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信仰被草根英雄主义拯救时
——“11度青春系列电影”影评
2011-11-16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孙 珊
当信仰被草根英雄主义拯救时
——“11度青春系列电影”影评
华中师范大学 孙 珊
各种风格和主题的电影短片系列“11度青春系列”,表达了70后和80后的自我迷失与信仰危机,也以悲观或乐观的方式,为人们指出了一条以草根主义精神拯救自己的道路。造成这种草根主义的原因大致有三: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在网络的泛滥、城乡价值观念的二元化和普世道德意愿的萌芽。三个原因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该电影系列的主题生成。
草根主义 后现代主义 解构主义 城乡二元价值观 普世道德意愿
2010年8月,一道别样的风景走进网民的视野:中国电影集团和优酷网联合出品的10部电影短片,合称“11度青春系列”正式在优酷网播放。这十部由十位年龄不同、风格迥异的导演为70后和80后观众所精心烹制的短片,在网民中掀起了巨大的热潮,有的作品在上传后的第一天便收到一万多条评论,可谓红极一时,不能不令人深思背后的原因。
这十部电影短片的导演分别是张亚光(《拳击手的秘密》)、尹丽川(《哎》)、庄宇新(《夕花朝拾》)、李冯(《东奔西游》)、皮三(《泡芙小姐的金鱼缸》)、沈严(《江湖再见》)、方刚亮(《李雷和韩梅梅》)、张跃东(《阿泽的夏天》)、张亚东(《L.I》)、肖央(《老男孩》)。11度这个半命题作文的主题是“70后与80后的情感、现实与梦想”,能从中看出赤裸裸的讨好当今消费层的意图,不过,十位导演的风采演出,着实是一道风味大全。《拳击手的秘密》以梦幻复调式叙事结构和怪诞跳跃的剪辑手法夺人眼球,《哎》则人戏合一地试图将男女情爱融入套层结构的表达方式,《夕花朝拾》五十七岁的自己面对二十几岁的自己极尽诙谐温馨之能事,《东奔西游》则是对西游记系列的再次解构与利用,《泡芙小姐的金鱼缸》将动画手法表达成人理想和主题的努力又迈进了一大步,《江湖再见》则交织着年轻男女对情感未来不确定的憧憬、恐惧和希冀,《李雷和韩梅梅》用第六代的视角和不加修饰的镜头表达小人物之间的脉脉温情,《阿泽的夏天》则小心翼翼地编织着缩小城乡差距、如何为农村致富的美梦,科幻电影《L.I》中洋溢着城市中产阶级情感的不安和贵族式的娇弱与空虚,《老男孩》则以广告式的精致剪悲喜交加的的故事和呼之欲出的小人物形象获得了该系列电影中的无形之冕。
有趣的是,这些电影在表现手法上,有的非常相似,有的别具一格。但在主题精神上,它们似乎都诉说着英雄主义的退场和草根主义的崛起,在稍显浮夸的主流商业电影的对立面呈现出温情而倔强的姿态。
分析这些影片的异同及其原因,我们也许会对草根主义下一个更为理性的定义。
一、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的泛滥
后现代主义相对于现代主义,对于这个概念的定义,学界众说纷纭,至今尚未得出明确的定义。自伊哈卜•哈桑于60年代末期宣告它的存在至今,我们依然无法揭开这个神秘婴儿的面纱,利奥塔认为后现代是人们对一切已有理论的重新审视,是一种探索性质的事件而非某种具体的风格特色。解构主义,又名后结构主义,则与解构主义相对,也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全球动荡的时期被提出来,它紧咬着结构主义的尾巴,如阳光下的影子,随时告知人们阐释活动的存在。
