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

2011-11-07徐清海

湖北社会科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鄂西竞争力旅游

徐清海,田 强

(1.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2.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

徐清海1,田 强2

(1.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2.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收入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根据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可以构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鄂西圈”8个城市的旅游产业竞争力,结果表明各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差距较大,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各地区应制订相关政策,推进旅游产业集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旅游竞争力转变成经济发展的动力。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产业竞争力;主成分分析法;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黄金周”的产生,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截至到2008年,我国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408.43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17.1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①2009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在云南、陕西等地区,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地方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国内其他有一定旅游资源的地区也都大力发展旅游业,试图通过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在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旅游产业的同质性问题较为严重,盲目开发和过度竞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旅游资源的错配和浪费。同时,国内很多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却因各种原因没有进行充分的开发,不能将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因此,研究旅游区域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有利于各旅游区域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而引发的旅游资源浪费,还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2008年,湖北正式提出要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目的在于以鄂西地区丰富的生态文化为基础,以发达的旅游业为引擎,推动区域联动、资源整合、整体开发、互利互赢,促进鄂西地区经济发展。对“鄂西圈”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有利于对“鄂西圈”进行总体规划,发挥圈内各城市的旅游比较优势,避免圈内城市开展无序竞争,从而实现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本文将通过构建旅游城市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分析“鄂西圈”内各城市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并对圈内各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旅游产业竞争力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较早的研究主要认为旅游产业竞争力仅指旅游资源要素的竞争力,随后的学者对这个概念不断进行补充。目前,旅游产业竞争力已经包含了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区域管理、旅游地域经济等一系列综合指标。

最近几年,学术界关于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日益增多。国外的研究往往以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旅游目的地竞争力”。Crough et al和 Ritchie et al基于波特竞争优势的理论,总结出旅游竞争力分析模型,旅游核心资源、支持因素、目的地管理、目的地政策、规划与开发、目的地质量等六种因素均会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产生影响。[1](p127)Salah et al从可持续的角度出发,认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外层因素包括文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变迁和政治因素;内层因素包括比较优势、应对环境、需求导向和产业结构。[2](p239-245)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外学者关于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因素对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影响。Chen和Uysal的研究认为市场因素在提高目的地竞争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他们将弗吉尼亚与美国其他8个州的旅游竞争力相比较,结论显示弗吉尼亚州的旅游市场最有竞争力,原因在于弗吉尼亚州的目的地促销活动加强了该州的旅游市场地位。[3](p987-1003)与他们结论类似的是Teresa,她利用德国1991-2003年面板数据对德国人前往西班牙旅游的需求情况进行研究,认为德国前往西班牙目的地之间相对旅游价格和成本对需求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因此她认为市场因素对旅游产业竞争力有较大的影响。[4](p12-22)McGehee、Mayaka和Akama分别利用美国和肯尼亚的数据,证实了政府因素和旅游目的地人力资源水平对当地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有很大影响。[5](p684-694)[6](p298-306)

国内的研究往往以旅游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的是“旅游产业竞争力”。万绪才等最早在国内提出旅游竞争力的分析模型,主要包括旅游资源与产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其他因素三个方面。[7]具体的竞争力评价指标方面,宋咏梅从经济角度选择了6项指标进行加权,构建了中国省区旅游竞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8]更多的学者则是通过构建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张梦提出的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市场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制度竞争力。[9]朱应皋、万绪才则从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国际旅游业绩等方面研究这一问题。[10]王兆峰则从旅游产业资源要素、旅游产业经济管理、旅游产业环境三方面共十项内容对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11]

然而,以上的国内文献较多地在理论上提出一些关于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缺少以某一旅游区域进行的实证研究,或者只从某一个角度研究旅游区域的产业竞争力,缺乏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另一方面,由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这一概念提出不久,相关研究也较少,目前仅有马勇和何莲[12]从空间维的角度分析了“鄂西圈”旅游发展模式,提出“鄂西圈”的“三心、三轴、三圈”的发展模式。

