隧道开挖过程中的钻孔桩弯矩。分析可知:对于钻孔桩,其最大正负弯矩均随着基坑开挖和隧道开挖而增大,弯矩绝对值最大达到1163 kN.m,换算成应力达到23 MPa,量值较大。对于横撑,第一道横撑随着开挖的进行,轴力不断减小;而第二道横撑是先减小后增大;对比第一道横撑和第二道横撑,可知第一道横撑轴力小于第二道横撑轴力;最大横撑轴力为855 kN,换算成应力为33 MPa,小于横撑允许应力。
图7 不同开挖工序下围护桩弯矩分布情况
4 结论
人工填土结构松散,力学性能差,遇水极易失稳,采用常规的支护措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采取地表减载、利用钻孔桩加横支撑、盖挖法等多种措施,可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降低隧道施工风险。
[1] 尹光志,曹多阳,李 铃.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和支护稳定性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2):65-67.
[2] 章新生.顺层软弱围岩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初探[J].铁道标准设计,2005,(2):74-76.
[3] 谢卓雄.小净距隧道近接施工围岩稳定性及结构力学行为特征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5.
[4] 安永林.结合邻近结构物变形控制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5] 史胜利.软基浅埋隧道施工技术[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141-142.
2011-03-01)
王春景(1966-),男,湖南汉寿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