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小企业加速发展,新时期创新基金工作如何开展?
2011-11-10杨超
文 杨超
促进中小企业加速发展,新时期创新基金工作如何开展?
文 杨超
要优化创新基金工作,就必须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提升服务能级,通过管理和服务并重,以服务支撑管理,以管理推动服务,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创新基金工作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发展的初衷。
创新基金项目的实施,激发了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推动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将高新技术成果化和产业化,提升了企业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随着上海创新基金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受理规模也随之扩大:2011年上半年度上海整体创新项目受理数、重点项目受理数、服务机构补助资金项目受理数和立项数均创历史新高,在立项总数、资助金额上双双摘得全国桂冠。在看到这一可喜成绩的同时,如何进一步优化创新基金工作,更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创新基金实施12年以来,其本身已经从单一的管理工作发展成为管理和服务并重的复合型工作,作为创新基金管理工作配套部分的服务工作成为创新基金工作的全新着力点、支撑点和突破点。
要优化创新基金工作,就必须要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提升服务能级,通过管理和服务并重,以服务支撑管理,以管理推动服务,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创新基金工作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发展的初衷。
加强市区联动,创新管理方法
自创新基金实施以来,区(县)科委在整个管理体系中一直发挥着保障作用,确保创新资金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市区两级工作联动较少制约了区(县)科委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市级管理服务部门跨越区(县)科委投身一线的情况屡见不鲜,造成市级管理服务部门工作量成倍增长的同时对于企业各方面情况的了解却远远不够。为进一步加强市区联动,强化区(县)科委的责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首先可考虑改变项目受理和监理模式,将相关工作下沉至区(县)科委,由其发挥近水楼台的地理优势和对科技企业了解的信息优势,完成第一线的受理和监理工作,市级管理服务部门则可退居二线对全市范围内的项目受理和监理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和指导,借助2011年创新基金网络服务平台地方分系统的实施,市区两级管理服务单位可实时共享项目实施情况;其次可考虑改变项目验收方式,将目前由市级管理服务部门集中验收的方式调整为分区(县)验收的模式,各区(县)可自行协调和安排项目验收,市级管理服务部门只需配合统筹专家等资源,并对验收进行监督,这种改变将使得项目验收更及时和更具有针对性;最后可考虑引导并推动区(县)设立专项资金,形成国家、市、区(县)三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和资金支持体系,充分引起区(县)相关领导的重视,发挥区(县)的积极性,加强市区联动,推动三级体系的建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更稳定的资金支持。
关注重点对象,提供增值服务
作为创新基金重要配套服务工作的“科技小巨人”工程,自2006年实施以来,已经为上海培养了一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生力军。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企业)不仅收获了资金支持,同时还获得了荣誉和社会的认可,增强了企业快速发展的信心。为进一步集聚资源,聚焦发展潜力巨大的优质企业,在创新基金和“科技小巨人”工程日常监理和验收过程中,可考虑建立重点项目跟踪库,对获得国家和省级重大专项、重点项目资助的或者在监项目执行情况和成长性较好的企业进行实时、重点关注,由市级管理服部门牵头,通过整合政府、中介机构、服务机构等各方资源搭建增值服务平台,为这些企业主动、及时得提供各种所需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搭建增值服务平台,还能凸显重点关注项目的示范作用,鼓励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朝国家和上海地方鼓励的方向发展,为上海乃至国家的经济转型发展推波助澜;更能通过各类机构和重点关注企业的互动,吸引更多的机构加入其中,形成良性循环,为重点企业提供更多更全面更专业的服务。
健全服务职能,完善后续服务
创新基金项目验收完成后,管理服务机构以往是微笑着和企业说再见,但时至今日则应该转变为不仅将其扶上马,还要再送上一程。目前上海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大框架已经成型,市级管理服务部门可考虑组织对创新基金项目承担企业的调研和座谈,充分听取和了解企业的需求,以此为基础不断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大框架下的各项企业服务职能,通过市区联动,结合区域科技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特点,推出各项特色企业服务,以孵化器、科技园、产业联盟、基地和集群等创新创业载体为中心,充分调动、促进流动、高效配置、综合集成和有效使用更多社会上的各种创新资源,充实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延伸创新服务链,拓展创新服务项目,对创新基金项目验收完成后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关注,及时向其送上菜单式的各类后续服务,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更为持久和强劲的前进动力。
(作者就职于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