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1-11-08徐文越杨润清冯云龙姜佰文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学院

徐文越 张 迪 杨润清 冯云龙 姜佰文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实践

徐文越 张 迪 杨润清 冯云龙 姜佰文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围绕农业类院校校院两级管理目标,重点探讨二级管理办学和人才培养主要措施以及课程体系的改革,并提出人才管理的最佳模式。

二级管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进入21世纪,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学校规模迅速扩大,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学分制代替学年制要求对教学目标模式、智能结构、选修途径、学籍管理、毕业年限等教学管理内容进行改革,学校不可能对此直接有效管理。加入WTO 以后,教育将成为一种服务,学生将从教育对象转变为教育服务的对象。管理方式也要从被动式管理向主动提供服务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院(系)直接与社会接触的渠道和机会在不断增加,在人才培养、合作研究、社会服务等许多方面院(系)需要做出抉择。在这种情况下,仍沿用一级决策的管理体制,势必导致学校管理方式单一、模式僵化、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的产生,这不仅制约了院(系)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制约了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现需提出一种在当前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下,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本科教学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1 建立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意义

建立学院级教学质量管理的出发点是希望创建一种长期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得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它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学院(系)本科教学运行效率,充分调动院(系)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提高人才培养打基础。

伴随着全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农业类院(系)直接与社会接触沟通,能第一时间了解国家农业发展动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准确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2 建立合理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2.1 建立教学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的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由于连续几年的扩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对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形成了较大的压力。为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稳定趋势。学院必须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学院长期稳定发展。

2.2 建立教学质量管理模式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主线,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规范教学管理,整顿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培养过程(教材的选用、师资的配备、管理制度等)、培养质量(各教学环节的质量)进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对教学信息管理,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和学院教学督导对所有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督导和反馈。专项评估监控:通过学校新建专业评估、优秀课程评估、教材评估、实验室评估、试卷抽查等,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

从本科教学过程的各环节着手,成立院级教学管理机构,如图1所示。并制定各教学环节流程图,包括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流程、课程设计运行与质量管理流程图、生产实习质量监控流程图、课堂教学管理与运行流程图、实验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框图,如图2所示。大学生创新、开放实验室管理体系框图,如图3所示,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图1 学院教学管理机构

图2 学院教学管理监督图

图3 学院大学生创新管理图

2.3 完善教学管理文件

虽然教学工作一直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有各种教学文件、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等,但是都比较零乱,系统性和规范性不够,如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格式不统一。通过建立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促使各自对已有的文件进行系统整理,规范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的内容及格式、规范试卷、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原始材料的归档要求及保存年限,提出课程建设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做好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配套建设。学院对原有文件进行系统整理、完善,形成了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本科教学管理总则、课堂教学管理生产实习管理、课程设计管理、实验教学管理、毕业设计管理、系列文件等。做到各教学环节有章可循,操作规范,以此保证我们的教学管理质量。

3 实施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效果

3.1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幼、中高职间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3.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学思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完善并推行农业类院校学生校企合作培养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发挥学生优势潜能,推行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针对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优异学生培养选拔,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校院两级管理办学按照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多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开展教育过程和教学质量监测。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改进社会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业绩为基础,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

[1] 袁月梅.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

[2] 朱慧.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对策研究[D].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 傅梅.专业二级学院协调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01-05 稿件编号:1101013

徐文越,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学秘书。通讯作者:姜佰文,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学院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