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泾油田红河26-37井区微生物勘探研究

2011-11-09袁志华黄余金汪晓萌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1年6期
关键词:红河井区工区

袁志华,黄余金,汪晓萌

(1.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 434023;2.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镇泾油田红河26-37井区微生物勘探研究

袁志华1,2,黄余金1,2,汪晓萌1,2

(1.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 434023;2.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以镇泾油田微生物异常为基础,结合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对镇泾油田红河26-37井区微生物异常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微生物异常指标体系,论述了井区微生物异常分析结果,找出了井区内的微生物异常的分布规律,并对其勘探前景作出评价,对最有利目标区进行了含油气预测。

镇泾油田;油气微生物;微生物勘探;油气远景评价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的不断发展,剩余油气资源的分布愈加分散,油气藏规模愈来愈小且非构造油气藏居多,常规勘探难度增大和勘探成本提高,因此,寻找高效廉价的勘探方法乃当务之急[1-3]。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的兴起,为石油勘探提供了一项廉价而有效的方法。油气微生物勘探从属于地质微生物学,它是以地质学和生物学,特别是地球化学和微生物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交叉边缘学科。其原理是:轻烃从油气藏逸出地表聚集在油气藏的上方,从而为以烃类为碳源的能源的细菌高度富集创造了条件,导致他们在数量上和活性上大大增加。通过分析地表土壤中烃氧化菌(简称HCO)的异常现象可以寻找地下油气藏[4-12]。

本文根据在镇泾油田进行的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的结果,研究了镇泾油田红河26-37井区油气成藏规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预测该区最有利的建议井位,以实现有利的勘探效果。

1 镇泾油田红河26-37井区概况

1.1 镇泾油田红河26-37井区地理与构造位置

镇泾油田红河26-37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部、镇泾油气勘查区块中,工区面积约为48.0 km2。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长期稳定发育的多旋回大型克拉通叠合盆地。内部构造单元可划分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西缘前陆冲断带、天环坳陷、伊陕斜坡及晋西挠褶带。

镇泾油田红河26-37井区区块构造背景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天环向斜的南段,地层平缓西倾,构造比较简单,局部发育小型低幅度鼻状隆起;三叠纪延长期长6~长8时,该区处于盆地西南缘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的三角洲前缘主体上,储集砂体比较发育,同时与北东方向的半深湖-深湖区紧密毗邻,转折过渡,生油条件有利,油源比较充足,封盖条件良好,形成自生自储式成油组合。

1.2 地层及构造特征

本区中生界自下而上主要发育有三叠系、侏罗系中下统、白垩系下统。上三叠统延长组上部受晚印支运动的影响而剥蚀缺失,且在西南部与上覆地层成角度不整合接触,这明显有别于盆地内部。镇泾油田镇泾5~镇泾18、镇泾25~红河26井区钻井揭露地层平均厚度2 200 m左右,自上而下有第四系,白垩系志丹群,侏罗系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上三叠统延长组(未穿),其中,三叠系延长组为主要目的层系。

2 勘探方法及样品采集

根据不同的勘探目的和对地质构造了解的程度,确定地质任务及采样间距,实际的野外工作中,采样间距一般设计为50~1 000 m。由于对该地区构造已有初步认识,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采样间距应为300 m以下。

微生物样品的取样深度从0~5 m均有,不同的气候条件及地质因素,取样深度也随之有所变化。根据当地的地质资料,本次在野外测量中采用美国GARMIN公司的GPS12#L卫星定位仪定点,测点距离300 m×300 m,并采用专用取样器在深度为150~200 cm处进行取样,样品重量500 g。

