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就业水平的FD I效应研究

2011-11-16斌,彭

东岳论丛 2011年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竞争力效应

李 斌,彭 星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 410079)

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就业水平的FD I效应研究

李 斌,彭 星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 410079)

本文通过构建交易成本信号传递模型及 FD I就业效应模型,并运用面板数据联立方程计量方法,定量研究了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就业水平的 FD I效应机理及其与直接效应的比较。研究发现:文化产业竞争力越强的地区,其通过吸收 FD I进而促进就业的效应就越大,反之则越小;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 FD I效应大于其直接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最后就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而促进就业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化产业竞争力;就业水平;FD I效应

一、引 言

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活动的集合。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以文化信息和智能创意为主要资源的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必将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截止到 2008年底,我国文化产业现有法人单位 46.08万个,从业人员总数达 1182万人;实现增加值 7630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 2.43%。其中,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 7166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 93.9%。在 2004年至 2008年间,我国文化产业按现价计算的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 22%,其中法人单位的增加值年均增速为 23.3%,分别高于同期 GDP现价年均增速 3.6和 4.9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就业水平的提高作用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本身需要吸纳劳动力因而带动了就业;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着各种互动关系,因而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带动就业。据统计,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 GDP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多提供 453.3万人就业。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为 1182万人,占全国总从业人员的 1.53%,占全国城镇总从业人员的 3.91%,这说明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就业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背景下,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研究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对促进就业的作用,进而提出发展文化产业以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纵观国内外现有的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大多数的文献是研究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些学者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如:Lily Kong(2000)运用相关理论研究了文化、经济与政策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认为文化产业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1]。Graham,Ashworth和Tunridge(2000)认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可以提升文化资源的历史和艺术吸引力,进而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另外还可以提升地区形象,吸引高层次的投资者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从而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增长[2]。郑茂林,郭旭红(2004)则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结论:现代文化产业不仅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因此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相互融合,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3]。

而另一部分学者则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论证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王婧(2008)基于对文化产业经济贡献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建立了经济基础、基础设施和政府扶持对文化产业经济贡献影响的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人均文化娱乐消费和文化基础设施是影响各地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正向显著因素。然而,文化产业的当地财政扶持对增强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作用并不显著[4]。王乾厚(2008)通过应用生产函数构建了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数学模型,论证了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同时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议[5]。王林,顾江(2009)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构建计量模型,对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存量、资金流入规模等因素将影响文化产业的增长效应[6]。

相对来说,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对促进就业影响的研究比较少,这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有:Pratt(1997)的研究表明,1991年英国文化产业发展带动的就业人数近百万,占到英国当年总就业人数的 4.5%[7]。Scott(2000)的研究显示,1992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解决了 300万人的就业问题,占到美国当年总就业人数的 2.4%[8]。Robert C.Kloosterman(2003)用荷兰1993至 2001年文化产业就业人数的数据说明了荷兰文化产业部门就业人数的增加快于其他部门,这样可以极大地拉动整体就业水平的提高及经济的增长[9]。任宁云,朱虹青,李凌凌(2005)从理论上分析了发展文化产业与促进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并认为发展文化产业与劳动就业可形成双栖、融合、衍生和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10]。欧阳坚 (2009)通过研究发现,文化产业具有广泛吸纳各类社会劳动力的特点和优势[11]。

上述研究文化产业发展或文化产业竞争力强弱对促进就业影响的文献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它们只分析了文化产业发展对促进就业的直接效应,而忽视了其间接效应,即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可以通过影响其它产业的发展而对就业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另外上述文献主要是基于定性分析或理论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定量分析的成分相对较少。针对上述研究文献的不足,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研究了文化产业竞争力强弱对促进就业的间接作用,特别是研究了其通过影响 FD I的大小从而影响就业的机制,即 FD I效应,并把它同直接效应相比较;第二,基于联立方程法,运用 1999-2008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定量研究了两大效应的大小,考虑了方程之间的关系即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比以前的单方程计量研究文献结果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三、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就业水平的理论分析

(一)直接效应理论分析

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而带动了就业,这称之为显性就业机制,即直接效应。文化产业包罗广泛,不但包括传统的文化部门及文化服务,还包括电影业、动漫业及网络服务业等,这些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它们的快速发展所吸收的劳动力数量也越来越多。根据西方学者的相关研究,文化产业与劳动力就业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全社会就业总量 9%以上的就业容量,而且呈现出接近总体就业增速 4倍的扩张速度,因而文化产业自形成起,就备受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扶持。

(二)FD I效应模型分析

文化产业的隐性就业机制主要是基于产业关联理论而提出来的,即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带动就业,其能通过凯恩斯乘数较大地提高就业水平。而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强弱通过影响FDI的引进数量从而影响就业的效应较为显著和重要,所以文化产业的隐性就业机制主要是指其 FDI效应模型。

