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汐与仁川登陆战

2011-11-08吴志荣

科学24小时 2011年11期
关键词:人民军朝鲜人民军麦克阿瑟

文|吴志荣

潮汐与仁川登陆战

文|吴志荣

对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实施的仁川登陆战,毛泽东曾风趣地说:“你们不要什么都认为美国如何如何,我们的小参谋能预测出麦克阿瑟的登陆时间和地点,而且是那么精确,这可以说在军事史上都是不多的。美国人没啥了不起,我们的小参谋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在世界军事史上,仁川登陆战是巧妙运用潮汐运动的规律实施登陆作战的成功范例。

众所周知,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运动,白天称“潮”,夜里称“汐”。在农历每月的朔日(农历初一)或望日(农历十五),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作用于同一个方向,对潮汐的影响最大,形成了“大潮”。到了上弦月(农历初八、初九,黄昏时出现在中天,夜半西没)或下弦月(农历廿三、廿四,夜半东升,清晨在中天)时,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处于直角位置,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使海水的升降幅度较小,形成了“小潮”。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潮汐运动的规律,是登陆作战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英勇作战,到8月初已经解放了朝鲜90%以上的领土,迫使美军和韩军退守到朝鲜半岛最南部洛东江以东的大丘、釜山一隅。

金日成的文告宣布:1950年的8月将是朝鲜人民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月份。一位前苏联军事代表眉飞色舞地在北京对周恩来总理说:“人民军稳操胜券,要不了几天,韩军便将土崩瓦解,朝鲜全境统一指日可待。”但周恩来对他的话没发表任何意见,只说了一句:“那好”。

毛泽东主席对形势的估计也并不像前苏联人那样乐观,显得冷静、镇定。他说,现在朝鲜人民军应该做短暂休整,调整军队部署,然后再接再厉,最后一鼓作气,解放整个朝鲜。还说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预防不测。

就在毛泽东把目光紧盯着风云变幻的朝鲜半岛时,周总理的军事秘书、总参作战室主任雷英夫和参谋们根据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指示,常常彻夜不眠地关注着朝鲜战事的进展。一天,他们正冒着酷热翻阅资料、研究军事形势时,不知是谁惊讶地冒出了一句:“主力全调到釜山三角洲,后方不全空了吗?”于是大家各抒己见,议论纷纷。

“美国驻日本的两个师显然是作为预备队部署的,可这两个师至今未动啊!”

“朝鲜的地形很像一只长长的冬瓜,这地形可潜伏着危险啊!”说话人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地图上拦腰切了一下,那意思很明确,敌人会不会抄人民军的后路。

据情报部门提供的资料,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顾问艾夫里尔·哈里曼及军事助手弗农·沃尔特斯已到达东京,这将预示着美军将会有较大的行动。

讨论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晚上9时多,最后大家得出结论:美军很可能要在朝鲜半岛进行登陆作战,登陆地点最大可能是在仁川。主要理由有六条:

麦克阿瑟眼下把美伪主力十几个师都摆在了釜山三角洲的滩头阵地上,大约平均每8平方千米安插一个师,他的一个师差不多有20000人。现在韩军龟缩在洛东江以东地区,釜山解放指日可待。可美军和韩军的这二十几万部队既不撤退也不往一线增援,固守这片滩头,到底要干什么?从战略上看,参谋们认为这是为了把朝鲜人民军的全部主力吸引到南线来。如果这种判断能够成立的话,那其中便隐藏着极为险恶的战略意图。此为一。

美国驻日本的两个师,是作为预备队部署的,战斗力很强。眼下韩军处在险境,可据情报证实,这两个师却没有任何去增援的迹象,而这两个师中的一个师就是海军陆战队。此为二。

麦克阿瑟和他的第八集团军在二战中是以善于登陆作战而著称的,日本军队在太平洋战场吃过他不少苦头。就麦克阿瑟本人来讲,他素来是敢冒险的,为此他与总统杜鲁门曾多次发生口角。比如,当年他登陆作战,攻占尼多罗岛、吕宋岛以及其他岛屿时,五角大楼都说风险太大,但他每次都力陈己见,最终都实现了计划,完成了登陆。此为三。

朝鲜半岛南北长约1000千米,而东西最窄处仅为200千米,最有利于分割。且可供登陆的地点很多,如元山、镇南浦、仁川、群山。现在朝鲜人民军主力已经全部投入到釜山一带,后方很空虚,西海岸的仁川是美军的最佳登陆地点。此为四。

