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链》课堂教学观察述评

2011-11-02江苏马永飞

职业技术 2011年2期
关键词:玛蒂尔课外作业项链

江苏 马永飞

《项链》课堂教学观察述评

江苏 马永飞

《项链》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经典之作,选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是一篇必学课文。这篇被鲁迅先生评价为“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要求具备的高度”的名作,跨越百年,说不完,道不尽,意味无穷,成为中学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本文拟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内外作业设计三方面,对六位教师在南京市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教学《项链》一课的情况予以述评。

一、关于教学目标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教什么必须放到课堂教学的第一位来考虑。课,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所要促成学生身心变化应达到的标准、要求作出的规定和设想,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正确且明确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课堂教学目标与单元教学任务一致,与课程目标一致,这是一节好课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达到这一基本要求的好课并不多。下面是六位老师对《项链》一课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知识目标

(二)能力目标

(三)情感目标

从上面六位老师对《项链》一课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在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下,使用同一套教材,面对同样的学生,我们的教师教学相同的课文时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差别之大,显而易见。同为“能力目标”,有训练思维能力的,有学习评价文学人物形象的,有了解阅读欣赏小说方法的,有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还有训练筛选信息能力的。这暴露出我们的教师对教学目标缺乏深入思考,不能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正确地确立教学目标,随意性较大,且混淆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描述和叙写教学目标不够准确、明晰。一般来说,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有三:一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建议;二是教材里的单元教学目标;三是本课在完成单元教学任务中应当承担的使命。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是“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初步掌握欣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的方法”。《项链》一课所在的单元是这套教材的第一个小说单元,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欣赏小说作品,重点是小说的情节和人物”。《项链》一文故事安排绵密,情节起伏跌宕,结局出人意料,主人公悲剧性的命运令人感叹不已,是学生了解小说故事情节安排与塑造人物形象之间关系的绝好教材,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可读性、可教性。教学《项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从而达成单元教学目标。同时应当指出是设定教学目标,还有一个目标叙写的技术问题,有一套规范的陈述方式。表述教学目标,应体现学生主体的原则,要具体明晰、可操作,用可量化评估的描述性语句。从上面的教学目标表格来看,六位教师大都没有掌握叙写教学目标的原则以及陈述方式。

二、关于教学内容

本文选择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评述六位教师同一篇课文《项链》的教学,观察他们“先教什么,再教什么,后教什么”。用这样的方式讨论语文课堂教学,是因为“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教学内容的正确与合宜比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更重要。因为前者关系到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而这是最为关键的。

如上所述,六位教师确立的《项链》一课的教学目标,差异较大,但有意思的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六位教师都是以情节与人物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为教学重点。主要的教学重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项链》的情节与人物,让学生学会阅读小说的方法,学会自主、全面地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严老师的课。

严老师认为,《项链》的女主人玛蒂尔德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恰恰如此,玛蒂尔德也就成了经久不衰的文学形象。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们通过初步评价、探讨评价、深化评价、总结评价这些学习环节,自主、全面地评价玛蒂尔德,让学生真正学到一些知识,学会一点方法,得到一些启示。因此,严老师列举了三种关于《项链》主题和主人公性格的代表性观点,然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辨析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全面地评价人物。下面是严老师列举的关于《项链》主题和主人公性格的代表性观点及严老师给学生的思考题:(1)观点:《项链》尖锐地讽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项链》“预习提示”)思考题:你从小说里的哪些地方能看出玛蒂尔德的虚荣?造成玛蒂尔德虚荣的原因有哪些?(2)观点:玛蒂尔德显示出诚实、守信、自尊、坚韧的人性光辉。(徐胜斌,《名作欣赏》2002年第六期)思考题:小说里的哪些地方能体现玛蒂尔德的诚实、守信、自尊、坚韧?(3)玛蒂尔德的性格发生改变,前期虚荣,后期诚信、坚忍、坦然。(金传富,《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六期)思考题:玛蒂尔德的性格变化了吗?何以见得?严老师列举出关于作品主题和人物性格的不同观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将自主探究落实到文本阅读中,落实到问题的思考讨论中,尝试着自主地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阅读分析中培养了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讨论探究中提升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在质疑辨析中懂得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意义,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二,抓住小说的文眼,从概述故事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如何老师、王老师的课。

