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意识与现代意识的统一

2011-11-16戏剧评论家

中国戏剧年鉴 2011年0期
关键词:原著天堂戏剧

戏剧评论家

童道明

主流意识与现代意识的统一

戏剧评论家

童道明

在刚刚播放的一个短片里,我听到黄定山导演对青年演员说:你们不要在刚走上戏剧之路就有了匠气。黄定山的这个提醒与当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青年演员的教诲是一致的。他老人家把艺术家与艺匠鲜明地区分开来。而黄定山就是个艺术家,他具备艺术家的一切基本条件。我可以举出我认为最重要的三条。

一、爱自己心中的艺术。黄定山刚刚当上导演,曾接二连三地因一些非艺术的原因而碰壁,一度曾离开戏剧舞台,但最终还是因为对于戏剧的挚爱而重新回归舞台。他没有把当戏剧导演视为一个普通的职业,而是一个他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业,是一个可以最大程度地张扬自己的生命能量和服务于社会的舞台。

二、创作不停、探索不止。在所有的视听艺术中,戏剧是最需要艺术革新的。黄定山导演的每—部戏里,我们都能发现新的结构,他不囿于所谓“内容决定形式”的—般性解释,而是努力让新的“形式”能动地丰富“内容”的传递。他一再提及的他的“非常规戏剧结构”和“无支点表演”等都能显示出来他的艺术探索精神。

三、建构起自己的艺术风格面目。黄定山的艺术风格可以这样来表述:思想上的主流意识与艺术上的现代意识的统一。黄定山在作导演阐述的时候,常常能出现“崇高”、“信仰”、“理想”等词汇,而且他说得非常真诚,好像这都是从他的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与此同时,他也一再地强调形式的美感,把“多散点、多时空、多段落、多线性叠化交织的结构”视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他也常常谈起“浪漫主义”。我想了一下,如果我们要在当今中国的导演界找一个最能与“革命的浪漫主义”挂起钩来的,黄定山肯定属于其中之一。

我在剧场里看到的黄定山导演的第一个戏是《我在天堂等你》。我虽然没有读过裘山山的小说原著,但在剧场里受到了如此大的感动的我可以断定:黄定山的《我在天堂等你》—定要比小说原著更接近诗。黄定山自己也说过,“戏剧的最高品格是诗境”。还有一些例子可以拿事实来说明。曹禺改编的《家》比小说《家》更接近诗,查明哲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比小说原著更接近诗……原因何在?除了戏剧较之小说是有更能“集中”传情的体裁优势外,戏剧人的情感投入更不能忽视。黄定山在他的导演阐述里,非常动情地回忆了他在病中读到《我在天堂等你》这部小说时的激动心情:“五十年前的进藏军人充满激情的生活画面,像一首崇高、浪漫、悲壮的诗—般动人心魄”黄定山就是怀着对这群女兵的深爱进入了创作状态。戏剧史告诉我们:最能在舞台上营造“诗境”的戏剧家,—定是最最热爱人和生活的人。黄定山艺术上的成功又一次向我们说明了这个道理。

猜你喜欢

原著天堂戏剧
读原著学英语(三)
有趣的戏剧课
漂流瓶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拔牙
天堂湿地
鸟天堂
戏剧类
水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