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高校实验室核安全与辐射安全
2011-11-08本刊编辑部
特别关注:高校实验室核安全与辐射安全
自2011年3月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核物质泄漏以来,核安全与辐射安全时刻牵动着全球各国人民的心。高校既是人员密集单位,同时也多处于社会经济与文化较为繁荣的人口稠密地区,在此情势下,涉“核”实验室安全也成为当下的敏感话题,很多实验室负责人对此也讳莫如深。为此,我刊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乃彦院士,并连线了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格林波若分校贾伟教授,请他们为我们解惑释疑。
王乃彦,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福岛核电站的爆炸物是氢气不是核燃料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强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3号和4号机组发生了爆炸,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也一度引起恐慌。但具有一定理化常识的人都知道,福岛核电站发生的爆炸是氢气爆炸,是由反应堆芯或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失灵,高温密闭环境下产生了大量氢气进而引发的爆炸。它与大家所惧怕的核爆炸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且核电站也不可能发生核爆炸:核武器中核燃料铀-235的浓缩度需要达到90%以上,而核电站中核燃料的浓度只有3%左右;另一方面,核武器起爆需要高度时间同步和空间对称的聚心压缩或高速聚合,而这些条件在核电站堆芯熔化的情况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日本核电产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拥有一流的核电专家和一流的核电工人,相信他们会妥善解决好核泄漏问题的。
在校师生无需担忧核辐射
在北京师范大学现有仪器设备中与“放射性”有关的是小型加速器,它是一种使带电粒子速度增加的装置。加速器只有在工作状态下才会产生少量放射性,不会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离我们最近的核反应堆位于房山区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其仅供研究之用。我国对放射性物质的处理极其严苛,在校师生和普通大众无需担忧。事实上,核辐射就存在于我们周围,如医院X光透视检查,乘坐飞机受到宇宙射线的辐射,居家装潢所用大理石材料的辐射等。作为普通百姓,我们更应该了解这些与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核辐射常识,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贾伟,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格林波若分校营养学系终身教授
贾教授20世纪90年代在密苏里大学学习和工作了7年,负责研究所的放射同位素制备和辐照工作。贾伟教授通过电子邮件回复了我刊的采访:
您所提的几个问题是核专业领域从事研究需知的基本问题,如“时间-距离-屏蔽”三要素是接触放射性物质的要求和措施,但主要在具体操作规程上体现。目前绝大部分高校不接触“核与辐射”方面的问题,很少有较高剂量放射性物质的储存。在出现地震、火灾等突发性事件时,一般不会有核安全及辐射方面的遭遇。
(特别感谢:本次采访得到北京师范大学校报记者白雪、刘美清和田甜的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