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举行
2011-11-16许可
2010年度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举行
今年9月6日至26日,北京市文联、北京剧协、国家话剧院、北京团市委联合主办,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承办的“骄傲的青年,骄傲的戏剧——2010年度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在京举行,共推出了120余场演出及各项戏剧展演活动,其中有35部中外戏剧,3台创意视听戏剧音乐会,12部剧本朗读精选。剧本朗读和剧本超市是新增加的两个强大功能,目的都是促进青年戏剧创作者直接面向市场。
本届戏剧节的亮点之一是“致敬大师之品特戏剧单元”。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罗德·品特被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作品以荒诞、悬疑、人物关系错位的幽默著称。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即被介绍到国内,影响过一代文学和戏剧爱好者。青年导演邵泽辉、裴魁山、姬沛、李建军排演了他的4部精彩作品《月光》、《回家》、《送菜升降机》、《背叛》。此外,戏剧节还推出4部品特剧作的剧本朗读活动。“致敬大师,开创未来”将从本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开始,呈现中国年轻的戏剧工作者对国际经典作品的独特呼应与诠释。
戏剧节首次加入国际单元,邀请了来自俄罗斯、西班牙、德国、韩国的精彩剧目。其中,《沙滩上的船长们》是莫斯科青年剧团的代表剧目,被誉为莫斯科青年剧团成立23年来最优秀的戏剧作品之一。德国形体戏剧《另一边:温柔震撼睡眠》是德国知名当代芭蕾舞蹈家克里斯蒂安·邱普克的最新作品。西班牙知名戏剧导演安格拉斯带来了实验戏剧《卡门》。韩国的《麦克白》的最大亮点是东方的表演气质与西方经典作品之间的艺术互动。
香港、台湾两地的青年导演也在青戏节上展示了近年来的优秀创作。来自台湾的吴世伟,率台湾南部唯一精通歌唱、舞蹈及戏剧的表演团体——粉剧团,演出音乐剧《MISS TAlWAN》。该剧曾参加爱丁堡戏剧节演出。李宗熹执导的《守岁》是“台湾戏剧表演家剧团”最新作品,讲述了一家三代女性的爱情历程。香港女导演彭秀慧带来了她自编自导的话剧《29+1》,讲述了29岁的女性在踏入30岁之前的“奔三”式惶惑与忧虑。香港导演陈恒辉的《卡夫卡的7个箱子》,曾荣获了第十八届香港舞台剧奖及第一届香港小剧场奖多个奖项。
每年青年戏剧节都在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品,今年在“新人”、“新作”常规单元,共有18部作品。其中,不少青年导演都重新诠释了外国经典剧作。例如,王翀带来了当代德国戏剧大师海纳·穆勒的话剧《哈姆雷特机器》。胡晓庆带来了一部充满荒诞意味的英国喜剧《璃琅村花》。新锐导演崔文嵌用地道的北京方言演绎西方经典《戒严》。“混搭”也是今年青戏节的亮点,张一驰的实验相声剧《六里庄艳俗生活》将中国曲艺表演与当代戏剧表演相结合。该剧作者为新锐作家东东枪。周龙堪结合了京剧、昆剧、越剧3种戏曲形式,将中国古代戏曲经典女性人物——杜丽娘、李慧娘、阎惜姣重新组合,编演了新剧《还魂三叠》。
邵泽辉、黄盈、赵淼这些青年导演们也逐渐被观众所认知、喜爱,形成了各自的导演风格和固定受众。而一些具有实验开拓精神的新锐导演如康赫、王翀、胡晓庆一直活跃在戏剧创作领域。今年,赵淼继续开掘肢体戏剧,带来剧情悬疑的《鬼马电梯》。康赫带来的则是根据他本人的一部小说《斯巴达——一个南方的生活样本》改编的话剧《受诱惑的女人》。因“老北京三部曲”被观众熟悉的青年导演黄盈,这次180度大转弯,前阶段去美国百老汇和外百老汇观摩学习一阵子后,在飞机上突发奇想也要摘音乐剧,定名为《Bravo!伟大的生活》。
自2008年至今,青戏节已成功举办两届,为青年戏剧人才的发掘提供平台,帮助更多的青年戏剧人增加戏剧艺术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戏剧人创作的积极性和才华,繁荣了北京乃至全国的戏剧创作。
(许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