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专职护士胜任力模型的构建1)
2011-11-03熊莉娟
熊莉娟,金 环,彭 昕,孙 静,王 瑛
健康教育专职护士是集专科知识、专业技能、教育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素质于一体的专业护士,是今后护理发展工作的重点指向[1]。我国近年来开始对健康教育专职护士的职能、作用、培养做了一定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探讨[2-4],但尚无国家性健康教育专职护士准入制度,缺乏指导性、纲领性、全面性的培养目标。目前采用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拔和培养健康教育专职护士,越来越受到医院护理领导层的关注和重视[5]。鉴此,我院从2009年11月起运用“胜任力”这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6,7],构建健康教育专职护士胜任力模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科护士长提名的办法,选取我院100名临床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工作年限≥5年;②本科以上学历;③护师以上职称。④业绩标准,根据我院护士的工作态度、临床工作能力、护理一级控制结果、服务行为规范的落实、制度职责的执行、科研与教学能力、协作奉献精神、护士长评价、同行评价9个方面设定分值100分,85分~100分为业绩优秀者,60分~84分为业绩一般者。其中业绩一般者50例为对照组,业绩优秀者5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5例,女95例;年龄28岁~40岁(35.0岁±4.2岁);工作年限5年~22年(12.0年±3.6年);硕士 5例,本科95例;护师72例,主管护师28例。
1.2 方法
1.2.1 定义绩效标准 通过数据库检索,查找关于健康教育护理工作要求的文献及专著,中文文献应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 I),检索时间定为1994年—2009年,以“胜任力”“健康教育”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外文文献应用Ovid,EBSCO,Elsevier,Spring Link,Proquest数据库,检索时间定位从有电子期刊版到2009 年,以“competency”“healty education”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另外通过自制问卷,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全院9位科护士长和30位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健康教育专职护士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应具备的特征。采用德尔菲法,由护理专家小组对收集到的健康教育专职护士胜任特征进行筛选,初步建立《健康教育专职护士绩效标准》,包括3个维度21个胜任特征。知识维度:护理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健康教育知识、法律知识、人文知识、自然知识;能力维度:人际沟通能力、演讲能力、小组讨论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教育培训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研究能力;素养维度:真诚、专注、同感、尊重、耐心、乐观、自省、自信。
1.2.2 获取资料 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 event interview)获取资料[8]。通过被访谈者对自己过去执业活动中发生某些“行为事件”的详尽描述,揭示当事人的胜任力,特别是潜在的个人特质。主要访谈的内容包括:①您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有哪些;②平常您都看有关哪些方面的书籍;③您为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前都做哪些准备;④在您所进行的健康教育工作中,有哪些事情让您记忆深刻?成功事件、不成功事件各3项,请详细描述整个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时间、相关人物、涉及的范围以及影响层面。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您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对您今后工作有什么可借鉴的地方。此次访谈采用“双盲法”,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事先均不知道谁属于哪一组,每人访谈安排大约40 m in,在征得被访谈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录音。两组访谈者在访谈字数和访谈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3 数据收集 请两位护理专家,各自通过阅读文本,运用主体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提炼文本中的关键事件主题,分辨关键事件中出现的胜任特征的行为指标进行编码并记录。再将两人得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将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每一胜任特征出现的频次和等级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组的共性与差异特征。频次和等级差异采用5级评分,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0分。
1.2.4 建立模型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胜任特征频次、等级水平,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构建健康教育专职护士的胜任力模型。
1.2.5 验证模型 采用归类一致性(cotegory agreement,CA)进行评分者之间的信度检验,通过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频次与等级水平均数t检验进行样本的效度检验。
2 结果
2.1 胜任特征频次与等级水平分析 结果表明,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胜任特征频次与等级水平之间普遍有差异,见表1。在胜任特征频次中,护理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自然知识、人际沟通能力、演讲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专注、同感和尊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胜任特征等级水平中,护理基础知识、人际沟通能力、演讲能力、专注、同感和尊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次比较中仅有法律知识、自然知识、计算机使用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胜任特征频次与等级水平比较
