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咨询技术对自杀未遂者应付方式的影响1)

2011-11-07张建娟浦晓珍吴海峰

护理研究 2011年33期
关键词:应付心理咨询问卷

张建娟,浦晓珍,吴海峰

心理咨询技术对自杀未遂者应付方式的影响1)

张建娟,浦晓珍,吴海峰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技术对自杀未遂者应付方式的作用。[方法]经急诊抢救后收住院的100例自杀未遂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常规医疗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由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由护士进行心理护理。两组在心理干预前及出院后1年均进行应付方式问卷测评。[结果]研究组心理干预后应付方式问卷成熟因子(解决问题、求助)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不成熟因子(自责、幻想、退避)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咨询技术会积极的影响自杀未遂者的应付方式,促进心理健康,预防再自杀。

心理咨询技术;自杀未遂;应付方式;心理干预

心理学认为,应付是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评价为加重或超过其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的要求而作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与行为努力,应付在应激刺激和身心健康之间起着相当重要的中介作用[1]。在自杀未遂者群体中,更多应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2]。应付方式不成熟,病人容易产生紧张、抑郁情绪,从而导致再次自杀的发生。因此,在自杀未遂者挽回生命后,需要心理干预,使他们渡过心理危机,提高应付方式,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100例自杀未遂病人进行心理干预,用应付方式问卷来评价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经宜兴市某医院急诊抢救后收住院的100例自杀未遂病人,按住院号尾数分组,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16岁~91岁(54.2岁±11.3岁);初中及以下31例,高中及以上19例;自杀原因:家庭纠纷17例,婚姻问题19例,久病及经济困难9例,工作受挫5例。病人及家属均自愿接受调查。对照组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21岁~80岁(51.2岁±12.1岁);初中及以下28例,高中及以上22例;自杀原因:家庭纠纷16例,婚姻问题20例,久病及经济困难7例,工作受挫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自杀原因等方面比较(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心理调查工具及方法 采用肖计划所编的应付方式问卷[3]共含有48条。应付方式问卷把应付方式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共9个因子。其中,解决问题、求助表示成熟型应付方式,退避、幻想和自责表示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合理化表示混合型应付方式[4]。它可以解释个体或群体的应付方式的类型和应付行为的特点,比较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应付行为差异,并且不同类型的应付方式还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成熟的程度。量表评定在病人中毒症状好转、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由研究者一对一进行交谈,把总的评分方法和要求向病人交代清楚,在自愿的基础上由病人个人或家属协助完成答卷。病人出院后1年再次进行应付方式问卷。并随访2年,观察其自杀情况。

1.2.2 心理干预方法 两组在常规医疗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的病人根据应付方式问卷结果,由心理咨询师采用罗杰斯受助者中心疗法和埃利斯理性情绪行为治疗。对照组的病人由临床护士进行心理护理。

1.2.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6.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年龄、应付方式问卷评分)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用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计数资料(性别、文化、自杀原因)用频数、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用χ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应付方式问卷评定结果

2.1.1 自杀未遂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理干前预应付方式问卷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自杀未遂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前应付方式各因子评分比较 分

2.1.2 自杀未遂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后(出院1年)应付 方式问卷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自杀未遂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后(出院1年)应付方式问卷评分比较 分

2.2 随访结果 研究组50例自杀未遂病人随访2年有1例自杀未遂。对照组50例病人随访2年有6例再次发生自杀行为,且有1例自杀成功。

3 讨论

3.1 自杀未遂者多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 应付方式分为成熟型、不成熟型、混合型3种。通过表1可以发现,自杀未遂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前应付方式各因子评分比较没有差异,且成熟因子(解决问题、求助)得分较低,而不成熟因子(自责、幻想、退避)得分相对较高,说明自杀未遂者多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这与文献报道一致[2,5]。不成熟的应付方式,是导致病人的发生自杀行为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有自杀风险者应采用干预,以提高他们采用成熟应付方式的能力和技巧。

3.2 心理咨询技术积极影响自杀未遂者的应付方式 运用心理咨询技术采用先评估病人的应付方式,针对病人的应付方式的特点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后研究组应付方式成熟型因子(解决问题、求助)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合理化因子两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不成熟型因子(自责、幻想、退避)得分低于于对照组(P<0.01),随访2年研究组发生自杀行为数量少对照组。罗杰斯受助者中心疗法:通过咨询师与病人之间形成非常适宜的心理环境和气氛使病人自我变得较为协调,更加信任自己,变得更适应,愿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4]。埃利斯理性情绪行为治疗:埃利斯(Ellis)认为,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评价,认知与信念,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根据埃利斯的ABC理论对病人进行心理诊断、领悟、修通和巩固治疗,帮助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通过4阶段治疗,运用认知技术、情绪技术、行为技术、达到帮助病人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通过上述心理咨询技术使自杀未遂者自我理解、自我指导和自我治疗,从而促使自身改变,病人的人生态度积极改变,减少他在生活中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倾向,建立起成熟的应付方式。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对自杀未遂者进行心理干预,能积极影响自杀未遂者的应付方式,促进心理健康,预防再自杀。

[1]俞磊.应付的理论、研究思路和应用[J].心理动态学,1994,17(3):169-171.

[2]沈启莹,梁巍,周慧芬,等.自杀未遂妇女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应对方式比较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8,20(4):216-218.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31-35;101-103;109-115.

[4]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21-129;103-118.

[5]徐东,张学立,李献云,等.自杀未遂者出院18个月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2010,36(3):557-160.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echniques on coping style of suicidal attempt people

Zhang Jianjuan,Pu Xiaozhen,Wu Haifeng
(People’s Hospital Yixing City,Jiangsu 214200 China)

R473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1.33.015

1009-6493(2011)11C-3052-02

1)为无锡市科技局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编号:CSZ00972。

张建娟(1969—),女,护理部副主任,副主任护师,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本科,工作单位:214200,宜兴市人民医院;浦晓珍、吴海峰(通讯作者)工作单位:214200,宜兴市人民医院。

2011-05-12)

(本文编辑 吕佩)

猜你喜欢

应付心理咨询问卷
Task 6
The Most Beautiful English Sentences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问卷网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CBTC系统是否可以应付复杂的铁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