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川
2011-11-16丁鸣,邓添天
四 川
2010年是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关键年。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的领导和指挥下,全省戏剧工作者围绕“感恩·奋进”主题,以纪念“5·12”特大地震两周年为推手,积极推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和讴歌灾后恢复重建伟大成就的艺术创作与生产,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推出优秀剧目和优秀人才,着力发挥戏剧艺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扩大四川戏剧在国内外的影响,取得了显著成绩。
3月2日,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颁证仪式暨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级和省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省市川剧表演团体和艺术类大专院校领导、项目保护单位领导、专家30余人。
3月18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召开剧作家和戏剧理论专家座谈会,学习座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文化工作的讲话。四川省艺术创作中心研究员张羽军、张加力、李祥林、李远强、席旦、刘芸,创作员包德宾、盛长滨等10余人参加了座谈。
3月18日,日本著名景观与人文化研究学者山崎教授一行四人到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访问座谈,对双方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川剧弘扬与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思路进行交流,并参观戏曲陈列室和馆藏资料。
3月23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召开大型戏曲剧本《为了共和》作品研讨会。明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剧本以饱满的创作激情展现武昌起义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与以袁世凯、隆裕太后为代表的反动势力的艰苦较量,表现了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四川省艺术创作中心研究员张羽军、李远强、李祥林等专家、学者以及省文化厅艺术处正处级调研员杨全本、达州市创作办公室主任邹亮和作者张卫国等参加了研讨。
4月7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副主任、二级编剧丁鸣,四川省艺术创作中心研究员、戏剧评论家李远强和省文化厅艺术处正处级调研员杨全本等赴攀枝花参加川剧《望月坪》研讨会。川剧《望月坪》是攀枝花市艺术剧院并团建院后排演的第一台大戏。专家们从资源政策、主题意蕴和人物塑造等多个方面给予了评点和指导。
4月10日,大型歌舞诗剧《大北川》赴北京开展全国感恩巡演,在保利剧院演出。
4月16日,四川大木偶剧院在南充召开木偶剧《灵蝶记》剧本论证会。剧本讲述“梁祝”化蝶以后,冲破各种阻挠追求自由、幸福并获得永生的故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木偶戏,加上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具有了浓厚的中国色彩。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主任、一级编剧(评论)张建蓉,副主任、二级编剧丁鸣等专家、学者与会指导。
4月26日至27日,大竹县委、县政府举办“张尚全获奖小品专场”演出。张尚全是我省知名剧作家,他关注现实,以社会问题剧见长,创作题材多源于现实生活,构思巧妙,语言机趣而富有地域特色,具有大巴山泥土和鲜花的香气。专场演出精选方言小品《好吃狗》、戏剧小品《中秋月儿圆》、川剧小品《回笼宴》等七个获国家级奖项作品,分别由达州市艺术院、达州市文化馆、达县文工团及大竹县艺术团友情出演。
4月30日,四川省文化厅和广州电视台在汶川举行大型文艺晚会《我们在一起》,纪念汶川大地震两周年。
5月10日,四川省文化厅组织的“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两周年赴灾区文艺慰问演出活动”在什邡启动。
5月21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召开纪念汶川大地震两周年暨签约重点剧本《好好活》作品研讨会。方言喜剧《好好活》以艺术的方式,再现并探讨大灾之后人们如何走出心灵阴影,重建精神家园的心路过程,讴歌并反映灾区人民直面困难,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作者已三易其稿,这是剧目工作室第二次组织专家进行研讨。
5月,在广州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我省乐山和绵阳选送的无言小品《陌生的朋友》和话剧小品《大年三十》荣获第十五届戏剧类“群星奖”;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复排剧目《未来组合2008》荣获第十三届文华优秀剧目奖,李亭、唐毓椿、冯建华、王根、朱天天、王履玮分别获得剧作、导演、舞台美术单项奖。
5月,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在蓬安县建立“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创作基地”并召开剧本创作研讨会。协会先后组织省内知名剧作家严福昌、邱礼农、流凝、雨林、王慧清到西昌等地深入生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创作条件,一批作品如王慧清的历史剧《李白进京》,雨林的大型近现代剧《客栈》,严福昌、邱礼农、流凝创作的民族歌舞剧《摩梭女人》等应运而生。
5月29日至6月1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复排剧目《TEXT·课本总动员》在红旗戏剧工场公演。
