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五大动力体系 打造五好特色社区
——晋城市城区实施『五五工程』构建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2011-11-08中共晋城市城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刘秋海
■ 中共晋城市城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刘秋海
构筑五大动力体系 打造五好特色社区
——晋城市城区实施『五五工程』构建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 中共晋城市城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刘秋海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夯实党在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基础,晋城市城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城市社区发展需要,结合城区实际,实施开展创新区域化党建“五五工程”,为经营城市促发展,服务城市上水平,实现转型发展、争先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构筑开放齐动的组织体系,实现党建全覆盖。区委紧扣“建好大社区、抓好大党建”的指导思路,适时谋划、调整、部署街道社区党建目标,先后部署并组织开展了“党建特色社区创建”、“一社区、一特色”等活动。将街道辖区内无主管单位的企事业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全部隶属于街道党工委管理,区直派出机构党组织隶属于街道党工委或由街道党工委与主管部门双重管理。街道党工委实行建制性常务委员制和非建制性委员制,辖区内的大型单位和有影响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通过党建联席会选举成为街道党工委委员或社区二级党委(总支)成员,从而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街道社区一体化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新模式。目前,全区从驻区单位共选出35名非建制性党工委委员。同时,在原有社区党组织设置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在经济组织和产业链上设置“产业型”党组织、在居民区设置“服务型”党组织、以老龄党员为主体设置“余热型”党组织、以党员兴趣爱好组建“兴趣型”党组织、在外出务工较集中的地方设置“流动型”党组织、在城乡结合部设置“联合型”党组织、在过渡地带设置“临时型”党组织,进一步夯实了党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组织基础。目前,全区共建有工业、市场、商业等区域性“两新”党组织35个,村(社区)级工业(企业)支部2个,基本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
——构筑联管心动的教育体系,强化党员先进性。一是建成了以窗口接待全方位、服务网络全辐射、各类载体全支撑、资源优势全整合、党群活动全联动、党建工作全覆盖等为特点的六种教育服务站点。二是充分利用区委党校送学下基层和社区党校阵地,每年对全体党员至少进行两次轮训。三是全面实施在职党员“双管”制度,建立了党员和公职人员服务社区登记卡、表现反馈卡制度,并号召和组织广大党员和公职人员在居住地社区竞选业主委员会、居委会委员、楼长,使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家门口“站出来”、“亮身份”、“起作用”;对下岗和退休干部职工党员实行“共管”,将居住在社区的退休干部职工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统一管理;对居住在社区的“两新”组织的党员实行“直管”;对退伍军人、毕业学生党员、流动党员实行“接管”,实现由单向被动式管理向双向互动式管理转变,由追踪式管理向网络化管理转变,由单纯注重管理向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转变。
——构筑温情感动的服务体系,维护好群众利益。一是夯实服务阵地。着眼提高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近四年来,全区投入100余万元加强和改善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办公用房和公益性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着力构建了公共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平安建设、公共文化“五大服务网络”。在各街道社区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站),实施了民政服务、计划生育、综合服务以及法律援助的“一站式”服务及把社区服务送到居民楼门的“一门式”服务。先后建成3000多个涵盖购物、餐饮、家政、医疗、保健等各类社区服务网点。二是拓展服务内容。按照“小社区、大服务”的要求,在全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了“党员示范”、“党员承诺”活动,围绕就业和再就业、社区救助、社区卫生、治安稳定、社区文化等方面设置了7大类80多个服务项目,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三是创新服务载体。先后培育了“邻居节”、“党员阳光家园”、“群众文化艺术节”等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社区群众文化品牌和“爱心服务队”、“党员便民服务队”、“青少年雷锋中队”等志愿者服务载体。驿后社区建立了“群众健康俱乐部”;建设路社区建成了市老年病专科医院,为全社区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泰森社区建成了文化特色社区。
——构筑相融互动的共建体系,提升党建协调力。区委坚持以街道社区党建“网络化”推动“区域化”,纵向上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楼院党小组三个层次,横向上形成了区委社区党建工作指导会、街道党建协调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三个层面的“三纵三横全覆盖”的区域性大党建实体化运作网络。在实践中总结出“七环工作法”,即通过征集意见、拟定议案、商讨议案、确定议案、公示议案、通报执行情况和进行满意度测评等七个环节的工作步骤,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以社会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员为主体、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协调议事机制,有效组织动员、协调整合社区内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社区建设。同时,通过“党员会客室”、“居民议事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联席会”等载体,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做到党建工作共议、党员教育共抓、党风建设共促、思想工作联做、公益事业联办、社区治安联防、文体活动联谊。目前,已通过联商形式顺利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单凭社区之力解决不了的问题42项,真正把加强和改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变成了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
——构筑多维推动的考核体系,唱响五好主旋律。区委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考核,在全社会形成了齐抓共管基层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建立起了区委常委会向区委全委会、街道党工委向区委常委会、社区党组织向街道党工委定期报告抓社区党建工作述职制度体系。把街道党工委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成效和民政、劳动、环卫、计生、综合执法等职能部门参与支持社区党建工作的情况,纳入全区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同时,配套建立年初承诺、年内记实、定期反馈、考核奖惩等管理制度,加强述职过程控制,促使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自加压力,切实履行好“直接责任人”职责。开展了党员领导干部“一联二帮三包”、“一诺两报三评四保”活动,每名区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一个街道、一个企业、一个社区,每个区直部门党组织联系一个社区党组织,每名党员围绕完成中心任务,通过签订《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书》向党员、群众做出公开承诺。进一步健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务工作者目标考核评价制度。社区“两主干”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到40%,45岁以下占到38%,带头人队伍的整体结构趋于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采取“集中培训、外出学习、提升学历”等办法加强对社区干部培训教育。区财政连续几年大幅提高社区干部生活补贴,为每个社区每年拨付5000元工作经费和每名党员50元的教育经费,确保有钱办事。分别以百分制出台了“五好”社区党组织5方面16项量化标准和“社区党建工作先进示范点”22项量化标准,在评比时不分配指标、不搞终身制,不合格者随时取消称号。连续三年命名表彰了45个“五好”社区党组织和29个“五好”先进示范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形成如建设路、康乐、金华、下辇、西大街社区等一批服务型、充分就业型、远程教育学习型、共驻共建型等各具特色的社区党建品牌,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