何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概述故事情节,感受小说精巧的艺术构思,提出“玛蒂尔德丢失项链看似偶然,也有必然因素,请分析其中的必然因素”这个问题,启发学生理解小说情节的设置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服务的。学生分析道:舞会上,玛蒂尔德狂热、沉迷、陶醉,欣喜若狂、忘乎所以;舞会后,她自惭形秽,慌忙逃离,慌乱中丢失了项链。这一切都是虚荣心所致。然后何老师带领学生由概述小说情节过渡到分析人物形象,抓住小说中的七个“梦想”、四个“陶醉”、一个“回想”以及舞会前后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这些关键内容来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教会学生抓住心理描写这把钥匙解读人物性格。接下来,何老师抓住小说的文眼“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提问:丢失项链这件事对于玛蒂尔德来说,是败坏了她还是成全了她?要求学生从作品中找出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何老师在点评学生的发言时指出:“成全”或“败坏”一个人的并不是一种偶然因素,偶然中包含必然性。挫折是败坏你,还是成全你,关键取决于你对待挫折的态度。何老师自然地寓德育于教学中。最后,何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人应不应该追求优越的物质条件?玛蒂尔德的追求错误吗?你怎样看待她的追求?”这些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问题,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带领学生探究小说的主题。比如郎老师以探究玛蒂尔德性格特点及其形成的根源为教学重点,应该说抓住了指向与实现教学目标关系密切的内容,但郎老师将小说置于社会政治制度下去解读,用二元对立的思维去研究作品,认为作者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这样过于简单的分析,缺乏文化层面价值观的观照,也不符合作者的原意。作品中没有讽刺的意味,更谈不上对虚荣心的批判,我们读到的是感伤,是慨叹命运之手对人的掌控。

在语文课程文化已经超越了一体化的“阶级观”,走向多元化价值观的今天,我们从文化的视角阅读小说《项链》,从人性的角度去评价玛蒂尔德这个处于十九世纪法国社会中下层的妇女形象时,我们发现我们比较认同黄定兴在《本真的回归——重读莫泊桑的〈项链〉》一文中的话:“从我们大力批判玛蒂尔德的‘虚荣’,到我们说这是命运对小人物的残酷,实在不是我们认可了她的虚荣,是因为我们发现:这,对于人而言,实在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弱点。而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能说这是弱点。”

三、关于作业设计

课堂反馈是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情况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它的一个延伸。应围绕教学目标,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目标的内容学会了吗?能力目标方面,会学了吗?情感目标上,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了吗?课外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起着消化、深化课堂学习内容,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下面是六位教师《项链》一课的课堂反馈练习和课外作业:

教师一

课堂反馈:讨论“人应不应该追求优越的物质条件?玛蒂尔德的追求错误吗?你怎样看待她的追求?”课外作业: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或自己拟题,写一篇300~400字的练笔。(1)选取一个场面将其改编为课本剧(2)“败坏”与“成全”(3)也说“虚荣”(4)玛蒂尔德的“幸”与“不幸”(5)如果项链没有丢(6)项链告诉我——

教师二

课堂反馈:四人一组,分别扮演记者、玛蒂尔德、路瓦栽、佛来思节夫人,针对玛蒂尔德的遭遇,根据你对玛蒂尔德性格的理解,设计一组访谈。课外作业:(1)抄写字词。(2)阅读《红楼梦》第三回中王熙凤出场的语段,试对王熙凤进行自主、全面的评价。

教师三

课堂反馈:讨论“作家塑造玛蒂尔德这个人物,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课外作业:假如玛蒂尔德站在你面前,你想对她说什么?

教师四

课堂反馈:讨论“如果让你写作这篇小说,你怎么安排玛蒂尔德发现项链丢失后的情节?”“遭遇不幸,你将怎样去面对?”课外作业:(1)请以“玛蒂尔德,感谢你——”为开头,给她发条短信,表达你从她身上所学到的内涵。(必做题)(2)根据课堂反馈讨论中自己的观点改写故事情节。(选做题)

教师五

课堂反馈:分小组讨论“天堂与地狱——得与失,祸与福”、“一夜缥缈梦,十年艰辛苦——玛蒂尔德的忏悔”、“我虚荣,我之过——虚荣心的背后”、“人生无常,我心有主——无悔的选择”、“想说爱你不容易——面对项链诉心曲”。课外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2)完成《学习指导》练习。(3)将课堂上对课文主题的探讨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教师六

课堂反馈:就小说的情节方面的某一个特点进行阐述。课外作业:设计为学案,内容涉及字词、文学常识、小说情节、人物性格等。

值得肯定的是六位教师抛弃了以往被动的、临摹式的应答式作业与练习,都设计了体现现代课程与教学观的任务式作业与练习,让学生在与作品及作品中人物的对话中,加深理解;又由于这些任务式作业与练习的选题具有开放性,并直接面向社会生活,学生的这种对话就延伸到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学生还结合现实生活创生了问题,并通过解答获得了一次尝试、一种解读、一份体验。但课堂反馈练习和课外作业中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大多数教师都没有让学生完成教材中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而这些题目是教材编写者从达成与巩固教学目标角度设计的;其次,题目有随意性,难易度不稳定,有些题目的合理性令人怀疑,比如“请以‘玛蒂尔德,感谢你——’为开头,给她发条短信,表达你从她身上所学到的内涵。”第三,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点评不够,对课外作业缺乏具体、明确的指导,学生有无从下手之感。

(作者单位: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

(编辑 王旸)

猜你喜欢

玛蒂尔课外作业项链
滋嘎嘎做项链
项 链
环京城的“月季项链”来自哪里?
读《项链》有感
丢失的红宝石项链
中学历史课外作业评价中的问题与对策
真心假项链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完成语文课外作业的兴趣
优化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实践
数学课外作业的管理和落实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