勘探的内容:①完成测点575组;②甲烷氧化菌的分离、培养及检测;③轻烃氧化菌(C2~C8烃)的分离、培养及检测;④根据检测结果最终指出油气富集区。

3 异常区特征及识别

为了评价微生物异常,采用了一套对土壤中烃氧化菌(包括甲烷氧化菌)的评价指标—MU值(Measurement Unit),即综合每克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n)、活性(a)、显微镜鉴定结果(o)、地表温度(t)、样品湿度(h)、岩性(l)、颜色(c)、p H值(p)和地表植被(v)等因素,经归一化处理得出。MU指标体系用于综合评价微生物的细胞数量及其影响因素,将数量级不同且繁琐的实验结果转化成易于为地质家理解、操作的测量单元,同时便于在相同的地质背景和生态条件下进行比较,确定出背景值及异常值。采用此方法计算出每个测定点的MU值分别记录在油气分布平面图上,可以得出“MU等值线”。

在实验室分别检测出甲烷氧化菌和轻烃氧化菌专性菌,甲烷专性氧化菌表征含天然气的情况,轻烃专性氧化菌表征含石油的情况,即本油田的油气MPOG数据,利用测量点的网格分布,得出图1所示的油气异常等值线图。

图1 镇泾油田红河26-37井区油异常成果

3.1 油藏微生物异常特征

镇泾油田红河26-37井区微生物油异常值的变化范围为13.75(测点481)至68.86(测点379),总平均值为28.29。本工区油藏微生物异常尽管连片分布,但明显分为两个微生物异常带,即西部异常带和东部异常带。

(1)西部油藏微生物异常带面积为19.87 km2(油藏微生物异常值≥30),异常带面积较西部大。该异常带特别是较强烈的异常区,基本上与长812小层的有效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以及含油饱和度相吻合。

(2)东部油藏微生物异常带面积为7.13 km2,该异常带与长812小层的有效砂体和特性等的吻合程度亦较西部异常带差。特别是在长812有效砂岩厚度为零的区域,即红河261、红河262和红河108井3口井所圈定的区域,油藏微生物异常很强烈,表明该处微生物异常并非来自长812小层,有可能系其它含油层位所导致的。

3.2 天然气微生物异常特征

本工区天然气微生物异常整体水平较低,天然气微生物异常区与油藏微生物异常分布区域基本吻合,且异常值较低,多系原油溶解气所致。

4 油气分布规律及远景评价

4.1油气分布规律

通过对研究区内的微生物统计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微生物油异常连片分布,异常区的异常平均值较高,油藏控制面积较大。研究区内明显可分为两个微生物异常带,即西部微生物异常带和东部微生物异常带。西部微生物异常带微生物异常最大值和平均值,均相应地高于东部异常带,表明西部微生物异常带含油气性较东部微生物异常带好。而本工区天然气微生物异常整体水平较低,且基本上与油藏微生物异常区吻合,异常区零星分布,表明本工区的天然气多系原油溶解气,且天然气的储量一般。

4.2 油藏微生物异常区分级评价

根据镇泾油田红河26-37井区油气微生物勘探成果可看出,工区油气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部两条水下分流河道区域内。因此,在本研究工区,主要是根据工区内特点,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相应地建立了一套油气微生物异常区分级评价体系(表1)。

表1中的异常区分级排队是相对于单一异常区而言的,而在每一异常区内,仅从微生物的角度而言,应优先在异常值较强烈的区域进行勘探。也就是说,在同一异常区内,异常值大于40.00者为重点勘探区,大于35.00者为次要勘探区,大于30.00者为可供勘探区,大于25.00者为参考区。在建议评价井时,可以结合已有的部署原则对重点勘探区进行优先勘探。

表1 镇泾油田红河26-37井区油藏异常区分级评价表况

5 结论及建议

油气微生物评价成果所反映的是油气藏平面分布规律,对于多套储层则反映的是叠加效果。仅从油气微生物异常值分布规律,得出以下初步认识。

(1)微生物油异常连片分布,异常区的异常平均值较高,反映本工区内油藏控制面积较大。

(2)本工区微生物油异常规律多与长812小层的有效砂体、物性和含油饱和度的分布规律相吻合。特别是微生物异常强烈区,与有效砂体大于10.0 m、孔隙度大于10%、渗透率大于0.2×10-3μm2以及含油饱和度大于45.0%所在区域高度一致,表明本工区的微生物异常主要表征的是长812小层所含的油气,同时亦表明理想的油气富集区域分布于上述所在区域。