6月5日至8日,由四川省文化厅主办,省川剧艺术研究院承办的“川剧代表性传承人示范演出暨第二期川剧传习班”在成都举行。该活动是四川省文化厅为迎接第五个“文化遗产日”而举办的系列文化活动之一。举行川剧代表性传承人示范演出,举办川剧传习班,组织观摩川剧代表性传承人的演出,邀请有关专家为传习班学员进行表演,开展川剧传承与保护的学术研讨会,是推动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项目保护工作深入开展,促进各市、州川剧表演团体队伍建设,探索川剧传承与保护有效途径的一次积极尝试。
8月11日,四川省大木偶剧院策划、创作、生产的综艺旅游节目《圣象峨嵋》在峨眉市象城大剧院首演。该节目以大木偶戏为亮点,融巴蜀文化、峨眉山景观文化和佛、道文化为一体,以其大气、大美、大雅艺术特色,深受国内外旅游观众欢迎。被中外旅游文化协会评为2010年度“中国十大精品旅游节目”。
8月18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新创话剧《爱服了·YOU》在红旗戏剧工场首演。
8月31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召开签约重点剧本《正气长虹》作品研讨会。剧本讲述勇敢、正直的书生王善路遇职司纠察神的马灵官贪赃枉法、糟踏百姓,便愤然而起,展开了一场人神之间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并取而代之,表现了一个读书人胸怀天下,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和志向。四川省艺术创作中心顾问、一级编剧严福昌,创作中心主任、一级评论张建蓉,研究员、一级编剧张羽军,编审李远强,川大教授李祥林以及省文化厅艺术处正处级调研员杨全本等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
8月,四川省戏剧家协会组织50多人的表演艺术家、摄影家和书法家到部队、矿山、乡镇进行了三场“文艺惠民工程”的慰问演出。
9月1日至3日,由四川省川剧院排演的新编川剧《夕照祁山》在成都西南剧场连续公演。4日,省川剧院召开《夕照祁山》研讨会。四川省艺术创作中心顾问、一级编剧严福昌,创作中心主任、一级编剧(评论)张建蓉,研究员、编审李远强及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杜建华、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副主任丁鸣等参与研讨。参加研讨并先后发言的还有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评委张仲年等专家、学者。
9月5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在简阳三岔湖召开大型川剧《九莲灯传奇》剧本论证会。简阳市艺术团团长周继祥介绍了推出川剧《九莲灯传奇》的背景和想法。剧作者陈亮介绍了创作初衷和九莲灯在当地的起源与传说,以及九莲灯作为舞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四川省艺术创作中心顾问、一级编剧严福昌,创作中心主任、一级编剧(评论)张建蓉,研究员、川大教授李祥林,研究员、编审李远强,创作员、一级作家鄢然以及省文化厅艺术处正处级调研员杨全本,剧目工作室副主任、二级编剧丁鸣等专家、学者参与论证。
9月11日,大型川剧《杨汉秀》在广安市会展中心成功首演。杨汉秀是著名的红岩烈士之一,中共党员,大军阀杨森的侄女。川剧《杨汉秀》以杨汉秀烈士的革命事迹为蓝本,讲述她在抗战胜利后,毅然接受党组织派遣,潜回重庆从事地下工作,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讴歌了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为了建立新中国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川剧《杨汉秀》二十年前曾由广安县川剧团演出。此次广安市花大力气对剧本重新进行了修改整理,特邀重庆的编剧、导演以及舞美灯光、音乐设计人员加盟,以剧组形式整合广安区、邻水县、岳池县三个川剧团的力量共同打造。12日上午,广安市委宣传部、广安市文体局组织召开了川剧《杨汉秀》研讨会。省委宣传部文艺处正处级调研员闫燕萍,省川剧院院长、一级演员陈智林,省艺术创作中心主任、一级编剧(评论)张建蓉,研究员、编审李远强,剧目工作室副主任、二级编剧丁鸣等参与研讨。参加研讨会并先后发言的还有省作协原党组书记宋玉鹏及重庆市文广局、重庆市文联、重庆市剧协、重庆市艺术创作中心的领导和专家们。
9月14日至17日,由四川省文化厅等单位主办,省川剧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南充嘉陵江灯戏艺术节暨中国灯戏·南充论坛”在南充隆重举行。活动分为灯戏艺术节和论坛两大部分。5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云集论坛,围绕川剧灯调与灯戏、川北灯戏与其他灯戏、灯戏的溯源与形成、灯戏的声腔与音乐特性、灯戏与民俗文化、灯戏的发展方向与保护传承等相关议题,进行了四场精彩的学术交流。论坛共收到论文32篇,随后将结集出版。
9月17日晚,南充市高坪区在南充大剧院举行“身边的感动”文艺下乡巡演启动仪式暨汇报演出,标志着这台以该区基层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为原型创作的、以小品形式为主的综艺节目为期两年的下乡巡演正式启动。18日上午,在东方花园酒店会议室举行了“身边的感动”专家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专家有省文化厅艺术处正处级调研员杨全本,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副主任、二级编剧丁鸣,省艺术创作中心研究员、四川大学教授李祥林,省艺术创作中心研究员、编审李远强,以及省作协副主席、南充市创办主任李一清等。
9月19日,由四川省歌舞剧院改制建立的四川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为我省深化文艺院团体制改革首家试点单位。副省长黄彦蓉出席挂牌仪式并代表省政府为四川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授牌。
9月26日,第六届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在成都隆重举行。四川省文化厅组织了15台剧(节)目在成都进行集中展演。本届艺术节涉及各类所有制艺术团体,参演剧(节)目数量和展演规模为历届之最,有力营造了民族团结、和谐、进步的社会氛围。
9月,四川省文化厅先后组织六支演出小分队赴灾区慰问援建工作者,受到热烈欢迎。
9月,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在乐山市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组织多个川剧优秀传统折子戏在当地校园演出四场,又在南部县升钟水库演出一场,在成都市川剧中心(锦江剧场)演出一场;在悦来茶园演出一场;在市文化宫演出两场。
