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航线”开拓史话
2011-11-03撰文洁文
撰文/洁文
“掘金航线”开拓史话
撰文/洁文
所谓的“北方乐土”在地理学上,很难确认一块“乐土平台”。如果真的有“平台”存在,那就是几千米深的极地海盆了。创造出“北方乐土”这个概念后,希腊人对北极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便又创造出“北冰洋”这个词。
15世纪末开始,为了能够到达梦寐以求的神秘东方,欧洲各国不仅向南寻找通往东方的贸易之路,也在试图寻找取道北冰洋到达东方的“北方航线”。那么极度严寒的冰川北极是如何被发现的?号称“掘金航线”的东北航道又是如何被开拓的呢?
发现“北方乐土”
在希腊传说中,北极地区有一片永久温暖、遍地阳光的土地,人们称它为“北方乐土”。据说公元前331年—325年间,希腊的天文学家兼航海家毕塞亚斯曾进入北极圈去寻找“北方乐土”。毕塞亚斯在北极做了什么考察,如今已经难以考证,但他的行动至少标志着文明人类向北极发起了第一次冲击。
整个北极地区是一片被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约占总面积的60%),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总面积为2100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总面积的二十五分之一。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为800平方千米,分属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这8个环北极国家。主要海域有格陵兰海、挪威海、巴伦支海和白海。著名的北极磁在西经102°54′、北纬78°12′的位置。
从16世纪开始,西方开始对北极地区进行科学勘探。最早是1496年,俄国海员穿过北角到达西欧,之后荷兰人巴伦支深入北冰洋进行勘探,英国人拜罗及巴芬则沿格陵兰岛海岸进行调查。
英国人弗洛毕歇尔在寻找前往东方的水道时,发现了弗洛毕歇尔湾。苏格兰人麦肯兹勘测了加拿大西北的北极地区,并于1789年找到失望河在北冰洋的河口。就在英国研究穿越北极的“西北航道”的可行性时,荷兰则正为试探“东北航道”忙得不亦乐呼呢。
有趣的是“北方乐土”概念并不为正统的地理学界所重视,“冰川学说”一直是学术界的主流理论。根据“冰川学说”,2万到1.5万年前整个北极圈都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那里根本就不可能有人类的活动。现代地图上北纬60度圈里有俄罗斯的大片土地,北纬80度圈上只有格陵兰岛及加拿大北部的一点陆地和一些零星小岛,再向里就是一片冰封的极地海洋。
所谓的“北方乐土”在地理学上,很难确认一块“乐土平台”。如果真的有“平台”存在,那就是几千米深的极地海盆了。“北方乐土”是下沉了还是上升了,谁也说不清楚。创造出“北方乐土”这个概念后,希腊人对北极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便又创造出“北冰洋”这个词。
掘金航线 ——东北航道
13世纪下半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千古不朽名著《马可·波罗游记》问世了,书中用“黄金铺路”、“绫罗绸缎比比皆是”等词汇来向人们描绘神秘的东方古国。从此东方便成为了无数西方人憧憬的地方。
找出一条穿越北极海域直抵中国的“东北航道”,是欧洲各国延续好几个世纪的共同追求。先是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驾船向西进军,他的此行虽然没有实现初衷,却找到了美洲这个新大陆。接下来英格兰的马丁·弗罗贝舍、挪威的巴伦支、俄罗斯的白令、英国的富兰克林等,都前赴后继地向北极海域发起了冲击,有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最后直到1878年,才由芬兰的科学家阿道夫·伊雷克率船队打通了“东北航道”,完成了西方人对东北航道的梦想。
从欧洲到太平洋一般有3条主要航线,分别经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和非洲好望角到达太平洋。这3条航线的航程最短为19931千米,最长则为26186千米,而从东北航道到达太平洋只有12456千米。假设从日本出发去欧洲,经苏伊士运河约35天,经巴拿马运河约40天,经好望角约46天,取道东北航道的话则只需22天。与其他航线相比,东北航道因为减少约一半的时间而具有巨大的经济前景。
由于要穿过北冰洋,东北航道的季节性较强。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破冰船在雷达和声呐协助下,使东北航道在夏季保持通航。到了现代随着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这条航道的潜力大增,未来值得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