本文将利用相关理论,构建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指标,并使用“鄂西圈”内城市的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鄂西圈”内各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分析各城市的旅游产业竞争优势,旨在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三、评价指标与数据处理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主要包括湖北省的襄阳、荆州、随州、宜昌、十堰、荆门、恩施、神农架等8个地市(州、林区)组成。圈内人口总量为2721.07万人,占全省人口总量的47.6%,版图面积分别为127878平方公里,占全省区域面积的68.7%。截至到2009年,“鄂西圈”地区生产总值为498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38.4%。在旅游资源方面,“鄂西圈”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湖北仅有的两个世界级旅游资源均在“鄂西圈”。此外,“鄂西圈”集中了全省66%的景区景点、90%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7%的风景名胜区。但2009年,“鄂西圈”的旅游总收入为338.79亿元,仅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33.7%,旅游潜力尚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

目前,旅游产业竞争力缺乏公认的评价指标体系,但从综合的角度衡量旅游产业竞争力已经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评价指标中不仅仅只包括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指标,也包括其他与旅游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本文将结合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从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旅游地域两大类别构造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分析“鄂西生态圈”内各城市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部分学者提出的评价指标,如星级宾馆服务能力等很难获得较客观的数据,因此,本文在选择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式的指标时,还必须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鄂西圈”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用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反应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具体指标包括国内旅游人数等12个指标。根据王兆峰的观点,旅游地区的相关经济、社会状况是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发挥的重要保障,评价指标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政府政策环境。本文用地区经济社会状况来反应旅游地区基础竞争力,具体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8个指标。本文的所有数据来源于《2010年湖北旅游统计便览》、《湖北统计年鉴2010》以及各地方统计公报。

表1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部分学者使用Topsis方法处理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然而Topsis方法只能对指标进行相对排序,不能形成一种客观的评价指标。本文将采用主成分分析处理评价指标,以得到相对客观的处理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在不丢失原始数据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对原始指标进行线性变换,将多个指标通过客观加权的方法组合成少数几个反映总体情况的指标,达到消除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便于进一步分析的目的。

主成分分析的思路在于,用第一个线性组合F1的方差表示包含的信息,如果越大,则表明F1包含的信息越多。通常情况下,往往需要若干个线性组合才能反映全部信息,且即每一个线性组合之间均不相关。因为各指标之间的计量单位不一致,必须利用SPSS对上述20个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利用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KMO测度和巴特利球检验,以检验这些数据是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如果检验结果表明这些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①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82635,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794.072,Signi=.0000则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一般而言,主成分分析法要求提取因子的主成分的特征根大于1。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出了特征根大于1的两个主成分,这两个主成分可以解释总方差的92.139%,而且根据因子分析初始解的情况,两个因子对每个指标的解释都超过了80%,②限于篇幅,本文没有给出因子初始解的数据。因此提取两个因子是合适的。

表2 主成分提取情况

但提取的初始主成分往往没有实际意义,需要进行正交旋转,③旋转方法为方差最大化旋转。以使因子具有命名的解释性,并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旋转后因子得分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F1在旅游产业发展指标上的得分较高,而F2在经济竞争力指标上得分较高,因此可以认为F1可以解释为旅游产业发展系数,F2为经济竞争力系数。根据上表得分,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各城市的竞争力排名情况:

表4 “鄂西圈”各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排名

四、结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一)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上文的评价结果,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各地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得分差距较大。

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鄂西圈”中的八个城市在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得分上差距较大,得分最高的城市是宜昌,得分20.84,而得分最低的城市荆门仅得到了6.49。这表明“鄂西圈”内城市之间的旅游产业发展并不均衡。这种差距尤其体现在F1上,宜昌的旅游产业发展得分是荆门的10倍多,尽管宜昌旅游产业发展得分较高主要原因在于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三峡风景区在宜昌,但是荆门也有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而且这两类旅游景点的风格并不相同,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这说明鄂西圈内部分城市的旅游产业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地方旅游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根据表4的排名,综合来看,除宜昌和荆门外,其他城市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得分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并无直接关系,如恩施的旅游竞争力排名第2,但其经济排名却在“鄂西圈”8个城市中排名第8。这说明部分圈内城市的旅游竞争优势与经济优势的联系不够紧密,既反应了经济状况未能很好地带动当地旅游竞争力的提高,也说明地方旅游竞争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以转化成经济发展的动力。

