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母VS核潜艇——“矛”“盾”之争 谁主沉浮

2011-11-15

国防科技工业 2011年4期
关键词:核潜艇福特航母

□ 本刊记者 李 晨

“福特”级航母

2011年2月25日的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纽波特纽斯船厂,一块巨大的钢板前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人群中有不少是美国海军高级军官,他们亲眼目睹了这块钢板被切割的过程,这标志着美国海军第二艘“福特” 级核动力航母CVN-79正式开始建造。这是继2005年8月“福特” 级(也称CVN-21)航空母舰的首制舰CVN-78之后,美国开始建造的第二艘第三代核动力航空母舰。目前,美国人的11支重型航空母舰(其中10艘是第二代核动力航母)编队已经控制着全球海洋全部16条战略航道,扼住了全球的咽喉。然而,美国人的航母梦永无尽头

美国第三代核动力“福特”级航母——神兵利矛无坚不摧

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推陈出新,然而在三大决胜兵器航空母舰、核潜艇、弹道导弹中,不管说法如何不同,标准如何不一,公认的第一兵器都首推航空母舰。

让我们重新翻翻航母参加战争的历史:

2003年,伊拉克战争,航母和空中力量成为主角。美英两国在海湾地区共部署了6个航母战斗群,其中3个为“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航母舰载机400架左右。其中地中海部署了“罗斯福”号和“杜鲁门”号两个航母战斗群,波斯湾部署有“林肯”号等4个航母战斗群,每艘航母搭载20架F-14“雄猫”攻击战斗机、36架F/A-18A/B/C/D“大黄蜂”和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攻击机、4架EA-6B电子战飞机、4架E-2C“鹰眼”预警机、6架S-3B“北欧海盗”反潜/加油机以及6架SH-60F和HH-60H“海鹰”直升机。战争中,美英联军飞机平均每天出动飞机1000架次左右,其中约有1/3为航母舰载机,最频繁的时候,一艘航母一个晚上就可以弹射80~100架次飞机,伊拉克几乎被炸成废墟。

1991年,海湾战争,黑云压城,“肯尼迪号”航母、“萨拉托加号”航母和“美国”号航母三大战斗群齐聚红海,“中途岛”号航母、“突击者”号航母和“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君临波斯湾。在其后代号为“沙漠风暴”的空袭中,美国航母出动了大量新式舰载机,对选定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持续空袭,向伊拉克本土投射战斧巡航导弹、空射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武器,伊拉克重要的战略设施和建筑立时成为焦土,伊军的C3I(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能力、战争潜力和战略反击能力自此荡然无存。

1982年,马岛战争,英军航母远程奔袭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在远距故国万里、主力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被阿根廷用“飞鱼”巡航导弹击沉的情况下,硬是凭借“皇家方舟号”航母和“无敌号”航母这两座海上巨无霸拿下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北德文斯克”号核潜艇

1942年,中途岛海战

1941年,珍珠港事件

航空母舰,已成为战争的先兆和预警,也成为胜利和信心的代名词。

然而,以往意义上的航母包括美第二代核动力“尼米兹”级航母,与第三代“福特”级航母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看过“福特”级航母的外形设计、舰面设计、舰面布局、武器搬运系统、动力装置、弹射系统、拦阻装置,以及武器系统、发电装置之后,我们认定,“福特”级航母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攻击平台,没有之一。“福特级”航母各个系统、部件已是彻头彻尾的全面升级,全都是采用高新科技的重新设计与建造,完全超越了人类的想象。

首先,“福特”级航母将装备电磁弹射器、全新一代舰载机F-35B战斗/攻击机、高性能的无人机以及各种新概念武器系统,未来海空战作战样式将因此陡然一变。“福特级”航母将彻底摈弃蒸汽弹射器,正式启用电磁弹射器。使用这种弹射器的最大好处是:舰载机的日出动量大为提高,将由原来的120架次/日,迅速增加到160架次/日;其高峰出动量也有原来的220-240架次/日,增加到270架次/日。不仅如此,电磁弹射器可以弹射重量不同的舰载机,并适应各种舰载机的起飞速度;而且可以调节加速度,以减轻对机身的压力;可在100米的距离内把飞机的速度提高到296千米/小时。F-35B战斗/攻击机是世界上第一种超音速的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飞机,能采用矢量推进等先进技术,能够进行超音速巡航,最大作战半径超过1000千米,机上的综合航电系统,能把各种机载和非机载的传感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能将陆海空各节点快捷、可靠地沟通和传输,最迅速地实施指挥或攻击。美军还计划,到2015年舰载无人机将全面搭载“福特”级航母,这些装备了精确制导武器和红外、合成孔径雷达的无人机将成为未来海空战场上侦察、搜寻、反潜、空战、救援等作战领域的高手。另外,电磁轨道炮、高能激光、高能射线等新概念武器的配置和运用,将使得航母的防御样式出现全新的面貌。

