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计量方法与广播电视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
2011-11-02□刘盈
□ 刘 盈
文献计量方法与广播电视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
□ 刘 盈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电大系统研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情况,从文献来源、文献作者、主要作者发文、合著情况、引用与被引、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电大系统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形成了核心研究群,但范围还不够广泛,总体也缺乏深度。
文献计量;广播电视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特别是经教育部对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两次评估,全国电大系统数字图书馆的硬、软件和资源建设与服务均获得了巨大进步,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形成了不少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的成果。本文拟通过对电大系统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探讨电大系统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能力与动态,为全国电大系统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同供同得提供参考。
笔者按照检索式:“电大+电视大学”(单位)*“图书馆*数字资源”(关键词)*“2000-2009”(时间)*“模糊(匹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里进行检索,将检出文章去除部分误检文献(非电大系统发表的或不是关于电大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的),再进行查重,共获得188篇相关文献。其中,由于大量文章没有标出作者所在部门,故本文均计算为从事数字图书馆研究的人群,或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可以直接依靠或可以进行合作的人群。
一、文献来源情况分析
笔者对188篇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献情况
电大系统员工十年来发表的有关图书馆数字化或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的文献,发文总数、电大员工独著或合著中第一著者的文章数等,均呈逐步上升趋势,特别是2005年后,经过两次评估,电大数字资源建设受到人们更多关注。
全国电大系统共有44所省级电大及数百所地市级电大,平均每年发表的有关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的文章仅18.8篇,其中作为独著或第一著者发表的年均18篇,说明电大系统在数图建设方面的研究仍为数甚少。
表1 电大系统员工独著或第一著者及在核心期刊上发文情况统计
图1 电大系统员工独著或第一著者及在核心期刊上发文情况统计
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章数呈动态变化,但十年中无明显上升,也说明电大特别是电大图书馆员工整体素质并无显著提升,整体研究能力较弱。
2.文献来源分布
电大系统(图书馆)员工发表有关数字图书馆的文章的刊物主要有四种类型:电大系统学报类、教育类、图书情报类、其它类。
发表于电大学报上的文章数超过总文章数的1/3,远高于其它类型。原因有二:一是电大系统学报所刊载文章显然与电大工作直接相关;二是电大系统学报发表相对较易。发表于教育类(主要是远程教育类)、图书情报类杂志的数量相近,各占文章总数的1/5。这恰说明电大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是涉及远程教育和图书情报两个领域的边缘性研究,相应的,从业员工必须精通远程开放教育和数字图书馆两方面的业务知识。另有1/5的文章发表于其它各种期刊,包括计算机类、档案类、管理类等,说明数图建设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表2 发表于不同类型刊物的文献统计
图2 发表于不同类型刊物文献情况
表3 刊登电大系统作者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论文3篇或以上的刊物
刊登电大系统作者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论文3篇或以上的刊物有19种,其中:有4种为核心期刊,占总数的21.1%,比总体情况低2.7%(总体为23.8%,见表1);12种为电大系统学报,占63.2%,比总体情况高28%(总体为35.2%,见表2)。说明电大系统作者发表此类论文时选择刊物有相对的集中性,但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章相对分散。《中国远程教育》刊登11篇,居首位。这与该刊主办单位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故其更易全方位关注电大系统建设发展的各方面问题直接相关。
二、文献作者情况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浙江电大从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研究能力较强,无论从发文的绝对数与相对数(即加权后发文数)而言,均居于首位。其次为:江苏电大、广东电大、湖南电大、广州电大。绝大多数文章均为独著,人均发文数为1.1,说明电大系统在数图研究中基本以单干为主,没有形成研究合力。省级以下电大发文数量说明了该省有些分校或地市级电大图书馆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今后在全国电大系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理论与实践中可以考虑发挥其作用。全国共有15所省级电大(含所属地市级电大)竟然十年内无一人从事过数图建设方面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悲哀。
表4 各省电大发表文献情况统计
三、主要作者发文情况分析
由表5可知:十年来发表过2篇以上数图建设文章的仅13位作者,而以独著或第一著者身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仅9位。他们可认定为电大系统在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将是数图建设的中坚力量。但核心作者群数量过少,且(据笔者所知)其中已有多位调离了图书馆,电大数图建研究前景堪忧。
这些文章中共有电大系统作者163位,即仅发表一篇这方面的论文有150位,这是一个长长的尾部,可见瞬间作者的比例非常高。这些作者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将是参与数图建设的重点人员。主要作者所在省份情况,与表4大体相同,相互印证。
表5 发表2篇以上数图建设方面文献的作者统计
