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我国竞技制胜科学研究的动向
2011-11-06李飞腾
李飞腾
(莆田学院体育系,福建莆田 351100)
30年来我国竞技制胜科学研究的动向
李飞腾
(莆田学院体育系,福建莆田 35110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归纳和演绎法,在简要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对竞技运动制胜问题的认识概况的基础上,着重就1980-2009年的30年间我国对竞技运动制胜的科研论文进行统计与时空的动态分析,以期把握住我国对竞技运动制胜研究的动向,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探求努力的方向。结果显示:30年间我国对竞技运动制胜研究论文数量由少及多,数量变化与奥运的周期息息相关;研究涉及的竞赛项目随时代的推移不断拓展,但覆盖面较窄,且大多为我国竞技优势项目,很多竞赛项目有待于开发研究;对竞技运动制胜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研究重心逐渐深入到制胜原理层的内核,且有不断细化、深化的趋势。
竞技制胜;运动竞赛;制胜研究
1 前言
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是竞技运动的两大支柱,运动训练是提高竞技运动能力的过程,运动竞赛则是展示竞技运动水平的过程[1]。它们共同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取胜,而这“取胜”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制胜”的过程[2]。在竞技运动中如何制胜的问题,历来是国内外运动训练学和运动竞赛学专家、学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他们毕生努力追求的目标。
我国对竞技运动制胜的问题逐渐开始有研究应该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至今的30年间,我国对竞技运动制胜科学研究的现状及研究趋势如何,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探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通过中国知网,从1980年至2009年的30年间,以篇名检索含有“制胜”、“致胜”、“取胜”的有关科研论文(含研究生学位论文),并剔除与竞技运动项目(本文以全运会、亚运会、冬季奥运会、夏季奥运会上举行的比赛项目为蓝本)无关的科研论文,共168篇,以及在题名无“制胜”一词,但论文却主要是对制胜这一主题问题进行论述的研究论文3篇,共171篇(连载的科研论文以1篇计)的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筛选并收集与本研究相关资料,为进一步的分类整理提供第一手材料和相关依据。(2)数理统计法。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对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按科研论文的时间、项目归属、主题内容3个方面分别予以归类整理,运用Excel工作表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出相关图表。(3)比较分析法。对论文数量、所涉的竞赛项目和主题内容的时空特征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并加以分析,以获取我国对竞技运动制胜科学研究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信息。(4)归纳和演绎法。在数理统计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我国对竞技运动制胜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性动态信息,并由此演绎得出与之相关的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研究论文的数量反映了研究的规模,论文的时空特征则反映了研究的速度和热度。对30年来我国竞技制胜研究论文的数量及其时空特征的研究,可以总体把握住我国对竞技制胜研究的规模,及其研究的速度和热度。
3.1 30年来我国对竞技运动制胜研究的数量及其时空特征
经调查研究发现:(1)从论文数量及其变化特征来看:30年间我国对竞技运动制胜研究论文的数量共有171篇,每年平均5.7篇。其中最少的为0篇(1980年、1982年、1983年和1987年),最多的达到30篇之多(2007年)。在2003年之前(除了2001年为9篇外)其余的各年均在5篇(包括5篇)以下,说明此前我国对竞技制胜研究的总体规模较小,而2004 -2009年研究规模急剧扩张,尤其是2005-2009年的5年间,论文数量达到了104篇之多,约占30年间全部论文数量的60%之多。30年间我国对竞技制胜的科研论文数量所形成的折线图,呈现出逐渐盘升之势,犹如“卧龙展姿”。总体呈现出以奥运周期为区间的波浪式增长,即每逢奥运年(即1984、1988、1992、1996、2000、2004、2008年),竞技制胜的论文数量在不同程度上均表现为下降趋势,而在每逢奥运年的前3年,论文的数量则出现不同幅度的递进增长,且在每一奥运周期区间总体上也显递进上升之势,其中在第23届至第27届奥运年之前的3年期间的上升幅度较小,尤在第28届出现上升幅度最快,第29届后又相对出现回落。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对竞技制胜的研究热情与奥运周期息息相关。(2)从论文数量的时空特征来看:30年来我国对竞技运动制胜的研究呈现出较为明显阶段性特征,大致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1980-1989年)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对竞技运动制胜的科研论文总共只有11篇,说明了在这期间虽有关注,但在研究的规模和速度上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1990-1999年)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的科研论文有28篇,体现在研究的规模和速度上有所发展,说明了在此期间对竞技运动制胜的研究逐渐得到关注和重视,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第三阶段为21世纪初叶(2000-2009年)的相对成熟阶段。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和积淀,到了这一阶段我国对竞技运动制胜的科研论文达到132篇,不仅在研究的规模上,而且在研究的速度和热度上都得到前所未有的超越和提升,并逐渐走向成熟。
3.2 研究论文涉及的对象及其时空特征
为了保留研究对象的原来面貌及进行本研究的需要,采用:有具体标明的竞赛项目,以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的竞赛项目划分的惯例为蓝本,按大项(SPORT)、分项(DISCIPINES)和小项(EVENT)[3]进行统计;无具体标明的竞赛项目按项簇、项群、项类、项系(指的是研究对象为宏观层面的竞技运动)及其它类进行归属统计,并按不同的年代分别予以统计(见表1)。
表1 不同年代竞技运动制胜论文涉及研究对象的分类及其频数统计(单位:篇)
