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率逆F类功率放大器设计

2011-11-04邓正森

大众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集电极电路设计谐波

邓正森 陈 羽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高效率逆F类功率放大器设计

邓正森 陈 羽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高功率放大器效率一直以来是功放设计力求突破的方向之一。文章采用逆F类设计方法,深入分析了逆F类工作原理及设计重难点,给出了设计实物及测试结果。在平均功率输出30W情况下,效率较AB类功放提高8%。

功率放大器;逆F类; 高效率;线性度

(一)逆F类功率放大器原理

F类功率放大器就是基波和谐波负载阻抗用短路端阻抗和开路峰值来控制器件集电极(或漏极)电压和电流波形,以得到最大的效率。通过使用具有无耗传输线与具有无限品质因数的谐振回路相串联来实现集电极方波电压和半正弦波电流波形。工作于理想F类的放大器具有100%的集电极效率。

逆F类功率放大器具有与F类功率放大器相反的电压电流波形——方波电流与半正弦波电压,如图 1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最大输出电流波形幅度较小,减小了由于寄生电阻引起的两端电压以及集总参数电感上的损耗。

图1 逆F类的理想电流和电压波形

逆F类功率放大器基波电流和电压分量分别由下式确定:

基波功率如下:

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逆F类集电极效率可达100%,因为电流和电压之间无交叠部分。100%理想集电极效率下的器件集电极阻抗条件必须是

理想逆 F类功率放大器不能仅用一段传输线提供电压三阶和高阶奇次谐波短路终端,这一点与传统 F类功率放大器仅用一段传输线实现偶次谐波短路终端不同。图2为逆F类等效输出阻抗峰化电路。

图2 等效传输线匹配电路

逆F类基频分量下传输线的电长度,如下式所示:

公式(1)给出了理想F类工作的电压与电流波形。由傅里叶分析可知奇次谐波的总和构成了方波电压,基波和偶次谐波的总和近似为半个正弦电流形状。时域上没有交叠的电压、电流波形决定了100%集电极效率。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实际F类和逆F类功率放大器输入输出匹配电路设计时,很难实现对超过三次的谐波进行合理的短路或峰化设计。

(二)逆F类功率放大器的仿真设计

1.输入匹配电路设计

根据FREESCALE公司MRF7S27130的技术资料,在ADS仿真软件中进行 SOURCE-PULL 仿真获得最佳源阻抗ZS=4.2+j*0.8 。输入匹配仿真电路设计及S参数仿真如图3、图4所示:

图3 逆F功率放大器输入匹配电路

图4 输入匹配电路S参数仿真

2.输出匹配电路设计

根据逆 F类功率放大器的原理,输出匹配电路设计是关键。根据MRF7S27130的技术资料及LOAD-PULL技术确定最佳负载阻抗ZL=2.76+j*4.084。同时要通过短支截线实现偶次谐波开路及奇次谐波短路,以达到晶体管漏极输出电压半正弦波及漏极输出电流方波的目的。由于晶体管的工作于2.6GHZ频段,各次谐波均有较的频率,力争做到对其二次谐波及三次谐波的控制。仿真过程中要通过 SMITH-CHART准确控制二次谐波点开路,三次谐波短路。图5、图6和图7是仿真电路图及仿真结果:

图5 逆F类功率放大器输出匹配电路

图6 输出电路S参数结果

图7 输出电路S参数Smith Chart 结果

(三)逆F类功率放大器制作与实测结果

选Freescale公司MRF7S27130 LDMOS 管,基板选材罗杰斯-4350,介电常数 3.48,板厚道 0.508mm,铜厚 0.05mm。为了增强功率放大器的散热及良好的接地性能设计纯铜底座一个。

输出匹配电路及栅极偏置将是逆 F类功率放大器调试的重难点所在,为此设计者务必反复实验以获得逆 F类放大器的最佳性能参数。以下图表是逆 F类放大器的实物图及测试结果。

图7 逆F类放大器实物

图8 AB类与逆F类漏极效率比较图

图9 AB类与逆F类二次三次谐波抑制比较图

(四)结论

通过仿真及实物验证,在大功率输出情况下逆 F类功率放大器获得了比AB类功率放大器高的效率。但大功率开关模式放大器都带来线性度较差的问题,这需要设计都在线性度与效率之间做出权衡。

[1]Doherty W H..A new high efficiency amplifier for modulated waves.Proc. IRE, vol.24, Sept. 1936,pp.1163-1182.

[2]张玉兴.射频微波功率放大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2.A.Maekawa,T.Yamamoto,E.Mitani and S.Sano.A 500 W Push Pull AlGaN/GaN HEMT Amplifier for L-band High Power Application.2006 IEEE MTT-S International Microwave Symposium Digest,pp.722-725.

TN722.7+5

A

1008-1151(2011)04-0018-02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大功率射频发射前端需求的提高,加剧了通信系统线性度与效率之间的矛盾。虽然当前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GaN HEMT 以及HBT晶体管开始在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 ,但因其昂贵的价格、稳定性、偏置电压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还未成为主流设计产品。LDMOS 晶体管作为当前主流功率放大晶体管,功率等级也不断提高。随着输出功率的提高,要求设计者采用合适的放大结构在功率回退的基础之上维持线性度与效率之间平衡,诸如:DOHERTY 结构等。

本文采用LDMOS晶体管,设计逆F类功率放大器,在维持一定线性度的情况下提高效率达8%。

2011-02-06

邓正森(1981-),男,湖北武汉人,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射频微波电路与系统。

猜你喜欢

集电极电路设计谐波
一种新型无电压折回现象的超结逆导型IGBT
集电极调幅电路仿真分析
Altium Designer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高频谐振丙类功率放大器仿真分析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
开漏输出比较器的峰值检测电路设计
电网谐波下PWM变换器的谐波电流抑制
虚拟谐波阻抗的并网逆变器谐波抑制方法
基于ELM的电力系统谐波阻抗估计
基于ICA和MI的谐波源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