10月,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学术带头人杜建华的《突破:改革开放30年之川剧理论研究》荣获由中国剧协颁发的“中国戏剧理论评论优秀奖”。 《川剧精华》(杜建华主编)《川剧》(杜建华、王定欧著)分别获四川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进入公示)。大型摄影纪事画册《中国川剧》(杜建华撰文,高山湖英文翻译)喜获第六十一届美国印刷大奖“班尼金奖”。
10月30日至11月13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复排话剧《草房子》,并在红旗戏剧工场连演23场。
11月4日,四川省曲艺团创演的“感恩奋进”大型曲艺晚会《美好新家园》在成都锦城艺术宫首演。晚会整合了成都市曲艺团的艺术家,集中了四川最著名的曲艺表演家,在继承创新中打造了10余个曲艺节目,包括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四川竹琴、四川金钱板四个国家级“非物”,连厢、四川车灯、琵琶弹唱、荷叶、谐剧、小品等省级“非物”和曲种,是一台四川曲艺家和曲种的“全家福”。其中四川扬琴演员吴瑕以《贵妃醉酒》获得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
11月9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四川省艺术创作中心召开专家座谈会,传达“省文化厅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全省文化系统文化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专题研讨会”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以及文化部长蔡武在2010年全国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关创作方面的章节。
11月21日至23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中国戏剧家协会、四川省文联等单位共同主办,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承办的“祝贺魏明伦从事文艺60年”活动在成都举行。22日上午,在加州花园酒店隆重举行“祝贺魏明伦从事文艺60年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领导和嘉宾有:四川省政协主席陶武先,四川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郑晓幸,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丹枫,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黄启国,四川省作协名誉主席马识途,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李致,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著名文艺理论家仲呈祥,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著名歌唱家李光羲等;有来自内江、自贡等市宣传文化部门的负责同志,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表演艺术家、文化系统相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四川电视台、《华西都市报》、四川新闻网等十几家新闻媒体朋友,以及魏明伦先生的亲友15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午,来自省内外文化艺术界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出席了“魏明伦创作研讨会”,对魏明伦60年的文艺创作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讨,涉及到魏明伦文艺创作的三个主要领域。与会者认为,魏明伦是改革开放的时代造就出的优秀的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具有思想者之勇、艺术家之勇;他的戏剧作品是新时期中国戏剧的一座丰碑,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精神食粮;他在文艺创作中始终坚持“三独”精神,他的创作经验和卓越贡献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繁荣文艺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22日晚,四川省川剧院在锦江剧场演出了魏明伦优秀代表剧目《巴山秀才》。23日上午,在金沙剧场举行了“魏明伦辞赋朗诵会”。著名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表演艺术家朗诵了魏明伦的辞赋代表作,其间穿插演唱了由他作词的歌曲作品。其后,活动转场至魏明伦的故乡内江、自贡两个分会场举行。活动期间,四川电视台播放了《魏明伦访谈》专题片。
11月25日,由四川省文化厅主办,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承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暨四川省第六届戏剧小品作品比赛”评奖揭晓,评出一等奖三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24个、优秀组织奖八个。
12月17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新创儿童国学舞台剧《毛绒绒变变变》在红旗戏剧工场首演。
12月20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召开2009~2010年度签约重点剧本结项专家评审会,徐棻的《烂柯山下》,严西秀、张尚全的《巴山红叶》,谭愫、谭昕和郑瑞林合作的《尘埃落定》,包德宾的《好好活》,王爰飞、张勇的《坚强》,林解的《让爱变绿》,王志明的《正气长虹》,吴彬文、徐国良、刘友于、张兴明等人的《苦笋赋》等八个签约剧本经评委会认真评议,无记名投票表决,顺利结项。
(丁 鸣 邓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