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的网络再创作与大众接受

2011-11-16顾争荣

电影评介 2011年17期
关键词:网络版网络文学原著

《红楼梦》被不断改编成戏曲、影视或者其他的艺术形式是众所周知的。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红楼梦》又被网络写手们改编成无数个网络版本在网上广为流传。这些改编无疑包含着这一时代读者对《红楼梦》小说文本意义的接受和理解,这一接受和理解是基于当代人精神需求与文化消费的需要。因而,这一时代作者尤其网络作者对小说原著的接受存在一种简单化、庸俗化倾向。这种再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红楼梦》文本意义的误读,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代读者对《红楼梦》的接受观念和态度的变化。

一、《红楼梦》网络再创作动机与特点

(一)《红楼梦》网络再创作的动机

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虽然网络文学创作者不能用作家相称,但作为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也必然会有一定的创作动机。概括起来讲,网络再创作的创作动机有如下三方面:

1、以精神自由获得心理宣泄

“网络文学”的写作在极大程度上是一种非功利的写作,绝大部分网络写手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宣泄和自娱。网络写作具有匿名性的特点,这个特点就决定了网络写手轻松的写作心态。在网络写作中,文学的“载道”功能趋于消解,自我的表达欲望和宣泄动机得到了强化。正如网络文学名家痞子蔡所说:“创作本质就是要自由,限制束缚越少越好,而网络就提供了这样的自由,加上匿名的性质,写的时候,便少了一些顾虑。”“我通常是在情绪不太好的时候写作的……写作是很好的排遣,没有动机的写作是真正的创作。”[1]痞子蔡的这种写作动机也正是很多网络写手们的动机,没有动机实际上蕴含了一种更深层的动机。现在的网络文学追求的就是一种写出来就爽了,就舒服了的感觉,是一种非常自由的状态,这种舒服的感受实际上就是情感得以宣泄后的轻松感觉。

2、以文字游戏方式分享快乐

传统作家的创作是基于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独特的生命经历,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生活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并物化成文本形式。但网络写手们则不同,他们的写作多数是出于一种游戏、玩乐的态度,虽然也有人承袭传统的写作路子,但更多的人却是在书写自己的“心情故事”,让更多的读者来分享自己的快乐。被誉为“网络文学三驾马车”之一的宁财神就曾经说过,他写作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望而写,影响他人的需要为写而写,为练打字而写,为骗取美眉的欢心而写,当然,最可心儿的,是为了在网上度过的美丽而绵长的夜晚而写。”[2]另外,网络文学的写作者和参与者的游戏心理是普遍存在的,在大部分网络作者看来,网上写作只是自娱与娱人的文字游戏。作品主要也不是供发表,而是写着玩的。因为“玩”总是很随意,而且在网络文学里,几乎是不需要负责任的。网络文学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消解了文学的崇高与神圣。网络文学爱好者们以游戏的方式,以娱乐休闲的姿态在网上冲浪,没有考虑到传统,也没有想到文学的经典定义,甚至还没有想到他在文学之中。网络文学的存在,使人们在创作中获得轻松、自由,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游戏所具有的快乐和创造的心理满足。

3、以对文学的热爱担当传承责任

在《红楼梦》的网络创作群体中,也有一些作者创作动机具有出于对文学的热爱而勇担传承经典的责任意识。譬如wiki版创作者将《红楼梦》视为一部全面的、有深度的作品。他们将原著改成电子版并加入许多评论,以有利于大众对《红楼梦》的理解与领悟。总体来讲,《红楼梦》网络再创作的创作动机既有宣泄情感、玩文字游戏以放松心情的一面,同时也不乏出于对文学热爱而勇担传承经典责任的一面。不过从现有的作品数量来看,以前两者作为创作动机的作品数量远远多于以后者为创作动机的作品数量,以心理宣泄放松心情、娱乐休闲分享快乐的创作动机占网络再创作的主导地位。

(二)《红楼梦》网络再创作的特点

《红楼梦》网络再创作的特点概括起来讲,有如下三个方面:

1、语言生动新颖、幽默搞笑

相对于书面语言,网络语言显得简朴粗糙。通俗化、速食化的“网络文学”,使网络写手不会过多地去讲究文句的修饰,也不太考虑表达方法,语句构成简单。再加上网络阅读是一种“在线阅读”,因此,就要求写作者在创作时必须使语言尽可能地生活化。生活化最首要的要求就是语言要口语化,口语化就意味着轻松自然和亲切。其次,由于网络文学是新兴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语言具有生动新颖性。比如在云过风的《红楼梦之网络版(一)》里就有一这样的句子:“‘晴雯,去看看谁打的传呼!’‘二爷,是薛蟠打的!’‘TMD,一定是上次打星际争霸被我踩了,不服气,想找回场子,这次找了一高手来单挑!切,Who怕Who呀!可是现在回不了呀,我在上网哒!’……”[3]从这段文字看,“网络语言”很口语化,又十分新颖,这在传统的文学作品里是不容易看到的。

