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醉心科研 “豆”志昂扬——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喜研究员

2011-11-06廖潇莎

科学中国人 2011年23期
关键词:课题组基因组生物学

本刊记者 廖潇莎

醉心科研 “豆”志昂扬
——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喜研究员

本刊记者 廖潇莎

作为生物产业的重点技术之一,基因工程的发展正成为新的热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之一《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生物产业要完成10000种微生物、100种动植物组基因测序、发现约500个新的功能基因、转化应用5个以上有重大经济价值的基因或蛋白。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有幸采访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喜研究员。日前,刚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的田志喜正带领他的课题组开展大豆功能基因组的研究。

“1997年获河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2000获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博士学位。2007-2010年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后,2010-2011年普渡大学Research Geneticist,2011年四月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工作”。

十几年的经历,就被田志喜这几句不加任何修饰的句子勾勒出来,语气不紧不慢,似乎一切都那么平常,惊不起任何波澜。只有在提到他的研究课题和他的团队时,他来了兴致。

大豆起源于中国,已有5000年历史,是蛋白质最丰富最廉价的来源。在今天世界上许多地方是人和动物的主要食物。然而,正是这营养丰富又廉价的大豆,我国每年却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田志喜和他的团队紧紧围绕大豆功能基因组这个课题,就是为了提高我国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减少进口。因此,任重而道远!

“功能基因组学利用结构基因组所提供的信息和产物,发展和应用新的实验手段,通过在基因组或系统水平上全面分析基因的功能,使得生物学研究从对单一基因或蛋白质的研究转向多个基因或蛋白质同时进行系统的研究。这是在基因组静态的碱基序列弄清楚之后转入对基因组动态的生物学功能学研究。”

“我们课题组将结合比较基因组分析方法,利用关联分析、图位克隆和转基因手段对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网络调控系统进行系统分析,揭示调控大豆种子发育、植株形态建成以及品质形成的内在机制,为大豆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田志喜的研究团队包括了涉及基因组学、统计学、分子生物学等不同领域的青年科研人员。如此多元化的团队,只有在有效合理的协作下才可以完成大豆功能基因组这个综合的课题。“没有完美的个

科人,却有完美的团队”。因此,田志喜课题组更注重研究团队的建设。他们的团队年轻而有特色,在实验室里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实验仪器和数据库管理平台显得井井有条;在实验室墙上一张以“SWEET HOME”为每句首字母的英文《实验室规则》更是体现了一种别样的课题组文化。为了让实验室更好得和国际化接轨,使得团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他还特意聘用了国外的研究人员做博士后,在实验室实现以英语交流为主的学术环境。

“我们要把实验室建成一个所有成员的家,每个成员都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都为这个家的发展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发展了,实验室才可以真正的强大。回来短短的时间里,最让我欣慰的是,我们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很团结,都发扬了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好品质。我相信他们的付出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你有多大的能力,这里就有多大的舞台”。这是团队成员的一个共同感受。这里的科技创新环境让每一个年轻人感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很大,对于他们来说,这里是“只要想干事,在这里就能干成事”的地方。

如今,这个年轻而富有特色的科研队伍在田志喜的带领下,正在大豆功能基因组事业上辛勤耕耘,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田志喜和他的课题组定能交出一份绚烂多彩而又沉甸甸的答卷。

猜你喜欢

课题组基因组生物学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基层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太原科技大学图形图像与计算机视觉课题组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科学家找到母爱改变基因组的证据
血清HBV前基因组RNA的研究进展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