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亚波:现代科技创造美好新生活
2011-11-06廖潇莎
本刊记者 廖潇莎
董亚波:现代科技创造美好新生活
本刊记者 廖潇莎
莫高窟,会让您想到什么?是美轮美奂的“飞天”图案,还是经过千年岁月的浸蚀如今仍然栩栩如生的佛祖雕塑,又或者是气势宏伟的敦煌建筑、色彩明艳的彩塑艺术?但您可曾想过,关于这一切给人类带来的视觉享受、文化传承,都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守护”。
关注新闻的人,或许对近一年前一条关于莫高窟的新闻还有印象,报道称我国古代文明的艺术瑰宝——敦煌莫高窟有了一个新的保护武器:在莫高窟的接待部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台名叫“敦煌莫高窟微气象监测系统”的仪器,它可以实时记录着每个洞窟的湿度、温度、二氧化碳值和游客数量。当监测系统上某个洞窟的二氧化碳值超过一定的警戒线时,工作人员会立即将这个洞窟关闭,撤出这个洞窟内的全部游客,尽可能地避免石窟壁画遭受氧化腐蚀。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董亚波副教授就是主持研发这一“高新武器”的科技骨干之一。2002年8月,董亚波在浙江大学获得计算机应用工学博士学位,而后他选择留在学校继续自己的科研之路。作为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所的一员,他在无线传感器网络、VANET与智能交通、网络安全、嵌入式系统等方面执着研究。
敦煌莫高窟微气象监测系统是董亚波在参与有关无线传感器网络项目的时候研发的一套实用系统。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董亚波做了长时间的累积。重点开展了低功耗低成本无线传感网节点与低功耗无线图像传感器节点的体系结构、低功耗无线自组网技术、无线低功耗宽带数据传输技术等研究开发工作,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得到了“973”计划项目“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国家指南针专项计划“物联网在敦煌莫高窟保护和开放利用中的应用研究与示范”、唐仲英基金项目等多个基金项目的资助。在上述研究工作基础上,他和他的同事共同研发出的无线微环境监测系统已经在文物保护微环境监测、农业温室环境监控、室内环境监控等多个项目中得到应用。其中,在敦煌莫高窟微气象监测项目部署实施了200多个无线环境传感器,并已连续运行多年,是全国乃至全球较早的大规模长期实际运行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得到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并正在向全国重点文化遗址单位推广。该项目采用物联网技术,对莫高窟保护与利用的全方位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解决了文物保护基础数据缺乏的问题;建立了莫高窟游客流量与洞窟保护利用之间的数学模型,进行洞窟保护和利用的综合决策和优化调度;形成系列化体系化的文物保护新技术、设备、系统、标准规范等,为重大文化遗址的保护和
科利用开创出一种新的模式和手段。
您相信么?有朝一日,车辆在高速移动中可以实现路况感知、主动避碰、行车风险预警、车上人员互联网访问等丰富的车辆安全与网络应用?这是董亚波等一批计算机应用科技人员又一吸引人眼球的技术研究方向之一。虽然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他们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在VANET与智能交通研究方面,他们已经重点开展了车间网络互联、车辆运行状态采集与预警、碰撞预警等车辆主动安全防护技术、道路与停车场交通信息采集与智能处理等研究开发工作,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得到了“863”计划项目“面向汽车安全的车辆网络体系结构和组网技术研究”、浙江省教育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基于无线传感网的智能交通车流量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等多个基金项目的资助。已经形成了车辆信息采集与无线交换系统、车辆主动安全防护系统、无线路况信息采集系统、无线停车场与停车泊位监控管理系统等多个车辆网络与智能交通应用系统。
目前,董亚波已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录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6篇。在传感器网络领域的顶级期刊Sensors等上均有论文发表/录用。拥有国家发明专利5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高科技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时尚环保、健康舒适。董亚波等一批科技人员所取得的成果,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生活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