3.主成分中指标得分差异显著。

根据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代表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成分F1中,X1和X3的系数均明显高于X2和X4的系数,这表明目前“鄂西圈”的旅游竞争力主要依靠于国内市场而不是国际市场。在代表地区基础竞争力的主成分F2中,X13、X15和X19的得分也较高,这三个指标分别代表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和人均GDP。这说明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在地区基础竞争力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而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也从侧面反应了各城市的旅游配套服务的竞争力。

(二)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例,对圈内各城市的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鄂西圈”内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差距较大,而且旅游竞争力尚有进一步发掘的空间。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几点政策建议:

1.继续挖掘圈内城市旅游资源潜力。

城市旅游资源竞争力不足的直接原因在于部分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旅游产业竞争力得分较低的荆门和荆州中,既有明显陵等世界文化遗产,也有马山民歌等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因此挖掘圈内各城市旅游资源潜力对于提高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征询。首先需要对各城市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可以参照相关标准,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遗产类、生态文化类等。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相应的旅游推广与宣传。同时还要做好相关旅游资源的保护,确保旅游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2.推进旅游产业集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旅游竞争力的提高不仅要依靠旅游核心资源,还需要发展旅游相关产业予以配合。以旅游资源为核心层,以旅游六要素衍生出的相关产业为第二层次,包括生态农业观光业、生态采摘业、旅游地产业、休闲娱乐业、会展业、电瓶车制造业;以种子库、基因产业、生态保健医药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即为第三层次;由生态能源产业、文化传播业等边缘产业构成的第四层次。通过产业集聚,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发展结构,充分发展旅游竞争力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3.将旅游竞争力转变成经济发展的动力。

目前,“鄂西圈”内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与城市经济实力并不协调,旅游产业竞争力并未切实转换成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要大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强重点景区建设,针对旅游特色资源,要积极开发专题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加强旅游配套设置建设,以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产业的开发,提高旅游产业在地方经济中的比重。

[1]Ritchie JR B,Crouch G I.The competitive destination:sustainability perspective[J].Tourism Management,2000,21(1):127.

[2]SALAH S H.Determinants of Market Competitiveness in 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Tourism Industry[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0,38(2):239-245.

[3]Chen J,M Uysal.Market positioning analysis:a hybrid approach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29):987-1003.

[4]Teresa Garín Mu oz,German demand for tourism in Spain[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 (1):12-22.

[5]Nancy Gard McGehee,Fang Meng,Yodmanee Tepanon.Understanding Legislators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The Case of North Carolina,USA,1990 and 2003[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684-694.

[6]Melphon Mayaka,John SAkama.Systems Approach to Tourism Training and Education:The Kenyan Case Study[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298-306.

[7]万绪才,李刚,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J].经济地理,2001,(15).

[8]宋咏梅.基于业绩指标的中国省区旅游业竞争力测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

[9]张梦.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与方法选择[J].旅游学刊,2007,22(2).

[10]朱应皋,万绪才.全球旅游11强(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5).

[11]王兆峰.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经济管理,2009,31(8).

[12]马勇,何莲.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空间维解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5).

F127(263)

A

1003-8477(2011)09-0057-04

徐清海(1971—),男,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田强,(1968—),男,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本文是湖北省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产业整合与管理系统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0DEA027

责任编辑 郁之行

猜你喜欢

鄂西竞争力旅游
鄂西高速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
数字化视频监控技术在鄂西高速中的应用浅析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沪渝高速鄂西段隧道LED照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旅游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