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杨和亭“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思想作风

2011-11-11马晓文

中华魂 2011年7期
关键词:绥德徐特立习仲勋

文/马晓文

学习杨和亭“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思想作风

文/马晓文

杨和亭伯伯,1910年6月18日生在陕西省安定县 (今子长县)东区杨家园子镇。去年6月18日就是杨和亭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时值《杨和亭》一书的首发式,我一直在想,学习、纪念杨和亭,主要学习什么?纪念什么?继承什么?弘扬什么?杨和亭的主要精神是什么?看了《杨和亭》这本书很感动,杨和亭伯伯不愧是谢子长家乡成长起来的党的好干部。他的许多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纪念。但是我认为,最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纪念的还是他“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思想作风。

杨和亭伯伯是一名长期从事党的组织工作的领导干部,也还从事过统一战线和教育、政法、农业的领导工作,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他1927年夏参加革命,1928年1月入团,1929年6月起,任安定县东区团支部委员、东区团区委委员、副书记,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冬任中共安定县东区区委书记兼苏维埃主席。1935年1月至6月任中共陕北特委和西工委组织干事,从此走上组织工作岗位。1936年1月至1938年5月任中共神府特委书记、组织部部长,后任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39年4月至1942年1月任绥德特委组织部长。1942年1月至6月任中央西北局秘书处副处长。1943年1月至1945年8月,任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副专员,专管教育。后任专员,1949年3月至5月任绥德地委书记。

“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思想作风,这是中国革命教育家徐特立对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思想作风的高度概括。在杨和亭的革命生涯中,有几件事令人难忘。杨和亭本来文化程度也不高,1943年2月组织上任命他为绥德专区副专员,管民政也管教育。当时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工作赶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1942年底中央明确规定生产和教育是边区两大中心任务,又以生产为第一位。1944年春天,绥德分区召开了一个教育会议,讨论教育方针和改进教育工作。绥德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四个结合”的口号:即教育要同劳动结合,教育要同社会教育结合,教育要同政府结合,教育要同家庭结合。这年边区国民教育的领导者徐特立和教育厅在延安发起召开国民教育问题研讨会。杨和亭代表绥德去参加会,新华社记者来采访,杨和亭就把绥德的“四个结合”的经验作了介绍。不久《解放日报》以“绥德国民教育大革新“的标题,报道了绥德的经验,引起了毛泽东和徐特立的关注。他们都非常重视老百姓和基层的教育经验。后来毛泽东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徐特立提倡教育同实际相结合,提倡人民自己教育人民,提出教育与科研、经济相结合的办学方式。这些都是从群众中来的。杨和亭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提出政策,解决问题;不断从群众中吸取营养和经验,不断从实际中吸取营养和经验,又不断从党的集体智慧中提高认识,作出正确的决策,在工作中加以坚持——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思想作风的具体体现。

杨和亭的一生中,最难忘的也是最精彩的,要算是在1947年至1948年在陕北老区土地改革中的历史经验。这是他坚持“实事求是”,坚决反对“自以为是”的思想作风的光辉实践。他由于革命斗争的长期考验和锻炼,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同绥德人民群众建立了密切的、一刻也不离开的鱼水关系。正如习仲勋同志提过的一个朴实的口号,叫做“把屁股端端正正地坐在老百姓这一方面”。在大生产运动和劳动英雄运动中,为在绥德贯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针,培养了农民劳动模范刘玉厚、汪丕应、王德彪,工人模范郝玉亮以及防治劳模刘老婆等20多人。由于长期坚持党的统一战线的工作,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实行“三三制”,从抗日战争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出发,结交了李鼎铭、安文钦、刘绍庭、杜瑞兰、刘杰三、霍子乐等无党派民主人士49人。李鼎铭后来当选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安文钦当选副议长等。同时建立了坚实的统一战线基础。土地改革前期,一度出现以前的基础全部推倒不算,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1947年11月西北局在绥德义合开会传达中央颁布的《土地法大纲》,会议开了一个多月。这次会议由于康生、陈伯达等人的干扰和受晋绥土改中“左”倾偏差影响,唐洪澄、杨和亭等同志既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又能委曲求全,照顾大局,当受到不公平的批评或处分时,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反对“自以为是”的思想作风,坚持党性原则努力工作。直到中央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在米脂杨家沟召开“十二月会议”,“左”的思想才得到纠正。会后,习仲勋、张邦英同杨和亭一道共同研究,1948年1月4日,习仲勋起草了给西北局的和党中央毛泽东的纠偏报告。1月9日毛泽东批示:“我完全同意仲勋同志所提各项意见,望照这些意见密切指导各分区及各县的土改工作,务使边区土改工作循正规进行,少犯错误。”“华北各老根据地亦应当注意。”毛泽东还提议习仲勋、马明方、马文瑞到各县巡视工作。1月19日、2月8日习仲勋还向中央和西北局提出具体建议纠“左”,受到毛泽东重视。西北局在土改工作中,总结了绥德县义合镇黄家川村工作组的典型经验。毛泽东转发全国,以其“生动、具体的经验”,纠正“党内严重存在着的反马列主义的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西北局纠正“左”的倾向,同毛泽东和西北局坚持“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思想作风有直接关系。在西北战场和全国解放战场上,在军事上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思想作风,在政治战场和土地改革的伟大斗争中,同样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思想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胜利的可靠保证,正是有了像杨和亭这样一批具有“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思想作风的领导干部,才能保证党的事业战无不胜。

杨和亭坚持“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思想作风,在甘肃主管统战工作中,在新疆主管农业工作中都有体现。一直到他离休之后,担任首任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兼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会会长时,仍然坚持这种思想作风,这是最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继承的,也是值得共产党员、党的各级干部学习的。✿

猜你喜欢

绥德徐特立习仲勋
徐特立的三个“第一”
绥德怎不名天下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网络货运经济“一路前行”——区位优势让绥德县域经济找到新“支柱”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徐特立与妻子的恩爱一生
习仲勋受命主政中国“南大门”
习仲勋 政治生涯的“艰苦岁月”
章亮基南昌起义后三见徐特立
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