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甘油三酯关系的研究
2011-11-15徐建伟殷召雪施小明柳玉芝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北京006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通讯作者mailsxmcdc63com
徐建伟,殷召雪,施小明,翟 屹,柳玉芝,曾 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北京 006;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通讯作者,E-mail:sxmcdc@63.com)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当体内尿酸生成增多或/和排出减少时,均可引起血中尿酸盐浓度增高,造成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常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伴发。国内外许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人群中尿酸和TG之间存在相关性[1,2],老年人群的尿酸和TG更容易发生代谢紊乱,但关于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和高TG血症患病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长寿地区老人健康调查资料探讨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高TG血症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人群根据中国长寿老人健康影响因素研究[3],2009-03~2009-06从中国老年学学会评定的12个“中国长寿之乡”中,选择山东莱州市、河南夏邑县、湖北钟祥市、湖南麻阳县、广西永福县、广东三水区、海南澄迈县7个长寿地区研究现场的所有百岁老人,以及按百岁老人编码尾数随机选取的80-99岁,60-79岁和40-59岁人群,共有2 029人。本研究对全部资料完全的1 932例进行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采用项目组自行编制的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饮食习惯、行为及生活方式、自我报告疾病等信息;由有经验的临床医生采用统一的检查工具,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和腰围等,并记录在健康体检表上。于早餐前,每名研究对象采集4 ml静脉血和15 ml尿液。
1.2.2 实验室检查 采用尿酸酶比色法检测血尿酸;采用氧化酶法检测血浆葡萄糖和总胆固醇(TC);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POPOD)法检测TG;采用直接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2.3 判定标准 ①高尿酸血症:根据第六版《内科学》,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男性≥420 μmol/L,女性≥350 μmol/L[4];②血脂异常: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TC≥6.22 mmol/L为升高,TG≥2.26 mmol/L 为升高,HDL-C <1.04 mmol/L 为降低,LDL-C >4.14 mmol/L 为升高[5];③高血压: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90 mmHg,或自我报告高血压且正在服药者[6];④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 mmol/L,或自我报告糖尿病且正在服药者,判定为糖尿病[7]。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AS9.0进行统计学分析。由于血TG为偏态分布,其平均水平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不同血尿酸水平高TG血症患病率的分析采用趋势检验。血尿酸水平和TG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血尿酸水平高TG血症患病危险。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尿酸水平和TG的人群分布特征 1 932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78.70±19.35)岁,其中男性占40.42%(781/1 932),女性占 59.58%(1 151/1 932)。男女两性血尿酸的年龄标化均值分别为310.66 μmol/L 和 253.03 μmol/L,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血TG的中位数男女分别为 1.12(1.02)mmol/L,1.13(0.72)mmol/L,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4 5)。男女高尿酸血症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0.13%和1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2 6)。高 TG血症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7.44%和14.59%,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 9)。
2.2 血尿酸水平和TG关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根据高血尿酸症诊断标准不同,男女性分别按照血尿酸水平分层,分析TG水平和高TG血症患病率的情况。结果显示,在男、女不同性别均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加,血清TG的中位数水平和高TG血症患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见表1)。
表1 不同血尿酸水平时的TG水平及高TG血症的患病率Tab 1 Levels of TG and prevalence of hypertriglyceridemia in population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erum uric acid
该研究人群男、女性的血尿酸水平和TG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r=0.287 15,P<0.000 1;女性r=0.144 17,P<0.000 1)。
2.3 血尿酸水平和TG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为进一步了解血尿酸水平和TG的关系是否独立于其他因素,以男女血尿酸四分位数(男性:242,298,356 μmol/L;女性:202,246,298 μmol/L)分组,在调整相关指标前,以四分位最底层作为对照,在第二、三、四分位层时患高TG血症的OR值分别为1.72(95%CI为 1.128-2.653,P=0.169 5)、2.638(95%CI为 1.775-3.989,P=0.013 2)、3.688(95%CI为2.514-5.520,P<0.000 1)。利用 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性别、年龄、肥胖、高血压等因素后,以血尿酸四分位最低层为对照,在血尿酸第二、三、四分位层时患高TG血症的 OR值分别为1.900,2.786,4.035,见表2。与血尿酸四分位最低层相比,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患高TG血症的OR值呈升高的趋势,提示血尿酸水平与高TG血症独立相关。
表2 血尿酸水平和高TG血症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ab 2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serum uric acid level and hypertriglyceridemia
3 讨论
在20 世纪 60 年代,Feldman 和 Wallace[8]最早报道了高尿酸血症患者中高TG血症患病率较高,提出血尿酸与TG相关。在随后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血尿酸和TG的关联独立于其他因素,大多数的研究人群以中青年为主,而在为数不多的老年人群中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1999年Lai等[9]对586名年龄65岁以上的中国台湾健康老年人进行的研究,发现在单因素相关分析中尿酸和TG明显相关。2010年何森等[10]对成都市1 061名中老年人研究发现,血尿酸水平与高TG血症的患病相关,并独立于年龄、性别、SBP、DBP、BMI、HDL-C、LDL-C、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等因素。
本研究利用长寿地区中老年人群横断面资料,样本量较大,同时还检测了血糖、血脂等指标,为我们能够分析血清血尿酸水平和TG的关系是否独立于上述因素提供了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长寿地区中老年人群中,高TG血症患病率随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且血尿酸水平和TG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同时控制性别、年龄、肥胖、高血压等因素后,分析结果仍显示血尿酸水平和高TG血症患病率相关。与上述横断面调查结果类似,进一步说明高尿酸水平和高TG血症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有关血尿酸和TG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较少,Nakanishi等[11]在日本开展的队列研究发现基础TG水平是未来高尿酸血症的独立预测因素。但尚未见有关以尿酸为因高TG血症为果的队列研究报道,因此血清尿酸和TG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并不清楚,有学者提出了如下几种可能的机制:一种可能的机制是TG分解生成的部分游离脂肪酸在再酯化或进入其他组织的过程中将会加速ATP的利用率,血TG的升高将引起更多的游离脂肪酸生成和利用,从而加速ATP的分解,引起血清尿酸生成的增加。另一种可能是高血清尿酸有可能抑制催化TG分解的酶,使血清TG分解减少,从而引起高TG[2]。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长寿地区老年人群中,血尿酸水平和TG呈正相关,且与高TG血症的患病相关,并独立于年龄、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因素。血尿酸和TG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谁因谁果仍不明确,尚需进一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明确两者之间作用的相关机制。
[1] Conen D,Wietlisbach V,Bovet P,et al.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and relation of serum uric acid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BMC Public Health,2004,4:9.
[2] 赵兰江,赵冬,刘静,等.血清尿酸水平和甘油三酯关系的人群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9):664-667.
[3] 施小明,殷召雪,钱汉竹,等.我国长寿地区百岁老人慢性病及有关健康指标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2):101-107.
[4] 叶任高.内科学[J].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
[5]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6]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20.
[7]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8):1227-1245.
[8] Feldman EB,Wallace SL.Hypertriglyceridemia in gout[J].Circulation,1964,29(suppl):508-513.
[9] Lai SW,Li TC,Li CI,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uric acid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mong elderly people in Taiwan[J].Kaohsiung J Med Sci,1999,15:686-690.
[10] 何森,陈晓平,蒋凌云.中老年人群血清尿酸水平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关系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3):356-358.
[11] Nakanishi N,Tatara K,Nakamura K,et al.Risk factors for the incidence of hyperuricaemia:a 6-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middle-aged Japanese men[J].Int J Epidemiol,1999,28:88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