其次,“福特”级航母的核动力装置实现了更新换代。尽管“尼米兹”级航母上的A4W性能已相当不错,但美国并没有墨守陈规,只简单地把它搬到新航母上,而是在原有A4W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升级。“福特”级航母装设了新型A5W压水堆,与A4W只能使用30年相比,A5W压水堆在不必更换堆芯情况下可以至少连续工作50年,大大节省了成本。

最为重要的是,“福特”级航母建成服役后,将不只是简单地增加了一个大型机械化作战平台 ,而是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作战平台,它对未来海战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福特”级航母将采用最先进的C4ISR系统和自动化设备,能更全面地支撑美军网络中心战的开展,通过航母这个中心节点与其他作战平台、各种武器,以及在军兵种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并将广泛采用电脑显示器、个人数码助理和掌上电脑等替代人员操作,使各种雷达设施、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武器装备之间的信息传输更快捷、作战程序更简捷、打击威力更强劲。

美军还计划,至2058年建成“福特”级航母11艘。届时,美国海军将全部由“福特”级航母代替现役的“尼米兹”级航母。此举向世人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没有一种海战兵力兵器能够对大吨位航空母舰发起致命性的挑战,或者取代它。

作为世界最强军事大国,美国建造航母追求全球化布防和攻击能力本身并无问题。然而,究其本质,航空母舰只是海上作战平台。

航母,这件神兵利矛真的能肆无忌惮?

地球另一端的俄罗斯并不这样想,因为他们的一件武器让美国人和他们的航母坐立不安

1991年,苏联解体。

这次事件带给俄罗斯的,是荒芜不堪的发射场、残缺不全的天基星座、再也无法出港的军舰和零件被倒卖换酒的坦克,但只要俄罗斯的核潜艇还在,美国人就永远无法安宁。

俄罗斯第四代“白蜡树”级攻击型核潜艇——厚防重盾以潜制海

二战,莫斯科保卫战的战场上,苏联红军316步兵师政委瓦西里·柯罗楚科夫在浑身绑满手榴弹冲向德军之前发出最后的声音:“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我们背后就是莫斯科。”

如今,俄罗斯又面临着“背后就是莫斯科”的绝境,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东扩,如果国土遇袭,陆基的弹道导弹和空中的各型飞机将无所凭依,俄罗斯海军唯一拥有的一艘中型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设备陈旧、亟待现代化改装,在其他水面舰艇方面也出现严重断层,在与美国重型航母编队和海上舰船的对抗中丝毫不占优势。因此,能携带核弹头、具有核动力的攻击型核潜艇成为俄罗斯国家安全的最坚强后盾。“以潜制海”仍然是俄罗斯的主要思路。

2010年6月15日,俄罗斯海军在北部城市北德文斯克的谢夫马什船厂举行盛大仪式,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亲自出席并发表讲话,庆祝“白蜡树”级攻击型核潜艇“北德文斯克”号下水。历经17年打造的新一代“航母杀手”终于横空出世。“北德文斯克”号全长119米、最大宽度13.5米、吃水8.4米,编制90人,最大下潜深度可达600米,水下最大航速31节,水上排水量5800吨,水下排水量8200吨,携带射程达5000公里的巡航导弹等武器。单从各项指标上讲,其作战性能在当今世界核潜艇中处于领先地位。

不久的将来,当批量装备的“白蜡树”级攻击型核潜艇逐步替换“奥斯卡”-2型巡航导弹核潜艇时,美国航母很快会发现,他们遇到了最为可怕、也最为难缠的对手。

“白蜡树”级核潜艇内置的多用途导弹发射筒,可根据不同任务需要搭配不同型号的导弹。除了传统的鱼雷发射管,“北德文斯克”还装备8具3联装SM-315导弹发射装置,可发射24枚SSN-26“宝石”巡航导弹,能对航母等大型水面舰艇发动远程打击。

