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剧作者应该承担的文化角色

2011-11-16曾学文

中国戏剧年鉴 2011年0期
关键词:通俗剧种现实

曾学文

剧作者应该承担的文化角色

曾学文

高甲戏《阿搭嫂》的演出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和现实感应,尤其是海峡两岸观众对它的喜爱,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每一次演出后,观众都会对“阿搭嫂”这个人物和剧情进行再补充,仿佛故事中的人和事就发生在他们身边……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大概是剧本所触及的人和事,是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高甲戏《阿搭嫂》的创作经历,相比较我以往其他剧本的创作,是比较轻松的一次。说轻松,其实是现实的感触在心里积存久了,到了非表达不可的程度。我的创作思维,喜欢关注“传统与现代”这样一个命题。我常常会不自觉地思索,当传统驶入现实轨道,当传统遭遇现实,现实人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而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戏曲表现方式的特殊性,往往与现实生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用它来表现现代人的思想状态,远不如话剧来得直接、对应,所以,存在着当现实生活触动了创作者的情感,该如何运用传统戏曲来表达现实感受的问题。因此,对于我来说,“传统与现代”的思考命题,也就包含着思想内容和技术个性两个层面,说通俗一点,一是传统与现代精神价值的思考,一是技术层面的技巧运用。

《阿搭嫂》的题材来源,没有特定哪一个事件的直接引发,而是周遭日益积存的风气对心灵的触动。这种风气,每天都裹挟在我们的身边,而我们同时又是这种风气的助推者。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风气”的制造者。以教育小孩子为例,我们既希望孩子的心灵是一片洁白无瑕的蓝天,又必须让他知道,小白兔去外婆家的路上,到处都躲藏着大灰狼。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天都在讲“狼和狐狸”的故事,不断地在他们的心灵中灌输有“敌人”的概念。我们担心的是,如果不告诉孩子,万一哪一天遇到了险恶,他将如何应对。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饭桌成了我们训诫的讲台,无论对家里的孩子还是老人,我们常常像念经一样,千叮咛万嘱咐:有人敲门千万不要随便开门,可能是强盗;乞丐要钱不要随便给,那也许是假的;有人跌倒了千万千万不要去扶他,赖上你可不得了;遇到持刀抢劫,千万不要上前去,捅了白捅……在说些话的时候,我们的脸从来没有红过,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这种话说多了,每个人的心里自然就形成了一道道“防护墙”,无形中人与人之间就有了强烈的防范意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成了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座右铭。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看见《厦门日报》一则新闻:一位老人下车时不小心自己摔倒了,前后有几十人,没有人敢伸手去扶他。就在他痛得快昏过去的时候,他突然大喊一声:“是我自己摔倒的,和其他人没有任何关系!”这时候,旁边才有人上前去扶起他来……

我们已无法一下子判断这样的道德选择题该怎么选择。

行好事,有难相帮,是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神岳之宝。古训家传,但现在却成了一桩很棘手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一位老人在街上被车撞倒,经过的人没有谁上前扶他一把……”这样惊心动魄的报道,常常触及我们的心灵。

我们在教授童蒙“凡是人,皆须爱”的同时,为了让他们将来懂得对于人性善恶的判断,一定要教导他们还有“披着羊皮的狼”,但这一切,并不是为了恶的积存,而是为了善的积淀。在呼吁健全我们的社会救助体系、法律保护的同时,我想更重要的是重新树立友善、慈爱、崇尚美德的道德精神,建立和谐的人文基础。我们有责任为这种精神建设而写作,于是我有了创作《阿搭嫂》的想法。

在闽南话语汇里有一个形容词叫“阿搭嫂”,是把生活中喜欢凑热闹、热心肠、爱管闲事、好打抱不平,有时候甚至还未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就糊里糊涂地东搭西搭的人,称为“阿搭嫂”。这种人经常“奋不顾身地挺身而出”,却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有时候甚至因管得太宽而令人生厌。然而,随着“金钱”和“私利”的不断膨胀,相互依存的社会结构不断变化,传统生活中的“阿搭嫂”,在我们身边日渐消失了,“阿搭嫂”的名字也逐渐被人淡忘了。我不想让她从我们的生活中远去,于是,我有了将现在的人生状态与传统的世俗常情结合的想法,有了将人心变迁与精神彰显比照的想法,也有了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结合的想法。于是,我重拾起闽南“阿搭嫂”这样一个典型形象,结构了我的《阿搭嫂》。我想重新塑造一个可爱、可笑、可敬的“阿搭嫂”形象。可以说,《阿搭嫂》的创作冲动来源于生活,而故事的编织则是编剧的虚构。

我把该剧的历史背景放置在民国初年,一是那个时代跟现在有相似之处,都正是中国历史的转型时期,道德价值与思想变迁出现了大碰撞,城镇的繁荣,商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还有就是我特别喜欢这个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它不新不旧,亦新亦旧,离现代人有一段距离,又不太远,特别适合传统戏曲的现代审美审视和传统艺术的现代呈现。

民国初年,骑楼下老城的故事,现代与传统交织,城里人与乡下人相遇,道德与精神变迁……我想要的就是这种寓示现代又不忘传统精神的风格和味道。

注重剧种特点和准确掌握地道的方言,是我创作地方戏曲剧本所遵循的原则。剧种的特点、语言和表达方式是一个剧种活泼生命力的体现。高甲戏以丑角、喜剧特点见长,《阿搭嫂》不仅仅是我个人创作技巧的另一种喜剧方式的实践,更重要的是,我在找寻与该剧种的平民化、质朴性、夸张性和喜剧性相吻合的表达方式。我从小人物入手,以世俗常情入戏,将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用最质朴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出来。

在创作中,我尽量注重营造浓郁的近现代闽南城市地域特点,呈现闽南特殊的文化底蕴,以创造人物,体现剧种特点,给二度创作提供富有剧种个性的载体为己任。在具体创作手法上,我努力地寻求质朴的表达方式,其中通俗的民间语汇、俚语、俗语、谚语的运用,是我创作地方戏所追求的一种语言风格。在语言表达上,我尽量根据人物的性格、身份、地位、生活经历,选择最贴切的民间语汇来表达,也希望通过寻找通俗可感的形象化语言,来彰显方言的语言魅力。

追求通俗,但更需要追求通俗中的美学品位,同时寻找通俗性中的深刻性,寻找本色中的机趣与文采,这是我的追求。

我想,剧作者生活在这个时代与社会,他必然要面对这个时代和社会的现实思考。当他发现人生本身的缺陷和不完美的时候,他有责任用审美观照和超越缺陷来引导人们对于善与美的思考。我喜欢用现实眼光的叙事方式,来关注精神家园和文化气息的传递,并寻找与剧种本身内在文化肌理相承接的方式。

猜你喜欢

通俗剧种现实
关于云南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传承及发展探析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小说的通俗
组工干部之歌(民族通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