表1显示:(1)从涉及研究对象的总体及变化上看:30年来我国对竞技运动制胜的研究,有具体标明的竞赛项目主要涉及18个大项(其中在全运会、亚运会上和冬奥会上设项的各1个大项)、5个分项、12个小项;没有具体标明竞赛项目主要涉及长距速滑和短道速滑(冬奥设项)2类,难美、隔网对抗和投射竞技3个项群,球类、集体项目和划船项目3个项类,以及作为宏观层面的竞技运动及3个其它类。显然,竞赛项目主要为以奥运会上的设项及其派生类的研究为主,冬奥会上的竞赛项目及派生类的研究较为薄弱,其覆盖面较窄,很多竞赛项目及其由此引发的各种派生类的制胜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拓展。同时,可以发现,所关注的对象除了足球、自由式滑雪(冬奥项目)不是我国竞技优势项目之外,其它所关注的竞赛项目或是大项、分项或是小项,均为、或曾为某一特定时期我国竞技的优势项目,所涉及的相关项群、项簇的研究也是基于优势项目而受到关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专家、学者对于竞技优势项目的关注和偏爱的程度。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我国关于竞技运动制胜的研究仍主要停留在对我国竞技优势项目的关注上,而对我国一些潜优势项目、劣势项目进行的拓展性研究重视程度不足。(2)从涉及研究对象的时空特征上看:20世纪80年代只有4个,20世纪90年代增至16个,进入21世纪扩张到43个。可以看出,30年来我国对竞技制胜研究论文涉及对象的数量随着年代的推进,经历了一个由少及多、“前冷后热”、逐渐扩散的过程。论文的篇数的多少反映了对研究对象的关注程度,而研究对象的变化可以看出各年代对竞技制胜研究关注的侧重点。80年代主要关注足球、乒乓球、宏观竞技运动等方面的研究,90年代主要关注对象则转移到宏观竞技运动、排球、乒乓球等方面的研究上。进入21世纪研究范围及侧重点都有扩大,涉及的对象转移到了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体操、羽毛球、武术、田径优势项目、宏观竞技运动、武术技击等(见表1),关注的研究对象逐渐向我国竞技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转移。
3.3 科研论文涉及的主题内容及其时空特征
科研论文所涉及竞技运动制胜的主题内容,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我国对竞技运动制胜问题的认识过程。依据谢亚龙(1992)在《中国竞技优势项目制胜规律》一书对竞技体育的构成系统及其关系论述,该书认为竞技运动制胜系统的运行也包括制胜原理、制胜决策和制胜实施三个层面。
30年来我国对竞技运动制胜研究的主题内容,主要集中在:(1)从总体的数量上看,总体研究的规模呈现由制胜的核心层次到表层递减的格局,主要集中在对制胜因素、制胜归因及对策、制胜规律(制胜原理)这3个方面的研究,其科研论文数量位居前3位,分别有52篇、39篇和31篇;其次是从技战术、战略和策略、谋略、心理等层面对竞技运动制胜进行研究,其论文的数量分别有14篇、10篇、8篇和6篇;再次是对竞技运动制胜系统、制胜与选材、制胜决策及其它层面(如制胜因素的分类、制胜的机制和制胜的技术评估体系方面)的研究,其科研论文数量分别为4篇、3篇、2篇和3篇。(2)从时空上看,30年来我国对竞技运动制胜的研究经历了从制胜的表面层逐渐向核心层的挺进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虽然对竞技运动制胜的科研论文数量较少,较多涉及较为表层的制胜的谋略、技战术制胜和制胜的心理等方面的研究,直到1989年邱钟惠等的《对我国乒乓球运动项目制胜规律的探讨》一文及刘建和的《运动竞赛的基本特征与制胜系统》一文才有了涉及竞技运动制胜系统构成中较为深层次的研究;到了20世纪90年代,研究范围有所拓展,科研论文的数量增加了,研究的重心也转移到对制胜因素、制胜规律、技战术制胜和制胜的战略、策略等方面的较为深层次的研究上,涉及到了竞技制胜系统构成中的中间和核心层次;进入21世纪,对竞技运动制胜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的面进一步得到了扩展,科研论文的数量上也急剧增加,且有不断细化与深化的趋势。
4 结论
4.130年来,我国对竞技运动制胜科研论文的数量由少及多,历经了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90年代的积淀,在21世纪实现了量上的跃进,科研论文的数量变化与奥运周期存在一定相关性。
4.2研究涉及竞赛项目的数量随着年代的推进逐渐增加,但与重大赛事上的设项数量差距较大,且大多曾是或现为我国的竞技优势项目,很多竞赛项目、项群的制胜研究有待于开发、拓展与深入。
4.3我国对竞技运动制胜规律的认识经过了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研究的重心逐渐深入到制胜原理层的内核,且有不断细化与深化的趋势。
[1]王蒲.运动竞赛方法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3.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89.
[3]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 baidu.com/view/16667.htm,2008-08-24.
Trend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 Chinese Competitive Victory in Recent 30 Years
Li Feiteng
(Departmentof P.E.,Putian University,Putian,351100,Fujian,China)
Based on the overview of Chinese knowledge of the competitive victory before the 1980s,the paper focuseson the statistical and space-time dynamic analysisof the research papersabout competitive victory between 1980 and 2009with the help of documentation,mathematical statisticalmethods,comparative analysis,inductive and deductivemethods,hoping to follow the trends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to competitive victory and explore the guidance for the future in-depth study.The analysis shows: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Chiese Competitive Victory in recent 30 years the gradual increase in the numberof paper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creaseof Chinese competitiveoverall level and the cycleof the Olympics;research projects related to the race go on continuously expanding with the times,but narrow coverage still exists,and what’smore,most research projects are Chinese competitive advantage projects,which are craving for further development;as the understanding of competitive victory goes from a perceptual to the rational process,the study shifts its emphasis to the core layersof the winning principle and has a growing trend towards refinement and deepness.
competitive victory;athletic contest;victory research
G808
A
1672-1365(2011)01-0011-03
2010-05-19;
2010-06-04
李飞腾(1971-),男,福建莆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