不难看出,这两种主义对一切既定体制都具有强大的消解能力,即使它们本身并不具有振聋发聩的声音。在此我们就这取种审视权威的含义来解释电影中的草根力量。众所周知,1996年上映的《大话西游》,在香港本地反响平平,却因盗版碟流入内地一炮而红。中国内地的年轻人并没有接触过如此新奇有趣的戏说故事,不知道10年20年之后的自己会面对高额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岗位。《大话西游》在内地的走红,归功于西方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对香港商业电影的启发,也为当时思想活跃的大学生们提供了解构精神的启蒙实例。现如今,当他们真切体会到飞速发展的社会带来的通货膨胀和话语膨胀之时,其作品中便自然而然地体现出一种怅然若失的恶搞精神。
《东奔西游》再一次拉上无辜的唐僧四师徒,作为反思生活的意象。四个从漫画中走入现实生活的西游角色,在当代生活的快节奏下难以适从。沙僧做厨师、八戒做民工、悟空混黑帮、唐僧看管仓库,他们不懈地追寻着“我从哪里来”这个永恒的哲学问题,却在片尾发觉自己落入凡间只不过是因为创作自己的漫画家因病去世。有趣的是,他们存在的意义仅仅是因为漫画家想追一个心仪的女孩儿,为她创作了这么多漫画。天神陨落,信仰崩塌,原来西天取经的重要意义已经如此一文不值。师徒四人却并未被打败,为何?他们代表了爱情,一个漫画家对女孩儿至死不渝的爱情。
不知道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还能被重读多少次,或许吴承恩都没有料想过这种爆炸般的效应,但是我们却能看出,人性的温暖被师徒四人一遍遍的行走描绘得越发清晰。存在本身如此坚强而美好,这在工业化快节奏的生活中已经弥足珍贵。
二、城乡二元化的价值观念
据资料显示,2004年以来,中国的基尼系数不断攀升,如果不算上城镇居民公费医疗、失业保险等非货币形式的隐形收入,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全球最高的。这种经济上的差距,决定了制度上的差距,我国政策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同时农村户籍制度也将农民牢牢捆绑在土地上,这种双重政策决定了很多想要进城生活的农民面临强硬的制度壁垒,他们过上好生活的愿望,如同一纸白条,不知何时才能兑现。
二元的社会,带来二元的思维方式,《李雷和韩梅梅》、《阿泽的夏天》就表现了进城农民子弟和城市市民的摩擦、吸引和理解。这两部影片有很多相似之处,城市市民对农村子弟的收留、城市市民的农村出身、农民子弟难以谋生的现状、农民子弟习气对城市市民带来困扰,以及他们互相理解并且信任,最终关系和解。然而,不同的是,《李雷和韩梅梅》的结尾,李雷在人群中没有寻找到他的韩梅梅,那似哭非笑的神色与姜文在《寻枪》片尾中如出一辙。然而,阿泽却用自己耕牛般的勤奋带市民朋友回到家乡,为农村致富。两部片子相互交织,似乎诉说了当下农民子弟的生活定理:个人情爱的缺失和对金钱的追求。这个定理被《哎》这部影片更为纯熟和集中地表现出来,一对在剧组北漂的男女,渐渐产生了好感,他们约定几年后一定要飞黄腾达,几年后,男人按照约定买了房子,女人却人财两空,准备怅然离开,他们在现实的阻碍下是否还能在一起?一个“哎”字凝聚了两人所有的憧憬与妥协,也为影片留下了未解的疑问。这也是很多70后和80后进城农民的生活难题,爱情与现实如此格格不入,他们不关心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戴维森的修正收入模型,存折上赤裸裸的数字才是人生的实在动力,那么,爱情究竟以何衡量?
相对于这三部影片中女性形象的缺失,音乐才子张亚东首次操刀电影之作《L.I》,则以科幻的题材探讨了城市男女爱情的信任。一纸高科技的爱情契约,约定了男女双方必须忠于彼此,如果出轨,将被改造成宠物形态,陪伴对象直至终生。这个看似浪漫的契约,却将男女双方推入寂寞的深渊,在城市里造就了无数与宠物孤独终老的人群。我们真的不会爱上别人吗?陪伴着宠物,我们真的能够得到心灵的慰藉吗?另一部动画《泡芙小姐的金鱼缸》也探讨了相似的问题,作为高收入人群的美女泡芙小姐,却没谈过真正的恋爱,爱的越深,就越不自由,最终,过分的紧逼让男女双方的爱情变质。这两部影片似乎暴露了城市市民爱情观的共同症结:如何在物欲横流的城市中保持爱情的纯粹?通货膨胀给我们许多不必要的商品,它们彼此竞争,一再降价,那么爱情是否也变得廉价了呢?什么才能继续保证它的奢华与珍贵呢?