(3)尽管微生物异常区与长812小层的有效砂体、物性和含油饱和度的分布规律相吻合,但异常区仍然呈现连片沿水下分流河道“蜿蜒”分布,表明本工区的油气主要受沉积砂体的控制,属典型的岩性油藏。

(4)本工区明显可分为两个微生物异常带,即西部微生物异常带和东部微生物异常带。西部微生物异常带微生物异常最大值和平均值,均相应地高于东部异常带,表明西部微生物异常带含油气性较东部微生物异常带好。

(5)本工区天然气微生物异常整体水平较低,且基本上与油藏微生物异常区吻合,异常区零星分布,表明本工区的天然气多系原油溶解气,且天然气的储量一般。

(6)本工区西部异常带A异常区块是最有利的含油气前景区,建议在该异常区块优先部署3口建议井。本工区东部异常带B异常区块为中等含油气前景区,建议在这个异常区块部署1口建议井。

[1] 袁志华,梅博文,佘跃惠.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油气微物勘探[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3):162-165.

[2] 梅博文,袁志华.地质微生物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15(2):15-17.

[3] 吴传芝.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及其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16(2):82-87.

[4] 袁志华,梅博文,佘跃惠,等.石油微生物勘探技术在西柳地区的应用[J].石油学报,2002,23(6):29-32.

[5] 梅博文,袁志华,王修垣.油气微生物勘探法[J].中国石油勘探,2002,7(3):42-53.

[6] 袁志华,张杨,张玉清.江汉复兴Ⅰ号断块近地表石油微生物勘探研究[J].地质论评,2008,4(5):161-165.

[7] 赵政璋,吴国干,胡素云,等.全球油气勘探新进展[J].石油学报,2005,26(6):119-126.

[8]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室.石油微生物区系调查方法[J].微生物,1963,2(2):83-93.

[9]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室.微生物勘探石油和天然气操作法[J].微生物,1963,2(3):97-103.

[10] 赵邦六,何展翔,文百红.非地震直接油气检测技术及其勘探实践[J].中国石油勘探,2005,(6):29-37.

[11] Krooss B M,Shlomer S,Ehrlich R.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molecular transport and fluid flow in unfaulted and faulted politic rocks.In :Jones G,Fisher Q.Faulting,fault sealing and fluid flow in hydrocarbon reservoirs.Geological Society,Special Publications,London,147:135-146.

[12] Matthew M D.1996.Importance of sampling design and density in target recognition.In:Schumacher D and Abrams M A.eds.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its near surface expression.AAPG Memoir,66:243-253.

Based on the microbiological anomaly,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data,drilling and logging data,the study on microbial prospecting of oil and gas in Zhenjing oilfield has been carried out.According to the microbiological anomaly index system,the reasons and have been discussed,which puts forward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and makes an evaluation on oil and gas prospects.Therefore,the oil-bearing forecast on the favorable targets has also been made out.

29 Study on microbial prospecting of oil and gas of Honghe 26-37 well block in Zhenjing oilfled

Yuan Zhihua et al(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Exploration(Ministry of Education),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23)

Zhenjing oilfield;microbes of oil and gas;microbial prospecting of oil and gas;oil and gas prospects evaluation

TE122

A

1673-8217(2011)06-0029-03

2011-06-07

袁志华,副教授,1967年生,2004年获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从事微生物勘探开发研究工作。

李金华

猜你喜欢

红河井区工区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红河学院作品选登
关于铁路编组站减速顶工区标准化建设研究
红河书法作品欣赏
精确发现溢流研究及在西北工区现场应用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定录导一体化技术在J 58 井区中的应用
黄257井区叠前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分布预测
铁路隧道定额工区长度和通风管线路工程量计算规则探讨
耀眼的橘红色——河南省焦作市公路局养护工区养护机械队速写
石南21井区水淹解释方法对比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