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广场文化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品牌

2011-11-11红梅曲丽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广场活动建设

红梅 曲丽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广场文化已成为城市文化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文化建设重要窗口,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要建设和发展好广场文化必须要深刻认识其独特的属性,也必须认识到由其属性而生发的特殊功能。要充分利用广场文化阵地,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培育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使广场文化真正惠及百姓,不断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

城镇的文化主要是体现城市公共生活和各种生产、消费要素交流的上层建筑及表现形式。广场文化是城市文化形态的主要表现之一。可以说,广场是城市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的示范地和集中地,而广场文化则是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结晶。

广场文化体现着城市显著的特征——“文化、人群与活动”,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亲近和回归,现代城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重新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广场文化包括了对郊外公园兴建与利用和对“山水城市”模式的追求,正如一些专家所认为的“人类从自然中产生文化来,本来就具有和自然反抗决斗的姿态。然而文化终必亲依自然,回向自然。否则文化若与自然隔绝太甚,终必受自然的膺惩,为自然所毁灭。”

广场文化是文化建设之窗口。城镇广场包括广场周边环境、建筑及相应的设施、机构,成为各种生产要素集散之地,成为众人的旅游、休闲、社交、学习场所,广场因之成为城市的“客厅”、“窗口”。建设广场文化是城市文化建设和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显示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素质的关键环节,也是城市民主化、科学化、国际化的重要过程之一。

盲目求大,缺乏内涵。有的地方不切实际地规划过大的广场,甚至一些县级市也高调提出要建全国第一大的广场。这既没必要也浪费土地资源。有“广场”更要有“文化”,不仅仅是栽栽草、种种花,而是要与“文化”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如果一味求大、盲目仿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重开发轻管理,重建设轻经营。很多地方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建成广场后便搁置一边,不去精心管理和经营,不去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形成特色的广场文化,结果广场逐渐成为财政上沉重的负担,根本没有发挥广场应有的作用。

可见,广场文化必须植根于当地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在保持浓郁的当地历史文化同时吸收先进地区文化逐步建立自身独特的广场文化。还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利于保护生态和环境,又使城市面貌一新。要搞有持久生命力的标志性工程,而不要满足一时的虚荣和表面化。

(一)广场文化属性

开放性。广场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空间,决定了在广场举行的文化活动在内容和样式上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它既可以有业余、通俗、普及艺术,又可以有专业、高雅、精品艺术;既可以有传统和现代的舞台演出,也可以有乡风民俗、民间艺术的群众表演,可谓雅俗共赏、少长咸集、兼容并蓄,反映出群众文化活动更深、更广的内涵。

社会性。广场文化的社会化表现在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欢聚在广场,既可以是欣赏者,也可以是表演者,在这里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别,人们可以轻松自在,无拘无束,自由流动,在休闲中感受文化的熏陶,寻找自己的乐趣,尽情展现自我。

自娱性。广场文化又一个显著特征是在这个露天的舞台上,除了有组织的演出外,更多的是群众自发的、自娱自乐的各种文化活动,集歌舞剧各类节目为一体,融吹拉弹唱多种形式于一炉,人们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得其乐,愉悦身心。

时代性。广场文化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对文明、高尚、和谐的追求,这无疑是对封建迷信和低俗的文化现象的一种抵制和否定。广场文化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以其昂扬向上、健康有益的格调,体现了群众文化的品位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广场文化的功能

广场文化的内在属性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

承载功能。广场文化活动是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质量的现实选择。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广大群众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相应提高和拓展。进入现代社会的人们,更加注重吸纳新的信息、新的知识,以及人际间的交往和精神的愉悦。广场提供了一种大氛围、大舞台和广阔空间,其承载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维系功能。随着现代社会的组织化和技术化,劳动过程的自动化和人类管理系统化的加强,人们对于接触、亲密、归属的渴望日益强烈,广场文化最能满足人们的这种愿望,消除人们的孤独与疏离。因此,广场文化活动对于维系社会团结与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广大群众通过广场文化活动可以直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教化功能。广场文化是一座城市文明进步程度的外在体现,最能体现城市的风格,展示城市的文化气质、文化品位。广场文化活动改变了行政命令式、灌输式的宣传教育,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其现代文化精神培养和造就着现代文明市民,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它以活泼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传播健康文明的思想、科技知识和生活知识,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广场文化是随着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而兴起的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广场文化建设也要与时共进,站在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高度,不断加强与创新。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唤起群众是建设广场文化的关键所在。建设广场文化对于每一个城市来说均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首先,各地党委、政府必须把开展广场文化作为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工程,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其次,要有专门的部门或组织研究、指导、总结、部署本地区广场文化活动工作。第三,要全面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的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对每一项重要的广场文化活动,新闻媒体都要随时报道盛况,发表专题文章和评论。也可以在电视和报纸上开辟《广场文化》专栏,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进一步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

(二)做好规划,增加投入,多方集资是建设广场文化的必要条件。要为开展广场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就必须加强广场“硬件”建设,以改善广场文化活动的基础条件。要加大广场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设施,增添项目,逐步实践探索出一套休闲娱乐、演出活动为一体的广场文化模式。作为“龙头”的文化部门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走向社会,依靠社会力量共办广场文化;要多方筹集资金,为改善广场文化设施,逐步提高广场文化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同时,也要鼓励和表彰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系统、单位和部门,要为提高演出质量和效果舍得投入。

(三)活动丰富,参与面广,影响深远是建设广场文化的重要任务。建设广场文化。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是它的首要任务。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和内容,有组织地举办各类大型主题性群众文化活动,还可利用广场举办群众性的会演、交谊舞比赛、文艺比赛和庆典文艺活动等。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间跨度大,参与面广,逐步形成规模,影响极其深远。同时为了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还要创造性地开展民间艺术展示、书画即席挥毫、电影晚会、时事讲座等文化活动。

(四)寓“教”于乐,提高素质,振奋精神是建设广场文化的根本目的。广场作为社会主义群众文化阵地,健康有益的文化不去占领,其它不健康的东西就会千方百计地去争夺。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广场文化阵地,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做到“乐”中有“教”,“教”中有“乐”。通过各种类型的文化艺术和娱乐健身活动,把广大人民群众吸引到现场,使他们在欣赏文艺节目、观看展览、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情感得到振奋,而这正是我们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的根本目的。

猜你喜欢

广场活动建设
“活动随手拍”
寒露
广场
新华广场记忆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广场办公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