农村子弟的迷茫与渴望,城市精英的欲望与忏悔,两种价值观的冲突仿佛平行于彼此的世界,在几部影片中分成两派。然而,这种勇于审视自身困境的精神却是几部影片共同的闪光之处,一针见血地戳中了70后80后难以遮掩的伤疤,反而令人清醒不少。
三、普世道德意愿的萌芽
自从达伽马的帆船越过好望角,彼此孤立的人类开始联系,各种价值体系不断冲突,不断在冲突中融合,不断在融合中发展。虽然多极多元的人类价值体系并未达成多少共识,却也在共性上取得了一些和平。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不例外地对此有所探索,以儒家思想为例,《礼记•礼运》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新儒家思想也依然不排斥“天下大同”这个曼妙的理想。然而,“同”的前提是有“异”,我们所说的普世道德的萌芽的产生前提,就是各种价值观的差异,它既包含历时线索上对过去权威和体制的质疑与解构,又包含共时线索上对城乡价值二元差距的疑问与反思。在此基础上,每一部影片都歌颂一种道德价值上的求同,我们可以理解为普世道德的萌芽。
普世价值,是人类各种文化传统中存在的普遍真实的得到人们高度认同的价值原则。它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指为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所需要的共同或普遍的价值原则与规范,二是指各种不同价值原则和规范之间(既包括统一文化传统下的各种不同价值体系之间,也包括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之间)的共性意义上的道德价值。
在当今中国这张红色的幕布下,70后和80后经历了个人梦想的诞生和陨落的全过程。对梦想的渴求是他们共同的愿望,也由失败的经验呼唤着普世道德的萌芽。影片《老男孩》、《拳击手的秘密》、《夕花朝拾》中,都不同程度地探讨了信仰与梦想的关系问题,而这些影片中角色们的困扰,恰恰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老男孩》中肖大宝和王小帅,他们的梦想被包小白所斩断,包小白这个角色代表着人性中懦弱与丑恶的部分,却也在影片结尾的歌曲中流下了泪水。《拳击手的秘密》则是拳击手与自己的争斗,不相信这个丑恶的世界,拳击手选择用心灵之眼去看,他发现了一些不曾感受过的美好,却因此而瞎掉了。《朝花夕拾》中的年轻人王凯,与57岁的自己不期而遇,他把人生问题一股脑地抛给老年自己去解决,以求消除此时此刻的焦虑与不安,然而,到最后,他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这三部影片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脱离了少年式的浮躁,以一个回忆的过程涤荡了70后80后所有的青春,只把信任、奋斗、坚持这些美丽的字眼留给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这些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可是,在这种呼唤的背后,我们却不能不看到他们信仰的缺失。《老男孩》中一条重要的隐藏线索,是迈克尔•杰克逊的人生经历,所谓一代巨星,他影响了片中两位主角的人生轨迹。由于模仿刚走红的迈克尔,肖大宝和王小帅找到了青春期的精神寄托,却也由于迈克尔的丑闻,他们考艺校的梦想无情地破灭了,坠入了平凡的普通人生,每日庸庸碌碌,而迈克尔的去世,却让他们重新燃起了对青春梦想的追求,参加了快乐男声的选拔。男孩已老,梦想犹在。我们惊喜地看到,对于偶像盲目的追随,已经进化为对自己人生的坚持和肯定。三部影片以非悲剧式的结尾,对人生做了乐观的总结,也用一生的热情申诉了一个全新的普世道德准则:宽容、信任、坚持。
四、结语
以上三条原因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不能难看出草根精神有多么坚韧不屈。草根怀疑一切,却用一切解释自己;草根没有信仰,却难要妥协于假装信仰的社会;草根有梦想,却也敢于在没有梦想的世界里顽强生存。总而言之,草根主义是,市民文化发达的21世纪初、中国人在普遍的信仰缺失的情况之下,质疑权威和拜金主义、同时努力探索普世化道德萌芽,以此追求个体梦想的实现的精神。这种精神充满了人道主义温情和人性的彰显,却又努力与集体主义精神相容,显示了和谐思想在中国人心中重要的地位。
11度青春系列电影并不是所有中国电影的缩影,它流传于网络,还有一定的粗糙性和不专业性,但是,却对我们认识社会的不同声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传声筒。从它绮丽的想象力和多样的艺术手法中,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中国电影色彩斑斓的未来,笔者在此仅做了浅薄的分析,诚求各种批评与指正。
参考资料
[1]11度青春系列电影,优酷网,2010年9月
[2]《人性的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盛宁著,1997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3]《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及成因分析》,牛永辉,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21(4),第69~71页
[4]《普世价值民族化与民族价值普世化》,曹咏萍,2008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第6页
[5] 《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与价值异同》,江畅,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三卷第4期
[6]《普世理论的当代困境及出路研究》,闫林霞,西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3年4月,第1~15页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2.010
孙珊,华中师范大学 戏剧影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