幽默搞笑是网络文学语言的又一重要特点。例如下面如云过风的《红楼梦之网络版(一)》中这一段就很幽默搞笑:“‘靠,又掉线了!’宝玉狠狠地说到。心中暗想如果他日高中状元,电信一定是第一个整治腐败的部门……” [4]这一文段里,滑稽、调侃和戏谑的味道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也显示出网络语言“粗俗”特征。按常理来讲,粗俗是与艺术沾不上边的,但实际上在网络语言中,粗俗的语言却“优雅”地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比如说在云过风的《红楼梦之网络版(一)》里的“TMD”实际就是很粗俗的语言,它其实就是汉字“他妈的”的网络语言代号。之所以说这种粗俗的语言“优雅”地沾上了艺术的边,就是因为它用代号来表达而非直接用汉字,这样就表达形式而言就要文雅些。

2、内容诙谐有趣、雅俗共赏

面对为了读者这样的阅读选择和阅读方式,网络写作出来的作品就必须拒绝过分理论化和深奥难懂,而且要尽可能有趣,才能吸引网友们的眼球。在《红楼梦》的网络创作作品中,当然不乏诙谐有趣的作品,如云过风的《红楼梦之网络版(二)》里:“‘宝二爷,手机!’嚼着满嘴核桃仁的袭人从50米开外将手机扔了过来,宝玉按下了薛蟠手机号码的同时,语重心长的对袭人说道:‘拜托下次不要用手机碎核桃,OK?’”[5]这文段很有趣,但同时却又显得比较“俗”。是不是在《红楼梦》的网络再创作作品里就没有“阳春白雪”了呢?当然不是。Wiki版的红楼梦内容就很“雅”。因为在这个版本里,它大体上是忠于《红楼梦》原著内容的,不同的是它加入了许多评论文章。如第一回是这样的:“……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甲侧: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甲侧:荒唐也。无稽崖甲侧:无稽也。炼成高经十二丈、甲侧: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甲侧:照应副十二钗。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甲侧:合周天之数。蒙侧:数足,偏遗我。“不堪入选”句中透出心眼。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甲侧: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得有此一部鬼话。……“[6]从这段文字形式看,它是用的脂评形式,其内容应属相当“雅”了。

3、篇幅短小精干、言简意赅

我们通常说网络阅读是一种在线阅读,是一种在线写作。因此,就要求网络写作产生的作品除了语言上生活化、口语化等以外,还不能写太长。网络文学名家李寻欢曾就网络文学的长度说:“一个贴子超过5K就很少有人看,就是说字数两三千左右,如果是长篇小说就得连载。”[7]所以,一般来讲,网络文学作品在篇幅上是比较短小的。如云过风的《红楼梦之网络版(一)》全文共1614字、《红楼梦之网络版(二)》全文共1240字,而冷月葬花魂的《红楼梦2000之网络版》全文共1530字,蝶恋88的《超级搞笑网络版红楼梦》全文共1674字。当然也有例外,如wiki版红楼梦,他的字数就有好几十万字了。但网络文学作品大体上还是十分短小精干的。另外,网络版《红楼梦》在表达意思上又是言简意赅的。如在冷月葬花魂的《红楼梦2000之网络版》中,一首拟《好了歌》:“世人都晓网上好,只有网费受不了。终朝聚敛恨无多,一旦上网花光了。世人都晓网上好,只有网速受不了。慢如蜗牛且不说,关键时候掉线了。世人都晓网上好,只有美眉忘不了。网上日日说恩情,网下又随谁去了。世人都晓网上好,个人主页忘不了。夜半无眠常维护,旁人却道谁见了。世人都晓网上好,只有黑客防不了。木马冰河入机来,邮箱不知谁炸了。”[8]短短161个字就把上网族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红楼梦》网络再创作对《红楼梦》原著的正读与误读

接受心境,简单来讲,就是在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前一段时间和阅读鉴赏文学作品过程中,读者所处的一定的情绪状态。接受心境对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成败影响极大,会导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阅读现象:即“正读”与“误读”。每个读者在文学阅读鉴赏中都在进行再创造,《红楼梦》网络再创作版的接受者也不例外,他们阅读文本所得体验影响其网络再创作水平,尤其他们对《红楼梦》的“正读”或“误读”必然影响网络改编文本接近或远离原著《红楼梦》小说文本的程度。

(一)对《红楼梦》原著的正读

所谓正读,就是指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作家的主观意图大致吻合,读者在作品中所获得的情感陶冶和思想启迪,正是作家在自己作品中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综观《红楼梦》网络再创作诸多作品,笔者认为wiki版是能使读者正读《红楼梦》原著的一个版本。从严格意义上讲,wiki版红楼并不是《红楼梦》的网络原创,它大体上是纸质文本的网络化。但与纸质文本不同的是,wiki版里加入了许多背景资料和评论等,加入的背景资料如利用网络技术的超链接特点,添加了许多人物相关链接,而加入评论除了有学术大家的评论如脂评外,还有许多网络读者自己的评论内容,也可以说是阅读后的心得体会。之所以认为wiki版能引导人们正确理解作品和作家创作的主观意图,是因为这个版本里,所沿用的文本大体上是忠于原著内容的。如第一回内容是这样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甲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甲眉:若云雪芹批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而去,方是巨眼,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年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9]从上述文段可以看出,wiki版是用的脂评本,当然又不完全是,因为其中还加入了网络读者的评论,但总体来讲不会对读者的阅读造成多大程度的误导。原著内容的保留,人们就可以在阅读后,得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即使在后来阅读别人的评论中产生差异,顶多也只会带来新一轮的论争罢了。因此,wiki版《红楼梦》的广泛传播,不仅扩大了《红楼梦》在大众间的知名度,而且对《红楼梦》这部作品中作蕴含的思想精华的代代传承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对《红楼梦》原著的误读

