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畲歌嘹亮——试论畲族民间音乐的教育与传承

2011-11-12徐玉萍

艺苑 2011年4期
关键词:畲族民歌民间

文/徐玉萍

村民在对歌

2006年,福建畲族民歌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普查、挖掘、保护、整理等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但由于当前畲族民间音乐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如畲族传统民间民俗活动日益减少、畲族民间传统节日逐渐被现代节日所替代、畲族民间音乐在广大畲村中的展示平台越来越少,尤其是由于一些传承人因年岁已高相继谢世,畲族民间音乐技能难以得到传承,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借力于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来促进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其得到弘扬和传播,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畲族民间音乐教育的主要资源

首先,丰富的畲族民歌文化是畲族民间音乐教育的主要资源。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作出来的口头文学,是畲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每年农历“四月八”的歌墟是畲民的重要节俗之一,畲族歌手们通过“赛歌会”、“火头旺”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活动,一展风采。畲歌曲目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以下几类:

(1)劳动歌。包括各号子、砍柴歌、种田歌、采茶歌、搬运歌、伐木歌、夯歌等,它们是畲族人民从事生产劳动的反映,或是为了协调劳动过程中的动作节奏以减轻劳累,如《长年歌》、《采茶歌》、《牧牛歌》、《渔夫苦》等。

(2)时政歌。是畲族人民对政治形势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认识以及为实现理想而不屈斗争的精神的反映,如《解放歌》、《荒年记》、《翻身谣》等。

(3)情歌。是畲族中的精华,占的比例最大,它们是畲族青年争取婚姻自主、自由,寻找幸福爱情的心声。其形式是有名的“散条”,特点是边编边唱,体现爱情生活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有初识歌、试探歌、速恋歌、相思歌、送郎歌、逃婚歌等。

(4)历史传说歌。包括反映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畲歌。主要有《兰佃玉》、《八美打擂》、《送神》、《白蛇》等。

(5)生活歌。范围广泛,凡畲歌都是生活的一种反映,生活歌更侧重于反映家庭生活,流行当地的主要有《父母难》、《单身汉》等。

(6)歌俗歌。畲族同胞世世代代唱歌,自然形成了一套盘歌的规矩和程序。在畲族中,歌手对歌俗歌十分敬畏,未曾学歌都要先学歌俗歌。

(7)杂歌。种类繁多,有《字歌》、《谜歌》、《歌驳》等,还有一些常识性的歌谣,如《百花名》、《青草歌》、《果名歌》、《鱼名歌》、《百鸟歌》、《廿四节气歌》等。

其次,宁德畲族歌舞团活跃着一批优秀的专业创作者,如雷高平、王虹、雷胜辉、王永泰、林丽萍、钟林荔等,他们是进行畲族民间音乐教育的骨干力量;而近20年来,以宁德市畲族歌舞团为主创作、积累的一批获奖创作剧目更是畲族民间音乐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宁德市畲族歌舞团成立于1988年,是全国唯一以民族名义命名的专业文艺团体。在二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畲族歌舞团创作出一大批反映畲家民族风情的经典剧目。其中,大型舞蹈诗《蓝色家园》,大型畲族歌舞《太姥畲家情》、《多彩的山海》、《五彩山哈》等一批优秀剧目,曾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专业舞蹈比赛、全国“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比赛、首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及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等,共获得全国性奖项30多项(次)、省级奖项70多项(次)。2001年和2002年畲族歌舞团分别创作的大型歌舞《山哈、雅美》、《畲水、高山一家亲》参加了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均荣获金奖。这些作品运用畲族人民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舞蹈语言,将山野的清风与江南的诗韵融为一体,通过再现畲族村落文化中的图腾崇拜、生活习俗、家居环境以及山歌民谣和劳动舞蹈等文化现象,艺术地再现了畲族人民勤劳勇敢的性格、善良秀美的品质和古朴纯真的风俗风貌。

再次,民间艺人、民歌创作者也是畲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教学资源。畲族没有本民族文字语言,其文化传承靠言传身教,这就孕育了一代代的民间艺人。如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农民雷美凤,从小就跟随母亲和姐姐上山砍柴学唱歌,每逢村里来客对歌时,她总是挤进歌场听唱,边听边小声学唱,后来就抄歌本学唱,并学会演唱小说歌《玉鹤记》、《钟景期》、《白蛇传》等多部,杂歌百余篇。1987年她参加畲族“三月三”歌会演唱比赛,被评为第一名。1989年12月,日本国立丰田工业高等专业学校教授桑原稔先生同中国少数民族视察团一道来到猴盾村采访,她带领畲家姑娘即兴编唱畲歌《欢迎日本朋友》、《日月歌》等畲歌,受到日本朋友的称赞。1990年10月她参加在福建宁德举办的“中国·闽东畲族文化艺术节”,带领24名畲族姑娘在歌台上演唱《迎宾歌》等10多首畲歌,与来自五省市的畲族歌手盘歌比赛。2004年,她带领畲族“双音”三位歌手,参加了宁德市文化与出版局组织的《畲族原生态民歌VCD》演唱畲族“双音”的录制。还有硖门电力公司职工蓝加梨,从小开始学唱畲歌,擅长唱畲族小说歌。他保存的手抄本小说歌有《八美打擂》、《送神》、《九龙环》、《割肝记》等。计生新畲歌也是他近年来传唱的重要部分。

二、开展畲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在畲族传统文化空间越发逼仄的同时,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赋予了畲族文化新的功用。目前,畲族民间音乐在当地旅游产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如赐应祭祖、畲族对歌、畲家乐、畲民家庭游等。因此,高等院校音乐系开展畲族音乐教育的方式主要应以选修课和培训班为主。选修课主要针对在校学生,通过对畲族民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拥有畲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具备民族音乐艺术的素质和能力,并能很好地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培训班主要是针对社会上的一些艺术团体和音乐人才,通过短期培训,可以使他们快速地适应旅游市场,提升他们的表演水平。由此形成音乐与旅游业的互动机制和良性循环,且促进音乐、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在办学上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一是编写音乐教材,开展特色教学。教师必须深入民间,向民间艺人学习、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知识,而且还要参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编写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民歌教材、舞蹈教材,使畲族人民创造的作品与现代音乐理论有机结合,为畲族民歌、舞蹈引入专业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应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民族音乐文化氛围。如在学唱畲族民歌时,先让学生了解畲族民歌曲调结构的特点,让学生知道,民歌的产生与方言、地理环境、民间风俗等有着紧密联系。让学生结合歌曲内容搜集与作品相关的文化资料,如畲族服饰、舞蹈、民间文学等。还可以邀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纯正的畲族民歌与舞蹈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畲族民间歌舞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民族文化学习氛围。三是要充分利用旅游景点,在实践中学习。艺术实践活动是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课堂教学互相补充,互为因果。我们可以把旅游景点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和艺术实践的舞台,让学生参与到旅游景区的民族文化活动中去,在原生态文化场景中,让学生去感受畲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畲族音乐。

总之,时代的发展给畲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也对高等院校、尤其是畲族当地高等院校音乐系如何适应民族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充分利用深厚的畲族音乐宝贵财富,并借助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才能为畲族音乐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畲族民歌民间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非遗活态传承下畲族银饰创新设计及营销策略探索——以畲族银饰品牌“珍华堂”为例
永安“三月三”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穿花衣 唱民歌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