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粗糙度对产能评价的影响
2011-11-09倪杰
倪 杰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德阳 618000)
油管粗糙度对产能评价的影响
倪 杰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德阳 618000)
油气井产能评价需要知道井底流压,而井底流压数据的准确性与油管尺寸、油管粗糙度有关。通过实例计算表明,油管内壁的粗糙度是影响产能评价的一个重要参数,粗糙度越大,评价的产能越大,粗糙度越小,评价的产能可能越小。
油管;粗糙度;产能评价;高产气井
现在开展的油井测试工作,包括常规测试以及APR测试,其最终的目的是对产能进行评价,获取测试井的无阻流量,并进行生产系统分析,为后续投产提供方案依据。对于APR测试,由于APR测试管柱自带井下托筒式压力计,产能评价时采用压力计获取的压力数据即可进行产能评价。而常规测试采用井口计量方式,要获得井底的压力数据必须从井口往井底折算,折算的精度直接影响产能评价的结果。影响井底压力计算的因素主要和管柱的参数有关,如管径、管长、粗糙度,其中粗糙度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项,然而在高产、井深、管柱结构又复杂的井中粗糙度对产能评价的影响至关重要。
目前进行产能评价的商业软件众多,但方法都大同小异,软件中对于粗糙度的取值一般都采用默认值0.015 24 mm,这是对于碳钢而言,如果测试采用合金油管时仍用该默认值进行计算,则计算会带来很大误差,有时会出现井底流压大于地层压力的矛盾现象。
1 井底流压计算[1-3]
井底压力的计算是通过井筒管流关系式把井口压力折算到井底。目前常用的井筒管流关系式包括Hagedorn Brown、Beggs and Brill、Orkiszewski、Duns and Ros等,这些关系式都是基于气体稳定流动能量方程推导得到的。气体稳定流动能量方程通常采用压降梯度表示如下:
由能量方程可以看出,气体从井底流到井口过程中产生的压降主要是包含三部分,即由气体重力引起的举升压降、由气体与管壁摩擦引起的摩阻梯度和由气体流动引起的加速度压降。
在井筒管流关系式中,气体管内流动的摩阻计算极为重要。水力学中介绍的达西阻力公式是计算管内摩阻的基本公式,达西阻力公式为:
式中:f——摩阻系数,无量纲;d——管径,m;L——长度,m。
将(2)式代入(1)式,得到:
f可用Jain(1976)公式(4)、(5)进行计算。对于紊流流态(NRe>2300):
其中NRe为雷诺数,e为绝对粗糙度。
2 粗糙度对产能评价的影响
从公式(3)和4)可以看出粗糙度e直接影响摩阻系数f,进而影响流动气体在管柱内的压降。这里以四川气田某气井为实例进行分析,该井由于高含硫化氢,因此管柱采用G3合金钢为材质,基础数据如表1所示,粗糙度与产量及井底流压关系见图1。
表1 实例基础数据
图1 粗糙度对压力及产能的敏感性
通过研究不同粗糙度下的产能表明,管柱内壁越粗糙,计算的井底流压越大,评价的产能也越大,相反,如果管壁越光滑,则评价的产能越小。此外,当粗糙度小于0.005 mm时,随粗糙度增大,产能增加幅度相对较小,大于0.005 mm时,幅度较大。
不同管材的粗糙度是不一样的,在计算中,一般取碳钢的粗糙度为0.01 524 mm,合金钢为0.0 016 mm,两者相差一个数量级,由此引起的计算差别也是天壤之别。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分别采用碳钢和合金钢两种材质来讨论。
对于碳钢,e=0.01524 mm,计算的井底流压Pwf=68.2 MPa,其值大于地层压力68 MPa,导致产能无法评价。
对于合金钢,e=0.0016 mm,计算井底流压Pwf=64.8 MPa,无阻流量 QAOF=531.24×104m3/d。
由此可见,粗糙度是产能评价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值可靠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正确合理的评价产能。
3 结论
(1)管柱内壁的粗糙度是评价产能的一个关键参数。管柱内壁越粗糙,评价的产能也越大,相反,如果管壁越光滑,则评价的产能越小,当粗糙度小于0.005 mm时,随粗糙度增大,产能增加幅度相对较小,大于0.005 mm时,幅度较大。
(2)管柱的粗糙度与钢材的处理工艺有关,目前碳钢的粗糙度相差不大,在计算中一般取0.01 524 mm,而合金钢要小一个数量级,一般取0.0 016 mm。
(3)评价产能时应合理选取粗糙度值。例如对于高含硫高产气井,采用合金油管测试,此时若仍采用默认的粗糙度(0.01 524 mm)评价产能,结果将过于乐观,有时还会出现井底压力大于地层压力导致无法评价产能的情形。
[1] 金忠臣,杨川东,张守良.采气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101-120.
[2] 李颖川.采油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85-96.
[3] 冷冰.水平井油管传输温度剖面测试工艺[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24(1):127-128.
TE831
A
1673-8217(2011)06-0130-02
2011-07-10
倪杰,工程师,1981年生,200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现从事采油气工艺研究。
李金华
文章编号:1673-8217(2011)06-0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