1.文化产业竞争力对 FD I引进的影响

(1)交易成本理论:科斯的交易费用说

1937年科斯在《企业性质》一文中首先提出了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由于人是有限理性的,并且存在机会主义与不确定性等,使得市场的交易费用比较高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市场便开始由企业替代,出现了新型的交易形式。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科斯之后,张五常和威廉姆森等经济学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交易费用理论,并把交易费用区分为事先和事后交易费用两类。事前交易成本是指起草、谈判及保证落实某种协议的成本;事后交易成本则是指交易之后发生的成本。企业正是基于交易费用理论而展开运作的,它在进行交易的时候,最大可能地减少交易过程中的摩擦,减少因交易而产生的成本,从而最大化自己的利润。

(2)交易成本信号传递模型

①博弈树分析

图1 博弈树图

这里我们为了更好地去讨论下面的模型,先对文化产业竞争力吸引 FD I的效应模型做一个博弈树分析,详见图 1。

②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分析

Cho和 Kreps1987年创建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由信号发送者和信号接收者组成博弈的双方。首先,“自然”作为虚拟参与人选择文化的底蕴和文化产业发展环境,U=1表示好,U=0表示差,然后由此决定了东道国A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强与弱。文化底蕴及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好的国家,其文化产业竞争力强,反之则弱(我们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这是因为:第一,文化产业竞争力强表明其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文化产品复制传播能力强,信息沟通及时,由此导致企业搜寻成本低;第二,由于我们的FD I投资国主要来自港澳台及欧美等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强则能使他们产生一种文化认同感,这会促使他们更易于投资;第三,文化产业竞争力强会使得投资机会更多,特别是在目前我国正处于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的产业转型时期。总之,文化产业的强或弱表明了其交易成本的低或高,由此决定了投资国在东道国 FD I投资量的大或小。在此之后,东道国A在文化产业竞争力确定后发出信号 X,X∈[S,E]。其中 S表示文化产业竞争力强,E表示文化产业竞争力弱。投资国B在接收到东道国A的信号后选择行动 a,a∈Y,Y为集合{FD I大,FD I小}。另外东道国A的信息集为投资国B以往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投资偏好。

投资者在决策之前会比较各国的环境政策、预期收益、投资风险及文化习俗等各个方面,然后在全球范围内确定 FD I投资国。假设:有两个国家M、N及一个投资者,该投资者从事一项规模为 K的投资,其投资成本假设为 C(K),同时在此模型中,除了文化产业竞争力有强弱之分外,设M和N两个国家的预期收益相同,均为 Y。那么在此模型中,预期利润为 P=Y-C(K)。若M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强,由前面的分析知,其交易成本相对较低,设为 T1,而N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弱,设其交易成本为 T2,则知 T1P2,即M国总利润大于N国,投资者会选择在文化产业竞争力强的M国进行FD I投资。由此可看出文化产业竞争力对吸引 FD I投资的作用。

2.FD I的就业效应模型分析

另一方面,因为 Y=AKaLE1-aMb,两边同时对时间求微分,并同除以 Y,可得 Yt/Y=(A/Y)*(dY/dA)*(At/A)+(K/Y)*(dY/dK)*(Kt/K)+(LE/Y)*(dY/dL)*(LEt/L)+(M/Y)*(dY/dM)*(Mt/M)= aA* (At/A)+aLE* (LEt/L)+aKt* (Kt/K)+aM* (Mt/M),最后可得,aLE* (LEt/L)=Yt/Y-aA* (At/A)-aKt*(Kt/K)-aM*(Mt/M)。可以看出,就业的弹性是由资本和技术的弹性及市场竞争程度决定的。FD I的大规模进入,除了可以为国内经济发展带来技术和资本外,还能直接创造就业机会,但它同时也能带来技术和资本的双重冲击,国内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在一段时间内会因无法适应外资的强烈竞争而破产,进而导致一定程度上失业的上升。

总之,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就业的 FD I效应比较明显,但这个效应到底为正还是负,即文化产业竞争力最终通过 FD I是促进了就业还是导致了失业,这需要后面计量模型的检验。

四、文化产业竞争力对就业影响的计量检验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本文主要分析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强弱通过影响吸收的 FD I数量大小进而影响就业水平,同时考虑到数据获取的难易性及本文计量模型的需要,我们选取了以下六个面板数据指标作计量分析:

1.就业水平指标:1999-2008年各省总从业人数的面板数据 laborit,并取对数,记为 lnlaborit。

2.文化产业竞争力:1999-2008年各省文化产业增加值/GDP的面板数据(万分之),并取对数,记为 lnculit。文化产业增加值/GDP指标衡量了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当年的 GDP中所占的比重,数据越大说明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新增价值创造大,即文化产业竞争力强,反之则弱。

3.FD I:1999-2008年各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考虑到数据处理的一致性及正确性,其中每年的FD I都按人民币年平均汇率进行换算折合为人民币,并取对数,记为 lnfdiit。

4.工资水平:1999-2008年各省人均工资水平,并按 1999年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行平减,换算成不变价格平均工资水平,然后取对数,记为 lnwageit。

