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性别分工看酷儿的产生及走向
2011-11-16贾传令
引言
母系氏族时代
从名称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在母系氏族时代,两性关系中女性为主导。这一时期,采集比狩猎能提供数量更多且更稳定的生存资料,女性在物质生产方面的能力大于男性,所以这一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架构以女性为中心。男性外出打猎难免受伤,负责照顾的自然又是女性。母系氏族的新生儿“知母不知父”,生殖崇拜的对象多为女性符号,氏族繁衍的主导者是女性,方便了女性权威的巩固。另外,由于意外伤亡概率相对较小,女性的平均寿命大大长于男性,女性成为族群经验的主要载体和传播者。
从生存和繁衍两方面看,这一时期女性贡献大于男性,所以母系氏族以女性为主导,两性关系中女性占上风也是历史的必然。这一时期两性关系的体现主要反映在女性崇拜和生殖崇拜中的女体崇拜。
父系氏族社会
这一时期,生产力得到发展,种植业、动物驯养、金属铸造、陶瓷技术等产生并逐渐走向成熟,氏族生存范围趋于稳定。工具的进步则使得整个族群伤亡率降低,平均寿命延长,男女寿命差距缩短,直接参与狩猎等生产活动的男性所掌握的经验较女性丰富,再加上先天的体质因素,男性在物质生产活动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男性在物质资料的掌控上占主导地位,在生活中女性逐渐走向依附地位,两性关系组建中分配权也由男性掌握,男性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获得主导权。另外,从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新技术的产生(普罗米修斯、燧人氏)、文化的传播(仓颉造字)等社会活动的主导权也掌握在了男性手中。
父系氏族社会,男性在生存和繁衍两方面占据主导权,两性关系中男性占据上风,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倾向愈加明显。这一时期,生殖崇拜中阳具崇拜的成分逐渐增强。
男权时代
这一时期跨度很大,从有记载的文明时代算起,在西方算至工业革命,在中国算至五四运动。这一时期,两性关系中男权架构得以确立并走向极端,女性在两性架构中处于弱势和极度被动的地位,女性的一切几乎都有男性决定,男性是整个社会的绝对中心,甚至可以说女性只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生产活动和交换活动都由男性完成,女性被剥夺了参与物质生产的权力。在文化上,男性垄断教育权,女性极少受到教育,偶有富人家女性有机会受教育,也只是为了培养女性以更好的为男性社会服务,在中国一度出现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
在这一时期初期,由于各种生产活动对体力都有比较高的要求,男性凭借体质的优势,在生产活动中逐渐成为绝对主导。女性活动范围主要被限制在家里面,这几乎直接导致女性在整个社会架构中被排除,女性存在的意义只剩下辅佐男性和繁衍后代。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都把不能繁育后代的责任归于女性,也间接地反映了女性的地位和存在的作用基本只限于生育后代。过于漫长的农耕时代,使男女两性之间的这种关系在确立之后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发展到后来,几乎是很自然的出现了对女性身体的摧残。在欧洲有对女性的束胸,在中国出现更为残忍痛苦的裹脚,在有些国家还出现异乎寻常的将女性颈部拉长的习俗。更为奇怪的的是,在这些摧残女性身体的行为过程中,还出现了相应的审美观,这些变态的审美观为整个社会所认可并奉为真理,其影响直至现在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在这一时期,男性在社会架构中占绝对优势地位,各国的学者从整个社会架构出发,提出了一整套社会构成理论,其中大多数是为男权社会提供天然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确定了两性架构的“天然性”和合理性,使性别两分成为前提性的天经地义,并使男人统治女人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当然,在两性架构之外的“异常”现象成为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这些理论中比较有代表性及理论完整性的是中国的“三纲五常”。其实在以英国绅士为代表的欧洲礼仪中,在一整套的取悦女士、“尊重”女性的礼节背后,隐藏着一整套剥夺女性行为能力的行为范式。在很多时候,“女士优先”这句话所指代的其实是强者保护弱者的伦理规范,女性是因为处于弱者地位才会“被优先”。再比如争夺交配权的决斗行为,表面上好像是女性在选择更强的一方,但事实却是两个男性在争夺一个女性,女性在这里被物品化,基本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丧失主动行为能力。在SEX和GENDER两层意义上,男性成为主导,并在两个层面高度统一。
从智能手机使用的“豆大”的传感器,到飞思XF IQ4使用的1.5亿像素中画幅传感器,数码传感器的规格尺寸多种多样,但主流单反、无反相机使用仍是以下几种。
在各种“文明”话语背后,女性权力基本丧失,女性逐渐被作为符号物化,作为生育工具存在。性别话语基本是绝对的两性架构下的男权世界,极度排斥“传统”两性关系之外的性倾向。
体力解放及生育科学走向成熟的时期