四、合著情况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电大系统内研究数图建设的文章大都为个体行为,合作式研究仅占全部研究的1/5。在为数不多的合作式研究中,又有相当数量是两人合作的研究,校内合作和与电大系统外的合作基本持平,电大系统内各校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
表6 合著情况统计
说明电大系统整体数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较为薄弱,缺乏高层次的研究人员,且对合作式研究、特别是与校外及系统外的合作式研究,关注度过小。
五、引文分析
笔者对作者的引文与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如下。
1.文章引用参考文献情况
从表7可以看出,电大有关数图建设方面的论文的引文率为80.3%,比我国图情学平均引文率87.4%低了7个百分点;5篇及以下参考文献的占83.5%,引用10篇以上参考文献的仅5篇;平均引用参考文献数量为1篇,远低于图情平均引文数6.3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电大数图研究者不重视对该领域现有文献的充分利用,二是没有充分地标注所引文献。在今后的理论研究中必须予以关注。尽管仍不尽如人意,但引文总数呈逐渐上升趋势,这是一个喜人的现象。
表7 文章引用参考文献情况
2.文献被引情况
文献被引情况反映了该篇文献的质量高低,及对后人研究的帮助程度。从表8可以看到,超过一半的文章从未被引用过;大部分文章被引用了1至2次,占32.5%;被引5次或5次以上的仅占6.9%;最多的被引用了10次,共有三篇。这些数字均远远低于同行业论文被引用情况。
3.从文献被引看核心作者群
表9将文章被引总次数降序排列,给出数图建设方面论文被引次数较高的作者群。结果发现:上述排名与表4有重复,但排序并不十分一致。在考虑核心作者群时应把这两种情况综合考虑,取加权平均数。这一结果与电大系统图书馆从业人员变化过快有关——本文在选取研究对象时,未区分发文时间,新进入图书馆行业的研究人员近年的文献尚未来得及被引用。另外,部分作者存在较多自引现象。
表8 文章引证情况
表9 文献被引与核心作者群
4.期刊被引用情况
理论上说,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质量相对较高,故被引用概率高。但表10数据发现:被引用次数多的是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如被引9到10次的均为核心期刊文章。但约有8%的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从未被引用,约占全部的1/7;被引用1次的核心期刊文章约为全部的1/6。核心期刊上文章被引用总比例仅占全部的23.3%。因此,我们在评价文章质量时应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能纯粹以是否核心期刊为准,因为核心期刊的评价是以该刊整体情况来看,而不能笼统地认为该刊全部文章均具备较高价值。值得注意的是,电大系统学报上发文被引用较多,占全部被引文献的39.4%,这说明不少刊登在电大学报上的文章质量较高,也与电大学报刊文更符合电大系统实际情况有关。
表10 期刊被引用情况
图3 期刊被引用情况
六、研究领域分析
笔者抽取189篇文章的关键词,剔除了无实际意义的词(如意义、思考、认识等),再对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进行了归并、具体化,如:创新服务、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开放教育→远程开放教育;电大、电视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馆员、图书馆管理者、图书馆员→图书馆员;电子资源、数字资源→数字资源;信息素质、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版权、著作权、著作权保护→著作权保护;读者、读者服务→读者服务;图书馆→电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具体化)。此外,对于几篇未标注关键词的文章,笔者选取题名中的实词作为关键词。
有88篇文章直接使用了“数字图书馆”这一词作为关键词,说明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是适当的。排名较前的其它关键词有:远程开放教育(36次),电大图书馆(16次)、高校图书馆(15次)、数字化(15次)、广播电视大学(14次)、数字图书馆建设(13次)。这些说明了数字图书馆最相关的领域。
从具体项目来看,论述较多的有(按关键词出现次数排名,有并列):数字化建设、知识产权、网络环境、信息服务、信息素养、图书馆员、图书馆事业、传统图书馆、读者服务、服务创新、个性化服务、服务创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学习支持服务、远程访问、VPN、安全策略、反向代理、馆员素质、数据结构、网络安全、网络教育、电大系统、服务质量、能力培养、数图联盟、特色数据库、集群化管理等。这都是与电大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直接相关的,说明电大系统作者十分关注数图建设的实践。
表11 数字图书馆研究内容按时间分布统计
具体而言,可把这些问题归纳为三个大的方面:一般问题、具体问题和服务问题(见表11)。可知,电大系统对数图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同时平台建设也逐步关注一卡通、一站式、校外访问等问题,在服务方面也逐步由一般意义上的参考咨询等过渡到对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知识服务、功能创新、优化管理、信息素养与能力培养等方面。电大数图建设的研究强烈地表现出对教育教学越来越多地介入,和逐步由后台走向前台的愿望与能力。
总之,电大系统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形成了核心研究群。但范围不够广泛、总体欠深度。在电大系统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项目中必须扬长避短,特别要注意人才引进与培养,提高研究深度与广度,提升服务水平与层次。
[1]邱凤鸣,陈惠兰.基于内容分析的中国引文分析研究论文分析[J].情报杂志,2010,(9):25-28,66.
[2]苑彬成等.国内外引文分析研究进展综述[J].情报科学,2010,(1):147-153.
[3]魏顺平,孙鸿飞.广播电视大学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及研究群体分析研究[J].2010,(7):19-24,79.
[4]姜惠莉,冯春明,秦绍芳.正确认识引文分析及其对核心期刊的评价功能[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149-152.
[5]兰东明.基于文献计量的图书馆文献计量研究综述[J].2009,(10):74-76.
[6]张明,仲东亭.2001-2005年我国情报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07,(11):1746-1750.
责任编辑 池塘
G250
B
1009—458x(2011)03—0026—05
2011-01-25
刘盈,常务副馆长,副研究馆员,上海电视大学图书馆(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