5.教育水平:1999-2008年各省人均受教育年限,取对数,记为 lneduit。

6.GDP:1999-2008年各省地区生产总值,并按 1999年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行平减,换算成不变价格地区生产总值,然后取对数,记为 lngdpit。

以上数据均来自《新中国 60年统计资料汇编》及 2000-2009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二)联立方程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由前面的博弈模型分析,可列出本文的联立方程模型如下:

表 1 联立方程估计结果

该方程属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模型,Lnlaborit和 Lnfdiit为内生变量,其他的外生变量,考虑到模型的内生性,这里使用 Baltagi(1981)提出的 3SLS估计方法,因为对于方程间存在相关关系的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3SLS估计比 2SLS估计更有效。因此运用 STATA10.0命令对此模型进行 3SLS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 1中每个空格内第一个数字为每个变量在联立方程估计中所对应的系数,括号内是该系数所对应的 t值,***、**、*则分别表示在 1%、5%及 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从计量的结果可以看出,除了常数项以外,所有的方程系数都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所有的系数都通过了 T检验。另外整个模型的均方根误差 RMSE分别为第一个方程 (0.8162762),第二个方程(0.9604418),括号内为方程对应的 RMSE值,而两个方程的拟合优度检验的 P值均为 0.000,说明模型整体的拟合性很好。

五、研究结论

根据以上对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 FD I效应的计量检验,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或解释:

第一,文化产业竞争力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直接促进就业水平提高 0.3258824个百分点,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直接效应,它得益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本身就能吸收较多的人员就业。

第二,FD I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就业 0.9761387个百分点,因为这里的系数是通过考虑方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联立方程计量分析出来的,所以这里代表着文化产业竞争力通过影响 FD I进而影响就业量的大小,即 FD I效应的大小。

第三,通过比较 0.3258824和 0.9761387的大小,可知文化产业发展的直接效应小于其 FD I效应,这可能是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文化产业还不够发达,发展的程度不够深,因此相对来说其直接带动的就业比较小;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吸引 FD I,而 FD I通过绿地投资的方式较大地促进了就业水平的提高,最终导致了其 FD I效应大于直接效应。

第四,教育与平均工资水平前的符号为负,表明受教育水平越高,工资水平越高,其吸引的就业量反而下降,这是由于刘易斯拐点的存在,当受教育水平提高继而工资水平提高时,人们更愿意把时间用在闲暇上而不是工作上,这样总体效用水平会更高,但是就业量会下降。

第五,文化产业竞争力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其能吸引的 FD I将提高 0.2720527个百分点,这跟我们的模型中分析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强则吸引的 FD I多是一致的。

第六,工资水平越高,吸引的 FD I越少,这是因为外资之所以进入我国,是因为看中了我国低廉且丰富的劳动力,低工资正是吸引 FD I的原动力。而地区生产总值越高,即地区越发达,其吸引的 FD I越多,这跟我们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吸引的 FD I比中西部地区多是一致的。

六、政策建议

通过我们前面的理论分析及计量检验可知,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可以通过直接效应和 FD I效应吸收大量的就业,因此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背景下,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进而提高就业水平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针对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政府在培育文化产业竞争力上的政策支持,促进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而文化产业的发展能通过其直接效应,明显地带动就业水平的提高。

第二,努力完善文化产业部门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同时积极合理地引导外资以绿地投资的形式流入文化产业部门。外资的流入会带来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提升该地区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并通过其影响就业的 FD I效应,促进就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第三,促进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经济越发展,人民收入水平越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和追求生活质量的要求就越强,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反映生活质量提高的非物质消费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因而要求社会提供的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就越多,最终势必会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就业人数的增加。

第四,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我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其直接和 FD I效应对我国的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1]Lily Kong.Culture,economy,policy:trends and developments.Geoform,2003(31):385-390.

[2]Graham B,GAshworth,J E Tunbridge.A Geography of Heritage:Power,Culture and Economy.London:Amold,2000.

[3]郑茂林,郭旭红:《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联性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 3期。

[4]王婧:《中国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影响因素》,《统计观察》,2008年第 3期。

[5]王乾厚:《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 8期。

[6]王林,顾江:《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 2期。

[7]PrattA C.The Cultural Industries Production System:A Case of Employment Change in Britain.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1997(29):1984-91

[8]ScottA J.The Cultural Economy of Cities:Essays on the Geography of Image-producing Industries.London::Sage,2000.

[9]Kloosterman.Recent Employment Trends in the Culture Industries in AMSTERDAM,ROTTERDAM,the Hague and Utrecht a First Exploration.W indow on the netherlands,2004(2):243-252.

[10]任宁云,朱虹青,李凌凌:《发展文化产业与促进劳动就业》,《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 4期。

[11]欧阳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正在到来》,人民日报,2009年 3月 13日。

G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8353(2011)05-0092-05

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 (项目号:2008GXS1B022);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 (项目号:2009FJ1003)。

李斌 (1968-),女,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星 (1986-),男,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应用经济学硕士。

[责任编辑:李然忠]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竞争力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