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聚多种技术力量 构筑农业发展新格局

2011-11-14徐晓龙齐敬涛王长新

吉林农业 2011年10期
关键词:保护性保护地耕作

徐晓龙 齐敬涛 王长新

白城市是一个生态环境相对较差、自然灾害频发的贫困地区,是历史上多种地质、气象等因素交互影响而沉积下来的“八百里瀚海”,旱灾频、风沙大、盐碱重、植被差。由于降水量少,土壤蒸发量和植被蒸腾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所以,土壤湿度平均处于干旱状态(土壤相对湿度百分率平均在60%以下)。十年九旱是白城最主要的气候特征,干旱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全市易旱耕地达80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据统计,全市春旱发生频率为90.4%,夏旱频率为74.9%,秋旱频率为79%。因旱灾造成年际间农业产值丰欠幅度多达5~6亿元,即使在丰水年份,由于年内降水分配极不均匀,也易发生由于干旱造成的减产。多年来,白城人民一直同干旱进行顽强的斗争,通过实践,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农业的措施,逐步构筑农业发展新格局。

1.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近年来,针对干旱发生频率高、水资源匮乏的实际,白城市掀起了以打井抗旱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同时,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目前,全市抗旱井总数达到10万多眼,解决了800万亩易旱耕地春季播种水源问题,作物全程灌溉能力达到420万亩。全市已有大、中、小型喷灌设备10382台(套),节水灌溉能力达到359.76万亩,其中喷灌、微滴灌138.22万亩,地面管道(小白龙)和地埋输水管道灌溉面积达到216.74万亩,渠道防渗4.8万亩。同时建成了14处高标准节水增效示范区。温室、大棚滴灌、果树微喷也正在有计划地发展。

2.推广旱作农业技术

2.1推广机械抗旱技术 通过推广机械深翻(深松)、机械化节水保墒、抗旱机械播种、苗带重镇压和保护性耕作等机械抗旱节水技术,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增加入渗深度,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和贮水量,减少水分流失和蒸发。2011年,全市春翻地面积174万亩,机械化节水保墒技术120万亩,抗旱机械播种面积365万亩,苗带重镇压面积50万亩。

2.2推广农艺抗旱技术 加强以根茬粉碎还田和增施农肥为重点的有机肥投入,注重传统施肥向节水高效施肥制度改革和施肥结构、施肥技术调整,突出以肥调水和水肥耦合技术措施的应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供肥性能。2011年,全市实行机械灭茬面积68万亩,施用农肥2030万立方米。

2.3推广化学抗旱技术 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抗旱种衣剂、抗旱蒸腾剂和土壤保水剂等,增加作物的抗旱能力。2011年,全市推广化学抗旱技术180多万亩。

2.4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传统耕作技术的一次革命,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未来农业耕作的根本出路。它特别适合白城的条件,通过秸秆覆盖和减少耕作次数,不但极大限度地增加蓄水保墒,培肥地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也把农民真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而实现节本增效,提高经济效益。2006年,白城市开始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当年试验、示范和推广面积达到12190亩。通过大力宣传、技术培训和机具研改等措施,2011年全市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推广面积达到了10万亩,比2006年增加了9倍。目前主要推广两种模式,一是秋季玉米收获时对秸秆不做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进行的免耕播种;二是秋季玉米收获时留高茬的免耕播种。

3.推广抗旱、耐旱作物品种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引进、推广抗旱、耐旱作物品种,扩大高效低耗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2011年,全市推广高粱、谷子、杂豆、葵花、花生、芝麻、棉花、打瓜等抗旱、耐旱作物面积411.2万亩,占旱田播种面积的43.5%;推广玉米抗旱、耐旱品种(四单19、白单13等)260多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77.8%。

4.大力发展保护地生产

全市各地针对长期干旱,露地生产效益低下的实际,积极寻求农业发展出路,大力发展保护地生产。2011年,全市保护地面积已发展到83.6万亩。其中,温室发展到15400栋,面积2万亩,占保护地面积的2%;大棚发展到46920栋,面积4万亩,占保护地面积的4.7%。地膜覆盖面积77.6万亩,占保护地面积的92.8%。

猜你喜欢

保护性保护地耕作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保护地栽培及存在问题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
西洞庭湖区免耕耕作模式及其配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