工业革命的来临,使人类的身体得到解放,男性以体力优势占据社会主导的权威失去物质基础。资本的快速积累过程,使得劳动力数量需求迅速变大,女性走出家门,进入工厂,开始从事以前被男性垄断的生产活动。当女性从事生产,两性在组成家庭时女性就有了经济主权。又由于生产活动的要求,女性会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女性作为社会角色的属性逐渐突出,慢慢开始介入社会生活。随着这种趋向的日趋明显,对社会生产贡献比例逐渐变大的女性自然开始要求属于女性的权力,女性主义运动开始出现,并且愈演愈烈。
社会分工逐步走向男女平等,女性运动要求女性权力,男性在GENDER层面的话语权不断受到威胁,在生存权利上男性的主导与统治地位逐步丧失,两性关系逐渐走向对话与平等。在生存状态上,男女在生活品质的追求上也同样都有各自的话语权,男女双方在组成交互关系时,很多事情都通过协商解决。社会分工的平等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分工的模糊,在社会架构中只能由男性做的事情和只能由女性做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少,那么在生存层面上男女两性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亦即在GENDER层面上男女的分别已经变得模糊,不再有绝对的分别。
再看SEX层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己身体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并且产生了一些颠覆性的理论。研究发现,男女身体里都含有本以为只属于对方的因素,没有绝对的男人和女人之说,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男人可以变为女人,女人也可以变为男人。在医疗个案中,也出现了双性人的情况。
在繁殖后代方面,克隆技术的成功实践和男子代孕在理论上建立和实践上的尝试,使繁衍活动出现一种令人惊异的可能,即生育可能已经都不是男女双方共同合作的事情,而有可能是只是一个人的事情(不论TA是“男”是“女”)。
那么在生存和繁衍两方面,在SEX和GENDER两方面,“男”和“女”已经不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出现了模糊地趋向。一个“男人”完全有可能变成一个“女人”,反之亦然。我们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有相当有影响力及经济能力的“女性”(外在性征上的),用自己的身体细胞克隆出胚胎,并将胚胎放到自己没有什么经济行为能力的“男性”(外在性征上的)伴侣的身体内孕育生产。那么,在这一组关系中,到底谁是“男人”,谁是“女人”呢?当然,这个例子比较极端,其真正实现也要突破一系列伦理学及社会学的困难,但是它很好的体现了一种趋向——“男女”之间的区别已经出现模糊的趋向。
在两性界限日益模糊的今天,酷儿们的出现也变得理所当然。美国女子埃丽卡•埃菲尔与埃菲尔铁塔结婚、瑞典女子艾嘉•丽塔与柏林墙结婚、美国男子爱德华•史密斯与汽车成为性伴侣的行为在今天看来荒诞至极,但是在一个人可以独立承担自己生存和族群繁衍后代的任务时,TA和什么结婚就变成了一种天然的人身权利。从这种推演来看,同性恋、双性恋、虐恋等等“酷儿”现象的出现就变得寻常而理所当然。
在之前的时代,一个人无法为自己的生存和族群的延续独立负责,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人具备这种能力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当人类可以通过很多完全不同于现在的方式来解决生存和繁衍问题的时候,人们如何组合在一起生活可能完全不需要再考虑性别的区分,TA们完全可以通过很多其他的方式及规范组合成群体来进行社会活动。这样看来,虽然酷儿无意成为主流,但是完全有成为一种普遍生活态度的可能性。
结语
通过以上表述,本文认为随着社会分工的变化和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两性的界限由明朗变得模糊,在所谓“性取向”方面的变化也是理所当然。“酷儿”的出现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并且有成为一种普遍生活态度的可能性。
注释
[1]《关于酷儿理论》,出自《李银河文集/酷儿理论》,【美】葛尔 罗宾等,李银河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7
[2]《序(1999)》,出自《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美】朱迪斯 巴特勒,宋素凤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1
[3]同上。
参考书目
1、《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美】朱迪斯•巴特勒著,宋素凤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1
2、《酷儿理论》【美】葛尔罗宾等著,李银河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7
3、《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1
4、《福柯集》林贤治主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12
5、《偶然性、霸权和普遍性》【美】朱迪斯•巴特勒等,胡大平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