2.2 信度检验 评分者甲的编码个数为T1=324,评分者乙的编码个数为T2=318,T1∩T2=265,CA=82.55%这说明胜任特征评价法的编码者一致性较高,本研究所用的胜任特征编码程序的可用性和操作性是较高的。
2.3 效度检验 研究对照组与观察组在胜任特征频次与等级的差异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在胜任特征频次中,两组中有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胜任特征等级评分中,两组中有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根据结果显示,法律知识、自然知识和计算机使用能力3个胜任特征稳定性较差,因此需要从健康教育专职护士胜任力模型中排除。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需求、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院服务功能的扩大,医院已经成为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健康教育也是医院的一项重要职能,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扮演关键性角色。虽然目前健康教育普及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但由于未设立健康教育专职护士岗位,临床健康教育落实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象;也有部分医院健康教育开始由健康教育专职人员实施,但各医院对健康教育护士选拔的标准不一;有的选择高年资、有丰富经验、善于沟通的主管护师;有的选择善于学习、科研能力强、善于沟通的年轻护师;有的根据护士的专业水平、性格特点、心理状况或者社会人文知识等来选择,没有一个科学、统一的选拔标准。而且各医院健康教育专职护士的培养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水平良莠不齐,缺乏公众可信度,尚属实验阶段,缺乏全国范围内的指导性、纲领性、模式性的健康教育专职护士胜任力模型和测评的研究。而本研究运用“胜任力”这一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确定健康教育专职护士所具备的胜任特征。胜任特征常用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来描述,水上冰山部分是外显胜任力包括知识和技能,即基准性胜任力,这只是对胜任者基本胜任力要求,水下冰山部分是深层次的潜在胜任力,统称为鉴别性胜任力,它对人的工作绩效起着关键作用,是区分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的关键因素[9]。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为健康教育专职护士胜任力模型共分为3个维度18个特征,显性维度包括知识和能力,知识包括护理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健康教育知识和人文知识;能力包括人际沟通能力、演讲能力、小组讨论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教育培训能力和研究能力。隐性维度为素养,包括真诚、专注、同感、尊重、耐心、乐观、自省和自信。本研究摒弃了以往对健康教育护士以工作分析为基础的培养,选拔时仅仅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外显胜任力,而是通过对健康教育专职护士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强调对护士胜任力的管理,不再强调职位说明,而是专注于如何提高护士执行护理健康教育所需要具备的专业与胜任力,而且更加关注动机、个人特质、自我概念、价值观与态度等深层次潜在的胜任力,健康教育专职护士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是立体的全面的综合描述。健康教育专职护士胜任力模型的建立,对健康教育专职护士的资质、职能、培养和考核等作了有价值的探讨,为我国健康教育专职护士准入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为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落实到实处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健康教育专职护士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既可以为医疗机构作规范健康教育专职护士业务素质测评、岗位胜任力考核、绩效管理等提供依据,还可以对医院护理团队的整体胜任力进行分析[10];而对卫生部门而言,也可以作为借鉴了解专科护士所需要的胜任力,还可以在专科护士资格考核标准的设定、资质认定、培训与考核等方面发挥作用。
[1] 王虹.设立病房专职健康教育人员 提高健康教育实效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97-98.
[2] 薛欣.护士健康教育专职化、专业化初探[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2):61.
[3] 张永梅,朱智玲,侯秀珍.设立专职教育护士 深化医院健康教育[J].中国护理管理,2009,9(8):64-66.
[4] 刘艳青,邝云莎,聂丽华,等.儿科临床设立健康教育专职护士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8(8A):2056-2057.
[5] 赵戎蓉,吴瑛,金宁宁,等.护士核心胜任力界定工具的编制和评价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485-488.
[6] Foss GF,Janken JK,Langford DR,et al.Using professional specialty competen cies to guide course development[J].The Journalof Nursing Education,2004,43(8):368-375.
[7] 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8] 冯明,尹明鑫.胜任力模型构件方法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7,9:229-231.
[9] David C McClelland.Identifying competencies with behavioral even t interview s[J].Psychological Science,1998(9):331-339.
[10] Richard S William s.Performance management[M].London: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1998: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