所谓误读,就是指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作家创作的主观意图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读者通过对作品的阅读获得的鉴赏结果并不是作家创作这个作品的原始意图。在《红楼梦》网络再创作作品中,能使读者对原著产生误读的作品数量远远多于能使读者产生正读的。如网名为恋蝶88的网络写手的《超级搞笑版红楼梦》里这样写到:“……耳边只听跛道人和癞和尚唱《好了歌2000》云:世人都晓网上好,只有网费受不了。终朝聚敛恨无多,一旦上网花光了。世人都晓网上好,只有网速受不了。慢如蜗牛且不说,关键时刻掉线了。……新脂砚斋评曰:昔曹雪芹先生自嘲为‘满纸荒唐言’,但比之文本之荒唐犹有不及。但文本也不是一味荒唐,我等可以莞尔之NO想到网络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之深。读者诸君请思之。不然作者大哭著对大家说:都云作者有病,谁解其中味!!!”[10]在此段前半部分的文字中,与原著《好了歌》内容大相径庭,作者对这段文本的再创作完全脱离了原著。但在此段的后半部分,作者巧设了新脂砚斋评语,道出了他创作此超级搞笑版的目的只因为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之深。但总体来说,这些作品会使大众阅读后产生一定的误读,因为读者据所读内容而得的感悟与作家创作的主观意图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不同了。

对《红楼梦》原著的正读与误读之所以在《红楼梦》的网络再创作的广泛传播与接受过程中明显失衡,即对《红楼梦》原著的“误读”远远超过“正读”,取决于一个重要社会心理与价值观念的变化,即文学消费观念的被接受与接受水平的低俗化。文学消费属社会精神产品消费,对每一个消费者来说,文学消费是他个人所有消费项目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文学消费也是整个社会经济消费行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消费中的“精神享受”特性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存在精神提升的严重不足现象。即注重其物质消费或浅层精神消遣的一面而无视其精神审美享受的一面。

结语

《红楼梦》的网络再创作的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是极大地促进了《红楼梦》的普及,这与互联网独特的传播载体是紧密相关的。当然,也绝不能过分地夸大网络再创作及其传播的普及意义。网络文学创作与传统文学创作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型,它们各有其特点,其审美方式也有差异,彼此既不能互补也难相互取代。将纸质原著文本改编成网络版,本身就面临着如何最大程度地传达原始文本信息的问题。然而事实上,《红楼梦》的网络再创作的各种体裁几乎都与原始文本不相符合,其调侃戏谑的语言,简单媚俗的主题思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经典名著思想及意义的认识和了解,这对民族经典名著的传承是极为不利的。由于网络传播媒介具有虚拟性,没有严格的审查制度,这就使得绝大多数有作品的人有了在网络上发表自己作品的机会,创作者的队伍里增加了大量的普通人,这样,创作者的总体地位下移了,创作也不再神圣而遥不可及了。但值得说明的是,在网络上发表作品的人,并非人人都可以称为“作家”的,那些在网络上写作发表文章的人,人们通常称之为“网络写手”。网络写手这一身份就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不像作家那样,把审美要素放在第一位,并去追求文本的审美性,他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大都是很浅显内涵不深刻,其文学价值往往不高。而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活动,所以,主要出于消遣、娱乐、游戏和休息需要的网络再创作有待于提升其文学的审美价值,使网络作品阅读可以而且应当是一种审美方式的阅读,不仅充实读者的精神生活,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而且使网络再创作的文学属性得到进一步强化,实现其作为一种文化蕴含丰富的文化产品的价值,提升文化消费的水平。

[1]马永利:网络文学的心理和休闲特质[J].固原师专学报.2004.(9).

[2]马季: 蒙面交心的网络写作[J].网络时代.2006.(4).

[3][4]http://culture.163.com/edit/000809/000809 40278.htm

[5]http://culture.163.com/edit/000811/000811 40349.htm

[6][9]http://mymedia.cn/index.php?title=%E9%A6%96%E9%A1%B5&diff=prev&oldid=17982

[7]张英:网上寻欢[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

[8]http://www.chinamr.org/bbs/bbs detail.asp?bid=5&aid=4253.

[10]http://post.baidu.com/f?kz=99878034

猜你喜欢

网络版网络文学原著
读原著学英语(三)
漂流瓶
拔牙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诞生
浅析《南方周末》网络版的角色定位
大英百科全书“要绝版”
《中图法》网络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