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空利剑——盘点世界八大著名战斗机

2011-11-08文|施

科学24小时 2011年5期
关键词:米格美国空军机身

文|施 征

长空利剑
——盘点世界八大著名战斗机

文|施 征

战斗机是现代战争中无可争议的“空战之王”,倍受无数军事迷的追捧。下面我们就为您盘点一下搏击长空的“空中雄鹰”们……

米格-15战斗机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战斗机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进入了喷气时代。米格-15便是前苏联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的代表。该机1947年6月首次试飞,1948年6月投入生产,并成为前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机。米格-15采用机头进气模式。其机身上方为水泡形座舱盖,内部配备弹射座椅,气流在机头由进气道内的隔板分为左右两股,机翼位于机身中部靠前,后掠角35°,带4枚翼刀,翼下可挂两只副油箱或炸弹。因此,米格-15是前苏联第一种实用的后掠翼飞机,已初具现代喷气式飞机的雏形。其机翼穿透机身,与进气道内的隔板总计将气流分为4股。该机不装备雷达,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米格-15投产不久,朝鲜战争爆发,这给了米格-15战斗机一个极好的实战验证机会。在朝鲜战场上,米格-15的主要对手是美制F-86军刀战斗机。

米格-21战斗机

米格-21战斗机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轻型超音速歼击机。1953年开始设计,1955年原型机试飞,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米格-21战斗机是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空军的主力飞机。其独特的三角翼布局设计及平飞时超过2马赫的卓越飞行性能令世人注目。该机后成为40多个国家空军的主力机种,被誉为“米格外交家”。北约集团却将之蔑称为“鱼窝”。

时光转入21世纪,米格-21战斗机仍宛如“不死鸟”般,在一些地区冲突的最前沿奋战不已,且依然被不下30个国家作为主力战斗机使用,总产量不少于6000架。这么高的产量位居有史以来超音速喷气机之首,远超美国的F-4“鬼怪”,若加上其他国家从前苏联引进制造的“翻版机”,估计会达到8000架以上。

F-15鹰式战斗机

F-15鹰式战斗机是全天候、高机动性的战术战斗机,它是针对获得与维持空中打击力量的优势而设计的,与F-16、美国海军的F/A-18等同,归为第三代战斗机。F-15是美国空军当前的主力制空战斗机,主要用于夺取制空权,也可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1965年,作为F-4的后继型号,麦道公司的设计方案得到批准,它就是F-15单座双发超音速重型喷气战斗机。按要求,它应能作高空高机动飞行和洲转场飞行;能单人操纵投放各种武器;野战自助能力强,可近距格斗。F-15鹰式战斗机具有雷达下视能力,速度为2.5马赫。F-15鹰式战斗机1972年7月原型机试飞,1974年11月开始服役,至今已生产1000多架。

F-16“战隼”战斗机

F-16“战隼”战斗机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的单座单发轻型战斗机,主要用于空战,也可用于近距空中支援,是美国空军的主力机种之一。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实施军事行动,就此海湾战争爆发。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在实战中首次使用了F-16。F-16是在这场战争中部署量最多的一种飞机,总计为251架,共出动了13480架次,执行战略进攻、争夺制空权、压制防空兵器、空中遮断等任务,是“沙漠风暴”等行动中的一大主力。1992年12月27日,一架F-16C战斗机在伊拉克南部的“禁飞区”内用AIM-120导弹超视距击落了一架伊拉克的米格飞机,这也是AIM-120导弹第一次用于实战。在海湾战争中大放异彩的不止F-16战斗机,F-18战机也同样成为战场上的巨星。

米格-29战斗机

米格-29战斗机是前苏联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超音速、全天候、高性能、多用途的双发战斗机,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是“支点”。该机既可用于执行制空和截击任务,同时也可实施对地攻击。它由高尔基等多家飞机制造厂生产,1982年开始装备部队。

该机延续与美国F-15、F-16相似的设计思想,机体尺寸和重量与F/A-18相近。在研制中突出了它的中、低空格斗能力和下视下射能力。此外,为适应部队广泛使用的野战机场,该机还在进气道的设计中采用了特殊的防外来物吸入措施。在综合作战能力方面,米格-29丝毫不亚于美国的F-16等战斗机。

