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
2011-11-1611月1日至2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和湖南省文联承办在湖南长沙颁奖
(11月1日至2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和湖南省文联承办,在湖南长沙颁奖)
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
(11月1日至2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和湖南省文联承办,在湖南长沙颁奖)
特别奖
于润洋 关于音乐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
张 海 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
黄会林 钟惦棐电影观初探
一等奖
贾磊磊 主流文化的体系建构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吕品田 中国美术发展战略研究
居其宏 当代乐坛的消费主义和浪费主义
张祖健 曲艺使命 艺术反哺社会
冯双白 尽在无言中的舞蹈妙境——舞剧《骑楼晚风》的艺术创新
潘鲁生 赵 屹 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言恭达 全球化语境下的审美转型与文化自觉
欧阳友权 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
郭运德 刘玉琴 让民族艺术瑰宝在新世纪重放异彩——关于京剧继承创新的几点思考
李前光 新中国摄影60年
二等奖
陶景杜 林 凤 “学院制造”可否“变质”——盘点“学院派民族民间舞创作”
赵大鸣 跟随历史的脚步——“军事题材”舞蹈创作六十年辨梳
刘锡诚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判断问题
王一川 从大众戏谑到大众感奋——《集结号》与冯小刚和中国大陆电影的转型
张晓凌 再塑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形象——“中国当代艺术走出去”现状反省及战略构想
安德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
边国立 在现实主义的旗帜下:影视革命传奇英雄形象漫议
黄汉华 黄鳞逸 对“新民乐”音乐表现的初探
王伟林 关于“国展”与当代书法创作、书法活动的思考
郭云鹏 中国杂技:如何焕发新的生命力
赵 彤 “灰太狼”:形象、位置及其意义
周 宁 话剧百年:从中国话剧到世界华语话剧
薛艺兵 “非物质文化”新语境下的音乐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邵大箴 我们走在前进的道路上——“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美术历程回顾与思考
李树峰 摄影与视觉文化
巴特尔 草原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学艺术
吴新斌 工业时代的演剧空间美学试探——再谈“用物质写意”的舞美观
崔莹玺 近年来农村电影掠影
宋文翔 重要的是态度——从两个艺术家的态度的变化看当代艺术创作之方法
孙立生 为恍惚中的曲艺找“魂”——从山东“曲艺式新闻”中的发现
郭宝亮 大众传媒时代的“无根”写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艺术中的“猎奇化”现象
龚妮丽 新中国“主旋律”音乐评论的回顾与研究
张永基 对甘肃书法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周保欣 底层写作:左翼美学的诗学正义与困境
崔 伟 革命历史题材戏曲创作二题
谢有顺 如何批评,怎样说话?——谈当代文学评论的现状与出路
孟繁华 边缘文化与“超稳定文化”——传媒时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两种趋向
顾 铮 中国当代摄影的“空间转向”
朱为总 对21世纪中国戏曲走向的思考
李广宇 在危机和困境中拼搏前进——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河南曲艺
三等奖
袁 莉 从主体论视域看傅雷先生的翻译艺术——纪念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诞辰100周年
赖大仁 当代文学究竟缺什么
李国文 名士末路
宋生贵 论民族艺术发展的生态化意识
何 弘 网络化背景下的小说观念
张 帆 后现代主义、消极自由和负责的反讽
杨 亮 一个人物,或一个世界——阎连科小说人物论
胡良桂 批评家的责任与使命
路小路 李学恒 潘顺梅 铁人精神:石油文学的钙质和灵魂——第三届中华铁人文学奖获奖作品读议
周晓风 中国当代文艺政策的文化价值取向
周志雄 追溯网络小说的传统
赵铁信 科学发展观与文艺创作
熊元义 恢复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批判力量
夏义生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文艺的思维转型
方李珍 被规训的激情——从两个戏谈起
罗 丽 粤剧研究三十年
谷海慧 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话剧的喜剧性因素研究
宋宝珍 21世纪以来中国戏剧的发展路向
廖全京 潮涨潮落30年——对1978年以来四川戏剧的一种描述
方 伟 国产类型大片、《集结号》与电影产业化实质
范志忠 国产现代战争片的叙事内涵与美学嬗变
尹 鸿 2008年中国电影年度总述
李道新 国家电影网与中国电影的国家构建
陆邵阳 新中国电影变革60年
李掖平 论国产商业大片的成败得失
马 琳 平民化表达: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叙事策略
杨燕迪 中国音乐学的当下处境与未来愿景
石惟正 走出对民族声乐认识的误区——中国民族声乐的本体结构及其审美
乔建中 天道为酬勤 大略驾群才——朴东生的“民乐人生”与“大民乐观”
陈宇京 当前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中“反文化”现象思考及对策
唐朴林 民族音乐文化与评比——对所谓“原生态民歌”评比的置疑
杨 健 中国的音乐会大扬琴——律吕大扬琴渊源探索与设想
胡天虹 歌剧《苍原》、《归去来》音乐创作研究
金 荻 哈恰图良《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术类型与处理
裴临风 边缘与中心·地域与当代——新时期贵州当代艺术历史回顾兼个案评析
乌力吉 地域性与民族性——北方草原画派与内蒙古美术
许向群 岁月如歌——20世纪中国军事美术回眸(1927-1977)
王家儒 海南美术创作现状的思考——兼论地域艺术精神的重塑
陈 晶 走向大众的锋芒——90年代湖北波普艺术现象
杨 斌 新中国美术创作中的民族复兴内涵
陈 力 东北民间二人转“旦”的角色功能及性别文化
黄泽贵 贵州原生态舞蹈抢救保护状况调研报告
刘青弋 再论中国舞蹈的分类问题
慕 羽 破解《藏谜》之谜——从杨丽萍效应中解读“原生态悖论”
林力平 昆舞艺术的成因与审美特征
郑慧慧 舞蹈在借鉴中的升华与失落
刘亚虎 中华民族创世神话的典型形式及人文精神
高 艳 民间艺术式微之后的复兴
马永生 中国乡民艺术的精神镜像和吉祥表达
骆 飞 论新时期军事新闻摄影的话语权
杨建军 当代文化背景下帖学书法的复兴
刘守安 中国书法与当代社会
张天弓 重新找回中国书法艺术文化的自信——改革开放30年书法艺术的反思
薛龙春 艺术的独立与学术的尊严——谈沧浪书社对中国书坛的意义
曹晓宁 高历霆 在“主题杂技”与“太阳马戏团”之后的中国杂技
汪丽娅 杂技定位与产业发展
李海峰 追求“庸俗化”还是遵循“真实性”——略论谍战题材电视剧中值得注意的创作倾向
曹保明 电视剧《闯关东》严重违背东北民俗
组织工作奖名单
中国戏剧家协会
中国曲艺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