仁川地区东西海岸的距离很小,一旦登陆完成,便很容易将南北朝鲜拦腰切断,而处于南部一线的朝鲜人民军主力,则将完全被置于孤立无援的地步。那里既是汉城外港,又是战略要地;那里的潮水落差大,地势险要且复杂,很可能因此而被朝鲜人民军所忽视。可麦克阿瑟恰恰又是一个善于冒险且善搞出人意料的惊人之举的人物,那么选择仁川便完全符合麦克阿瑟的个性。此为五。

最后一个理由,眼下无论朝鲜还是前苏联,它们似乎都沉浸在一片迎接胜利的气氛中。当时报纸发表社论,金日成发布文告,表面看形势一派大好,其实在这大好形势之下潜藏着极大的危险。一旦人民军被切断退路,就可能陷入绝境。美英那时在地中海和太平洋等地又抽调海军和空军到朝鲜海峡来,也是登陆作战的一个明显征候。

于是,总参作战室便对仁川登陆的时间作了大胆的预测:9月15日是大潮日,美军很有可能就在这天实施仁川登陆。参谋们对9-11月的朝鲜西海岸海潮作了研究,发现有三个最佳日期可供选择,即9月15日、10月11日和11月3日。在这三个最佳日期内,各有2~3天的好时机。仁川海岸可供靠岸利用的时间,每12小时内只有3小时,如果以9月15日为登陆日,那天的涨潮最高时间共两次,一次是上午6时59分,另一次是下午日落35分钟后的7时19分。由此看来,9月15日比其他两次时间更有可能。

毛泽东和周恩来对总参作战室的意见非常重视,在听完雷英夫的汇报后,毛泽东下达了三道命令,由周恩来亲自布置实施:“立即通知情报部门严密关注朝鲜和美、英、日各国的部署动向;立即把我们的看法向斯大林和金日成通报,提供他们参考,希望人民军有后撤和在仁川防守的准备;立即通知东北的十三兵团要加紧准备,8月或9月一旦有事,能立即行动。”

以后的事实证明,总参作战室的判断是正确的。

据麦克阿瑟后来的回忆录证实,就在总参作战室预测美军动向的同一天,麦克阿瑟在美国驻日本大使馆以骄矜自信的口气对总统顾问哈里曼说:“请马上告诉总统,如果他能满足我的要求,批准我实施9月15日涨潮时在仁川登陆的计划,我将用在南面的第八集团军为铁锤,用在北面登陆的第十军团为砧,把北朝鲜的军队砸个粉碎。”

后来,杜鲁门果然批准了他的这个登陆计划。

在选择登陆地点时,麦克阿瑟也曾考虑过元山、群山和仁川等地,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仁川,尽管仁川存在着登陆作战最忌讳的诸多不利条件。仁川港西海岸平均水深39.3米,比水深3699米的东海岸浅100倍。但西海岸的潮差特别大,涨潮时高差达11.2米,落潮后海面至港口可出现24千米的淤泥滩,在那里实施登陆作战,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

这就使登陆时间的选择受到极大限制,带有很大的冒险性。首批登陆的部队可能在途中搁浅,而在增援部队随下一次潮汐到来前被消灭。因此,在那儿登陆成功的可能性大约为五千分之一。

从麦克阿瑟提供的9月、10月、11月三个登陆时间中,美军专家认为9月15日最佳。但对登录地点却意见不一。而麦克阿瑟则不顾军方首脑们的反对,决定冒险在仁川登陆。在东京论证作战方案时,他说:“你们关于在仁川登陆的各种不利条件,恰恰正是本人确信此役必成之所在。”

1950年9月15日晨5时,美军仁川登陆作战开始实施。

美军以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为前锋,在仁川首先占领了面积0.6平方千米、位于仁川港当面的月尾岛(被看作为仁川的屏障);接着在当天下午涨潮时分,美军登岛部队搭梯子爬上3米多高的防波堤,从仁川南部高地登陆;尔后,主力部队突破人民军防线,扩大了登陆场;至9月16日下午,控制了整个仁川。70岁的司令官、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站在麦金利山号旗舰上指挥了这场作战。

后来,毛泽东风趣地说:“你们不要什么都认为美国如何如何,我们的小参谋能预测出麦克阿瑟的登陆时间和地点,而且是那么精确,这可以说在军事史上都是不多的。美国人没啥了不起,我们的小参谋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猜你喜欢

人民军朝鲜人民军麦克阿瑟
奴才和人才
麦克阿瑟:这张相是为我小儿子照的
来自上将的关心
朝鲜举行实弹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