米格-29机身部分结构采用复合材料,机身的部件划分非常便于批量生产。该机在制造期间,广泛采用了数控机床、结构模块化和自动焊接技术等先进工艺。米格-29装备了一个综合火控系统,包含三个互联的子系统,分别是雷达、红外和可见光系统。米格-29的发动机和机载设备均具有非常合理的规划设计,测试和制造工作同步进行,使得飞机的性能和用途具有可扩展性,代表着现代战斗机的新水平。

苏-27战斗机

苏-27战斗机是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北约代号为“侧卫”,于1986年陆续装备部队,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护航、海上巡逻等,曾是俄罗斯空军的主战飞机。该机于1969年开始研制,1977年5月20日首飞,1979年投入批量生产,1985年进入部队服役。该机采用翼身融合体技术,悬壁式中单翼,翼根外有光滑弯曲前伸的边条翼,双垂尾正常式布局,楔型进气道位于翼身融合体的前下方,有较好的气动性能,进气道底部及侧壁有栅型辅助门,以防起落时吸入异物。苏-27为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机头略向下垂,大量采用铝合金和钛合金,传统三梁式机翼,并采用4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无机械备份,按静不稳定设计。该机主要是针对美国F-16和F-15设计的,用以取代雅克-28P、苏-15和图-28P/128截击机,具有机动性和敏捷性好、续航时间长等特点,可以进行超视距作战。该机完成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动作显示出了其优异的飞行性能和操纵性能,以及发动机良好的加速性能,飞行性能要高于第三代战斗机,但其机载电子设备和座舱显示设备相对来讲要落后许多,且不具隐身性能。

F-22战斗机

F-22战斗机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波音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的21世纪初主力制空战斗机,主要用于替换美国空军现役的F-15战斗机,在美国空军武器装备发展中占有最优先的地位。

F-22采用双垂尾双发单座布局,垂尾向外倾斜27°,恰好处于一般隐身设计的边缘。其两侧进气口装在翼前缘延伸面(边条翼)下方,与喷嘴一样,都做了抑制红外辐射的隐身性设计,主翼和水平安定面采用相同的后掠角和后缘前掠角,都是小展弦比的梯形平面形,且机翼上涂有吸收雷达波的特殊材料。其水泡型座舱盖凸出于前机身上部,全部武器隐蔽地挂在4个内部弹舱之中。

可惜F-22虽然是极其先进的战机,但由于造价昂贵、工艺复杂、维修和保养困难、难以保证安全性、偏重隐身性而放弃大载弹量等原因,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已决定撤销F-22继续生产的计划。

T-50战斗机

2010年1月29日,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PAF-FA/T-50,在经过多次延迟后,首次成功试飞,让俄罗斯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

T-50在气动外形上采取了跟F22部分相似的设计,但是在整体的布局上还是延续了SU35的外形。据俄媒体透露的技术指标显示,T-50最大起飞重量为34吨,在以27吨重量起飞时,最快速度能达到每小时1900千米。其超音速巡航速度每小时可达1450千米,作战半径1100千米,战斗负荷可达6吨,内置3个武器舱,能实现飞行性能和隐身性能的良好结合。但由于俄罗斯前期的衰败在数据链和电子设备上已经被美国甩下很远了,T-50能不能真正做到超越F-22还有待考验。

猜你喜欢

米格美国空军机身
远不止DCI色域,轻量级机身中更蕴含强悍的亮度表现 光峰(Appptronics)C800
孤胆不锈钢侠——米格-25
2020年10月22日,美国空军飞行示范队雷鸟在俄克拉荷马州进行编队飞行训练
俄罗斯米格-21战斗机
驻阿美国空军士兵手持加装多种光学瞄具的M4A1卡宾枪
美国空军“哨兵你好18”演习中的战略和战术
米格设计局大力研发无人机
波音和美国空军已就KC-46加油机达成协议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机身大部件完成对接开铆
三星全新LED电视力作 超薄机身&娱乐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