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技研究基地——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万钢

2011-11-15

国防科技工业 2011年5期
关键词:万钢原子能中核

□ 本刊特约记者 袁 新

坚持“军民融合、寓军于民”,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加快核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完善体制机制,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努力把原子能院建设成为基础性、综合性、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技研究基地。

2011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原子能院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原子能院院长万钢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十一五”成就进行了总体评价,对“十二五”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原子能院“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奋斗目标。

万钢谈到,“十一五”以来,原子能院坚持“科技兴核”使命,坚持“三个一流”发展目标和“四○一精神”,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经济总量实现翻番,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础条件设施逐步改善;科研任务全面完成,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核技术应用取得新成绩,核电服务打开新局面;高素质人才队伍基本形成,专业技术骨干和领军人才不断成长;管理认证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深入分析形势 确定指导思想

“十二五”是原子能院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如何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明确目标,落实好“十二五”规划,万钢认为,目前,核电产业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时期,建立闭式燃料循环体系急迫性日益增强,先进核能系统研发需求强劲,使原子能院在快堆、后处理、核燃料等方面可以大显身手,但如何突破关键技术并进入核电和核燃料循环主战场,必须积极策划并有效组织。

万钢说,加强自主创新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国防科技工业“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中也提出“切实强化基础,切实推进创新,切实促进转变,切实提高能力”,原子能院面临参与科技开发、改善基础,提升能力的机遇,同时也存在内部综合优势高效发挥和外部竞争的巨大压力。

中核集团公司制定的“十二五”总体规划和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在中核集团公司确定的重点研发项目中,由原子能院将牵头或参与的近50%,已批准的首批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中,设立在原子能院或由原子能院参与的约占1/3,这充分体现了中核集团公司对原子能院作为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视。这就要求原子能院紧密与中核集团公司产业发展相结合,拿出具有显示度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培养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为实现中核集团公司“五个一”工程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核技术向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和若干新产业领域渗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原子能院技术开发面临新的发展空间,但如何在中核集团公司核技术产业整合背景下做强研发、做大效益,必须予以认真研究。

国家高度重视核安全环保,对原子能院各项科研生产任务和核设施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国家加大安全整治方面的投入,也为原子能院加快核设施退役与放射性废物治理、完善安全环保软硬件条件、加强核安全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原子能院本质安全度提供了前提条件。

基于以上的分析判断,原子能院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实现我国核工业又好又快、安全发展为指导方针,以“科技兴核”为使命,以支撑我国核威慑力量建设、促进核能发展为己任,坚持“军民融合、寓军于民”,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加快核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完善体制机制,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努力把原子能院建设成为基础性、综合性、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技研究基地。

坚持六大原则 实现奋斗目标

万钢介绍,原子能院“十二五”规划的发展原则,可概括为“六个坚持”:一是坚持国家核科技研究基地和中核集团研发中心两个定位,履行“科技兴核”神圣使命;二是坚持军民融合,全面完成核军工、先进核能、核基础、核技术应用研发任务;三是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促进国家核科技创新和核产业发展;四是坚持需求牵引与能力推动相结合,做强优势领域并增强核心竞争力;五是坚持研发技术和服务工程相结合,提高自主创新和自主创效能力;六是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富强、文明、和谐、美好的原子科学城。

依据“十二五”原子能院面临的内、外发展形势与需求,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可以概括为“5431”:

力争在快堆技术、先进后处理技术和基础科学与共性技术等方面取得五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形成相应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在快堆技术方面,形成百万千瓦级快堆电站的自主设计能力,研制出快堆MOX燃料元件,实现燃料组件设计定型。在先进后处理技术方面,完成后处理关键技术攻关,全面掌握示范厂后处理工艺技术。在核基础科学与共性技术方面,力争在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核安全技术、材料测试分析技术、先进加速器及探测器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掌握一批关键技术。

充分发挥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和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四大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构建以“四大科技创新平台”为核心的核科技基础能力体系。

充分利用逐步建成的“四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应用研发,并进一步完善条件、提升能力;完成基地建设一期,实施基地建设二期,新增强流质子直线加速器研究平台,稳步推进核设施退役治理工程,构建以“四大科技创新平台”等大型科研基础设施为龙头,以专业研究试验设施为重点,以完善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保障的核科技基础能力体系。

努力实现人才、管理和效益三个新的跨越,支撑可持续发展。以人才保可持续发展,以管理促可持续发展,以效益衡量可持续发展。与一流的核科研基地相适应,构建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培育一流的人才队伍;形成一流的管理体系,实施科学的工作流程,应用先进的管理手段;通过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力争科研项目经费较大幅度增长;通过强化技术服务能力,提高核工程服务收益;通过开发新的核技术应用产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做强经济效益实现职工待遇提高。

建设好一个基础性、综合性、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技研究基地。建设核科技研究基地是国家批复的院总体发展建设规划目标。要以原子能院八大重点学科为基础,以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科研设施为平台,以高素质科技人才为根本,综合发挥技术、设施和人才优势,并对标世界先进水平的同类研究院,进行设计和建设,通过实施总体发展建设规划,改造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条件,优化结构布局,满足国家需要,提升创新能力。

为了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万钢强调,原子能院将积极贯彻落实国防科技工业和中核集团公司2011年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技创新,人才强院,安全实施,精益管理,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精诚合作,奋力拼搏,细化责任目标,优化工作流程,强化总体调控,为实现原子能院在核工业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万钢原子能中核
中核公铁
中核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中核科技
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
我国重启《原子能法》立法历程
试析毛泽东研制原子弹、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