从另一方面看,航空母舰上的反潜装置则很难对“白蜡树”级核潜艇有什么作用。因为“白蜡树”级核潜艇最大下潜深度达到600米,可使红外探测仪等许多反潜探测器材失去效能,所以被发现的概率非常低。同时,由于潜艇船体采用低磁性钢材,其安静性已经超过俄“阿库拉”级核潜艇。此外,在艇艏球形声纳的配合下,“白蜡树”级核潜艇的反潜能力也十分强悍。

不仅如此,“白蜡树”级核潜艇如此受到青睐,是因为其能完成适应“核常结合”的灵活任务搭配,这特别适合俄罗斯的需要。因为,“以潜制海”的俄罗斯,不仅仅依靠“白蜡树”级核潜艇防御航母,还要完成更多的战略任务。

前苏联曾倾举国之力打造了大批作战目标明确的核潜艇,例如,“阿库拉”级反潜能力强、“奥斯卡”级专司反舰、“台风”级和“德尔塔”级专门搭载洲际弹道导弹威慑战略对手美国。但到俄罗斯时代,由于经费紧缺,核潜舰队日益萎缩,大批核潜艇在未满服役年限的情况下就退出现役,而新式核潜艇的建造也是举步维艰,最新的“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试射导弹接连失败,更增加了外界对俄海军核潜艇的质疑。

在此背景下,“白蜡树”级核潜艇无疑会成为俄罗斯海军的水下中坚。由于设计和性能先进,武器系统技术成熟,“白蜡树”级核潜艇既可执行为舰队护航、反潜和对陆地攻击等常规任务,又具备发射搭载核弹头巡航导弹的潜质,特别是其强悍的对地攻击能力,使“白蜡树”级核潜艇成为了最新锐的水下火力平台,俄罗斯海军因此拥有了可比肩美国海军的“对陆隐蔽精确打击”能力。

“矛”“盾”之争的背后——永不停息的美俄军备竞赛

中国古代寓言中曾提出一个很好的论题:“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当神兵遇上神兵,当美国新一代航母对阵上俄罗斯新一代核潜艇,结果将会如何?笔者很难预测。但我们必须看到,无论是美国的“福特”级航母还是俄罗斯的“白蜡树”级核潜艇,都只是美俄“矛”“盾”之争、军备竞赛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这种竞赛更多地是美攻俄守(或者说是美进攻、其他战略对手防守)的态势呈现,美国更是借此机会大规模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和高端军工技术,成为世界超级军事大国。

美国不断抢占太空武备竞争的制高点。2010年4、5月间,美国连续首飞了X-37B空天战机、“猎鹰”HTV-2超音速太空无人战机、X-51A“驭波者”高超音速飞行器,这表明,人类的“太空武器化时代”即将到来,人类战争形态将再次发生重大改变。美国人认为“掌握了地球表面以上空中的控制能力,就获得地面、海上和水下活动的自由”,在全球不断削减核武器的背景下,这些具有全球快速打击能力的太空武器,将成为美国在“后核武时代”的新“杀手锏”。以空天飞机为例,由于这种可重复使用的新型装备可在太空停留270天,可搭载大量先进武器、侦察装备,具有航空与航天两个空间层次作战的能力,使传统的作战样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X-51A则更为恐怖,它实际上已经超越5倍音速,时速达6400公里/小时大约15-20年后,美国依靠这些非核、高精度的“一小时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将使对俄战略核力量的“缴械”打击可能成为现实。因此,对世界各国、特别对俄罗斯这样的美国战略对手而言,只掌握制空权已远远不足,抢占制天权成为必要,美国的“天兵”让太空武器化进程和太空军备竞赛已无法避免。

美国持续加强空海力量的发展。在武器太空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海权和空权之争的意义正在逐渐消退,但对于美国而言,争夺海、空控制权,压制俄罗斯等战略对手的生存和利益空间仍然不可或缺。在空中力量领域,美国针对俄罗斯等对手进行了跨越式发展,以F-22 战斗机、F-35战斗/攻击机、B-2轰炸机、B-52轰炸机、“捕食者”无人机为核心的空军战斗体系已打造完成,前苏联生产的苏-27、苏-30、米格-31等俄罗斯各类型飞机在美机面前基本无还手之力,除俄罗斯的最新研制的T-50隐性战机在纸面的技术性能上尚可与F-22相抗衡外,美国空军在地球空间内实际已不存在任何对手。海上力量方面,除了加速航母建设和水面舰艇大型化发展外,美国大量保留配备“三叉戟”洲际导弹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同时加速发展“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使美军潜艇部队迅速成为可与俄罗斯潜艇部队相匹敌的、可兼顾远海和近海作战、既能实施核打击又能反潜、攻击地面目标的多元化部队。美国的空海力量将保持对主要战略对手的巨大威胁。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的攻势,俄罗斯该如何应对?

