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2011-11-03江苏南京王石川

观察与思考 2011年8期
关键词:慈善机构助学滋味

■江苏南京 王石川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江苏南京 王石川

诚然,如果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助学制度更完善些,又何需刘盛兰这样的人出头露面、劬劳助学?

在烟台招远市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89岁的贫穷老人刘盛兰,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得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正是这个倔老头,在贫苦交加的17年里,几乎都是依靠捡拾别人丢弃在垃圾堆里的蔬菜过活,却慷慨地将所有钱财捐给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他干的都是积德事儿,但日子却过得连要饭的都不如。”刘盛兰的亲友如是说。

耄耋之年的刘盛兰老人的壮举,不免让人想到白芳礼,那个用一辆破烂不堪的旧三轮车,推出了20年“助学神话”的老人。他们有太多相似之处,都是年迈老人,都矢志助学,都有一个良善而伟大的灵魂,如圣徒般坚韧而沉毅,都拆下肋骨当柴烧,宁肯苦自己也要帮别人

在盐碱地般的现实面前,人心容易变得粗粝化,甚至沙漠化,但总有一些感动,触动人们内心的柔软,复苏那些渐行渐远的感动。比如白芳礼,比如刘盛兰。刘盛兰的义举让不少网友沐浴了精神洗礼,纷纷感叹再也不能铺张浪费了,再也不能挑三拣四了,再也不会怨天尤人了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些感动让人醍醐灌顶,但是,也总有一种感动让人心里不是滋味。比如,刘盛兰的义举既让不少人感动,也引发了另一种层次的热议。

一是不少网友感叹,这样的人才是“共和国脊梁”。是的,刘盛兰老人尽管衰老得有些驼背,但他的精神是伟岸的,他的气质是挺拔的。更耐人寻味的是,还有不少网友认为,像刘盛兰这样的人,才有资格担当红十字会负责人,只有这样,红十字会才能用好善款,也才有公信力。当然,这是调侃之词,但谁能说调侃之中不隐喻着一定的民意诉求呢,不正说明很多人对某些慈善机构严重不满吗?

由此,笔者想起了此前网络上被热传的一个段子,“你一个为面条加不加蛋都想半天的人,给一餐上万的人捐款,你好意思么?你一个拿山寨机当手表的人,给戴百达翡丽的人捐款,你不害臊么?你一个住月租几百元出租房的人,给住别墅的人捐款,你不觉得可耻么?你一个涨价前连夜排队加油的人,给开玛莎拉蒂的人捐款,你还要脸不?”段子未必属实,但于辛辣的嘲讽之中,说出了不少人的真实心声。真不知道相关慈善机构的负责人如何看待刘盛兰,如何体味网友的嘲讽?

二是刘盛兰的行为到底该不该推崇?刘盛兰“日子过得连要饭的都不如”,却拼着一把老骨头靠捡垃圾过活,积累钱财捐助贫困学子,固然值得尊敬,但他毕竟年事已高,快90岁的人了,该享受厚实的养老保障,温馨地安度晚年了,但是他没有。从报道可知,为多点钱捐助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因为不去养老院,他可拿到每年1800元的生活补贴。老人是倔强的,但这种舍弃自己全力助学的行为是不是让人感到有些难受?17年来,他捐助了无数学子,这些学子现况如何,又是如何对待刘盛兰的?刘盛兰当然不要求回报,但是受到刘盛兰捐助的学子不能心安理得。

最关键的是,贫困学子为何如此之多,谁最该帮助?从白芳礼到刘盛兰,再到无数默默无名的善人,他们在力所能及地捐资助学,但这显然是杯水车薪。《孟子》里有句话说得好,“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也就是说,认真地兴办好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老百姓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诚然,如果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助学制度更完善些,又何需刘盛兰这样的人出头露面、劬劳助学?刘盛兰是令人感动且值得尊敬的,但总有一种感动让人心里不是滋味。但愿刘盛兰这样的老人能够少一些,晚年能够幸福一些!

猜你喜欢

慈善机构助学滋味
自由到底是什么滋味?
快速阅读理解专练
说谎的滋味很糟糕
春天的滋味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
美国2008年度十大慈善机构财务支出排行榜
Dwyane Wade—Super Swi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