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eb2.0下教育社区的机遇与可能

2011-11-09庄秀丽

中国教育网络 2011年5期
关键词:工具社区资源

文/庄秀丽

Web2.0下教育社区的机遇与可能

文/庄秀丽

在我们所处的Web2.0环境或时代,我们如何去认识这个环境给我们所提供的种种可能呢?基于对过去十年国家教育信息化以及教育技术专业发展,在实践和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的思考可以看到,最为重要的是突破已有思维框架,挖掘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可能与现实技术发展所产生的可能,最终推进我们的教育实践。

回顾过去十年国家教育信息化以及教育技术专业发展,在实践和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以下主要针对四个核心问题进行了思考。一是如何应用技术来提升学校教学,如何营造新的混合式社区学习环境结构;二是如何建设学习资源,国家应力促搭建让众人参与的平台建设;三是如何进行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平台营造学习社区环境;四是如何组织起来,使大规模作业成为可能。

如何应用工具技术提升和改进学校教学?

“工具技术”,不是指思想方法层面的“软技术”,而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技术工具。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工具技术?主导我们应用行为背后的思维观念又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追问,可以从过去十年的实践中找到答案。

回顾以往十年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上的推进,一是在网络基础设施硬件环境建设,二是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之上的应用推进建设,三是在相关人才队伍培养上的推进。在与学校教学直接相关的应用推进建设中,主要体现在有关学习资源建设的应用项目上,且以集中建资源库与资源中心方式为主。对于如何用技术支持和促进学习,在基础教育领域主要是围绕四十分钟课堂教学进行改进,如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等。在这些力图提升教育质量的努力中,教育者内心基本都秉承着一个坚定信念,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要狠抓课堂。因此,教育市场也相应地开发出很多用于支持课堂学科学习的认知工具与交互工具。

我们再来从另一个视角审视工具技术怎么发展,又是怎么被自发实践,以及我们从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Web2.0网络,发端于博客(Blog)工具。博客在国内出现之后,2003年开始相继被一些地区自发地应用于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出现了“淄博”、 “苏州”、 “海盐”、 “天河”等区域性教师应用博客进行学习交流的群体行为,被称之为国内四大博客群。一方面教师在应用博客过程中,体验着这样的一种学习工具与学习环境的友好和力量,但是从记录交流研讨内容来看,大家都在讨论45分钟课堂如何教学,如何设计问题,如何设计活动,如何做课堂引入等等。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我们自身在开放的交互的博客圈的学习环境,带入到我们的课堂环境呢?

就像社会发展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整个生产力的变革,带来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组。教育也需要突破45分钟课堂教学设计的思维束缚框架,新工具技术发展为我们搭建了新环境,新环境需要用新的行为方式去适应。何克抗教授提出主导主体教学思想,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关键是要改变已有的教学结构。笔者认为,不仅仅是要改变45分钟课堂教学结构,更重要是要借助和发挥新技术的潜能,来创造新的学习环境结构。Web2.0网络提供参与式的学习环境,参与其中志趣相同的学习者,可能相互结识,并且这个结识的人群,还会不断地扩展,形成一定学科主题的学习社区,这是Web2.0网络应用的一个基本特性。

因此,我们需要突破以往45分钟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采用一种混合式社区环境营造的思路,即使在不打破45分钟课堂已有结构体制下,我们依然可以创造出新的应用形态,新的学科学习环境。例如,把45分钟课堂与学科社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学习环境,进行设计营造。从而我们就能够为学科教学营造一个连续的、整体的学习空间。

我们应该如何应用工具技术来改进我们的学校教学?首要是发挥新技术之优势,改变已有的学习环境结构,创造新的学习环境结构,而不是束缚在已有结构中。结构的变化,才能产生功能的变化,我们的教与学,人的终身学习发展,才会呈现新面貌。

如何构建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建设一直是贯穿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项核心任务,学习资源的制作,基本经历了从教师自己做课件,到公司开发资源库,再到主题学习资源网站建设,再到省市国家级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流程。

从国内教学资源建设线索来看,基本是集中建设模式,比如组织专门人员队伍,由政府投资建设,要么是市场机制驱动,由公司组织专门人员力量建设。这一种模式在发展中,始终会遇到一些难以回避的的发展瓶颈,如资源更新机制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教学本身是一种不断生成资源的过程,这种生成的资源如何利用和滚动。建资源不解决资源生成问题,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行为。

相反在国际上,维基百科,Slideshare.net优质PPT资源,Youtube视频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在发展中不断地生成。这一类资源建设与服务中,也涌现出若干教育教学专用的内容生成与传播平台,如儿童编程创意表达的Scratch平台等。这些平台开发设计思路,是否为我们国内的资源建设,在观念与思维方式上提供一点参考呢?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MIT开放课程跟国内精品课程建设背后的教育观念差异。MIT开放的是来自每一位老师的日常教学资料。如果我们也从更大的层面上,创建一个平台,支持国内高校所有教师的发展,让人人有参与表达的机会,机制不同,产生的结果和效应也十分不同。

只有当用户完全参与到内容不断的创作分享之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发生了,或者说这个参与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其次内容不断地生成,也就建立起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国家应该在这样的层面和促进这样的应用方向上,进行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推动。

如何推进自组织学习?

过去十年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除了针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层面的系列教师培训,最为典型的是从2001年开始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的开设,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建设与培训。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可以在学生中培养他们在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社会中的生活适应能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建设与培训,可以实现当前社会师资能力发展的快速提升以适应知识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参照和促进作用。

人员队伍建设,应该建立在搭建新环境新体验的基础上,包括培训自身观念的突破,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参与式环境以及社区环境营造,为培训者营造社区式学习环境,这样的培训不会因为集中的学习机会的结束而结束。我们需要主动去适应当前环境的发展,用行动去实践新环境已经给教育带来的种种可能。

在推进国家层面的各种教师培训的同时,还可以营造一个让老师们都参与的平台与交流社区,利用平台和社区的自组织性,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

教育大发现社区发起的爱光儿童书目推荐工程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该项目发起之后两天时间内,已经有来自全国不同省市,以及不同专业组织的热心者的响应,并表示愿意参与贡献力量。(参考地址: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index.php/BibliographyForChildren 这个项目在推进中。)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众人参与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是儿童阅读书目普及传播的教育过程。

环境的变化已经发生,环境的发展已经给参与式的教育提供了可能。行动的时候到了。

(作者单位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工具社区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社区大作战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资源回收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