俄罗斯一直把陆基(战略火箭兵)、海基(战略核潜艇)洲际弹道导弹和战略导弹轰炸机(远程航空兵)定义为21世纪的新一代“三位一体”战略打击力量,它们一直是俄罗斯震慑对抗美国、保卫国家安全的关键。2010年底,俄罗斯总理普京宣布了总额20万亿卢布(约6460亿美元)的10年强军计划,正式掀开了俄军大换装的序幕,主要更新换代的也是新“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除上面提到的海基(战略核潜艇)平台外,陆基和远程航空力量也得到持续加强。

陆基战略火箭兵力量不降反升。当今,由于经济制约,俄军在常规力量上已无法与北约全面抗衡的情况下,战略核力量成了俄罗斯安全的最后屏障,陆基战略火箭兵力量将在整体上对保障俄罗斯安全起着关键作用。在全球核裁军的大背景下,为了使最受重视的战略火箭兵得到保持和发展,俄军在经费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完成了“白杨-M”导弹系统的制造和配备,并将重点列装固定式RS-12M2“白杨-M”洲际导弹和机动式RS-24“亚尔斯”新型洲际导弹。这两种具有超强机动能力的导弹可覆盖美国全境,足以藐视美国任何的导弹防御系统,它们将逐步取代现有的老旧洲际弹道导弹,建成今后几十年内俄罗斯陆基核力量的基础,进而强化战略核威慑。

远程航空力量加速建设。“图-160”战略轰炸机是俄罗斯现役轰炸机中唯一一种不经空中加油就可以对美国本土进行攻击的轰炸机。俄罗斯加紧对“图-160”进行改进,对航电设备进行部分升级,换装大量现代化机载设备,使之既能在高空、超音速的情况下作战,发射具有火力圈外攻击能力的巡航导弹;又可以以亚音速低空突防,用核炸弹或导弹攻击重要目标;还可进行防空压制,发射短距攻击导弹。可以说,以“图-160”为代表的远程航空力量战略轰炸机是美国和北约的心头大患。

虽然俄罗斯不断加快武器装备的发展步伐,也保持了对战略对手相对有效的核威慑能力,然而,俄罗斯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仍然存在几大问题:一、在制天权争夺上,虽领先其他国家,但远远落后于美国。这是因为俄罗斯虽然是航天大国,也很早就建立起太空司令部,但在空天武器上的技术缺陷使俄罗斯对美国的“全球瞬间打击”体系没有太强的抵御能力。二、俄罗斯“以潜制海”的策略虽能稳守海洋国土,但不能随时展开进攻,作为世界大国,只有核潜艇却缺少大型航母编队是俄罗斯的硬伤。三、目前俄罗斯防空系统虽可拦截美国大部分飞机,但对美国B-2隐形轰炸机还没有充分的拦截能力,国土防空仍有隐患。四、俄罗斯各类武器上的电子预警系统严重落后。如俄罗斯东部地区太平洋沿岸的导弹预警系统在还存在空白,一旦遭遇敌方核潜艇射导弹袭击,俄罗斯只有弹头爆破时才能知悉。另外,俄罗斯的地面雷达并没有覆盖全境和北大西洋地区,一旦遭遇导弹袭击,那么俄军只有几分钟的应战准备时间。

“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

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美攻俄守的态势将很难改变,美国在武器装备特别是未来武器装备的领先优势不断扩大,俄罗斯实际上成为唯一能与美国对抗的军事强国,但其与美国的差距也越拉越大。凭借前苏联深厚的军工基础、对制造武器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永不屈服的民族气概,俄罗斯将与美国继续抗争、殊死一搏。

猜你喜欢

核潜艇福特航母
航母召唤,舰载机返航
探索未知——2022款福特BRONCO EVERGLADES
福特领裕
福特EVOS
大揭秘——核潜艇的武器库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航母的“带刀侍卫”
福特翼虎车多个故障灯异常点亮
中国核潜艇亮相备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