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见袁雪芬大师

2011-11-16张垣

剧影月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祥林嫂戏曲大师

■张垣

兔年闹过元宵后,猛听得越剧大师袁雪芬逝世的噩耗,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两见袁大师的往事。

赫赫有名的越剧十姐妹中,我最先知道的就是袁雪芬。早在1953年冬,袁雪芬与范瑞娟联袂主演的我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我们乡村的露天影院隆重上映.我跟着戏迷父亲顶着凛冽的朔风第一次看越剧,被袁大师的惟妙惟肖的表演征服了.以后又从解放前在上海看过袁雪芬戏的父亲那里了解了不少袁大师在越剧界创第一的辉煌,如在1936年秋她就与王杏花、钱妙花灌了第一张越剧唱片 《方玉娘哭塔》;1946年5月,第一次把鲁迅名著《祝福》改名为《祥林嫂》搬上越剧舞台,树起了越剧改革的里程碑;1947年8月19日由她第一个发起组织的越剧十姐妹义演的《山河恋》轰动上海滩;1949年9月,她与京剧大师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作为戏曲界的代表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当时我虽然是个小学生,但仍用捡破烂的钱购了越剧袖珍剧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凭字典读懂并且背出了全剧,激起了我爱戏爱文的感情,直到现在,我还珍藏着这本纸张已经发黄的剧本。

史无前例的文革,袁雪芬被赶下了舞台,根据她的“清清白白唱戏,认认真真做人”格言和事迹创作的彩色故事片《舞台姐妹》也被作为“毒草”进行批判.那时我正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有关部门组织我们看此电影搞批判,可是我看来看去看不出它毒在哪里,当然也写不出什么批判文来,心里却在想,这个生活中的“竺春花”袁雪芬,能不能在这大风暴中挺过来。十月春雷响,粉碎“四人帮”,舞台又见袁雪芬,她的扛鼎之作《祥林嫂》又出现在舞台,并且唱进了银幕,令人欢欣鼓舞.我把报章报道的这些内容剪贴成册,记录袁大师的快乐,但想不到的是还能两次见到她。

1985年8月15日,我送一个喜欢袁派艺术的学生到上海戏曲学校考越剧班,来自江、浙、沪的几十个考生,以唱一段自己得意的越剧唱段接受考官的考核,而考官就是袁雪芬与吕瑞英两任越剧院院长.她们静静地听着考生们的唱,不时地记着什么,我的学生少华最后登台唱了袁大师的代表作 《祥林嫂听他一番心酸话》,匆匆走下台。当时不宣布考核结果,考生们便纷纷离开了。我和学生在校门口等她的亲戚时,只见袁大师正撑着一把伞款款走来,我们迎上去喊了声“袁老师”,顺便请她评点一下我学生的唱,毕竟是刚唱的,又是唱袁派戏,她亲切地说道:“小姑娘,谢谢侬喜欢我们越剧,侬嗓子蛮好格,唱得也可以,不过,有那么多的人考,我们招的人有限,你要作好两种思想准备,如我们研究合格的话,那侬就朝越剧这方面发展,假如不行的话,你就作为业余爱好爱我们的越剧吧,当然,你也可以去唱流行歌曲,路多的是。”一番话说得我们心悦诚服,后来我的学生虽然没有考取上海越剧院,却被南通越剧团录取,又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后来她离开了南通越剧团,唱起了流行歌,正如袁大师说的那样,路多的是。后来我的学生成了业余文艺骨干,是本地有名的得奖专业户。

2000年2月24日晚,我受越剧王子赵志刚的邀请,赴上海大剧院观摩他推出的男女合演的越剧《红楼梦》。1800个座位的大剧院,座无虚席,我得到了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更为我创造了二见袁大师的良机。那晚散戏后,我正出剧院大门,想不到遇见了也来看戏的袁大师,我立刻打招呼,顺便取出我随身带的中学校园戏曲报呈上,告诉她老人家:“这是赵志刚为名誉社长的补天戏曲社的社刊《补天戏苑》,今天作为作业交给您,望笑纳!”她停下来,微笑着说:“一所乡村中学出戏曲报,不简单,不容易啊,让我带回去看看,祝你们成功!”虽然我们后来没有跟她老人家联系,但她的祝福一直是鼓舞我们为戏补天的动力,现在这张小报已经改成彩色版,即将推出800期,我们将以这样的行动告慰袁大师的在天之灵。

袁大师,您虽然走了,但您的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永存,也鼓舞着我们补天人前进。

猜你喜欢

祥林嫂戏曲大师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祝福》的文本细读与推理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