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们”的“科学救国”模式
2011-11-02文/籽籽
文/籽 籽
“松鼠们”的“科学救国”模式
文/籽 籽
三年前,几乎是一夜之间大家认识了一个叫“科学松鼠会”的科学传播公益团体,“松鼠们”多是自然科学学科的博士,擅长用轻松的笔调将枯燥的科学知识写得生动有趣,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科学传播并流行开来。
三年后,“果壳网”上线,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松鼠们”为创造出“DISCOVERY”这样的科技媒体品牌梦想而建立的一个泛科技综合性传媒,包括果壳网、果壳阅读、科技品牌传播等多项业务。
这是国内公益组织升级的非典型先例,也是一个自家“养活”自家的典型运营标本。“我们的目标,始终是面向公众倡导科技理念,让鲜活的科技内容,走进流行文化。”科学松鼠会的创始人姬十三表示,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可选择公益方式与商业途径双管齐下。同时,“松鼠们”也已经争取到风险投资,来运营果壳传媒。
公益在夹缝中生存
“松鼠们”一直觉得自己在做的是一项公益事业,并且也赢得了不少粉丝,可是如果要想维持大流量的科学传播势头,松鼠会必须要有更好的组织形态和发展方向。
于是,“松鼠们”开始申请松鼠会的NGO资格。然而,在当时,公益圈质疑“科普算不算公益”,在申请的最后投票阶段,松鼠会因为半数选票的否决而终究没能成为一个NGO。松鼠会飞奔两年之后开始面临公益科普道路难以为继的痛苦。
“这一年多,经历了许多艰难时刻,服务器宕机,活动遭遇暴雪、暴雨,就当被打一拳不算回事;更难的是新人培养的不易,老作者退却,科学写作门槛太高趣味、太过小众,团队组织不易……我们艰难成长。”一向善于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为读者带来阅读快感的姬十三在写起2010年的新年献辞时比他的科普文章多了几分惆怅和感伤。
事实上,在公众眼中一直以一群乐观快乐的理科青年形象出现的松鼠会从创立开始就遭遇了身份的尴尬,而全凭借理想和激情撑起的松鼠会在此时更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2009年,尽管科学松鼠会借助网络和线下活动迅速提升着自己的影响力,成为公益圈中一匹迥异于传统公益组织的黑马,以至于联想集团在发起公益创业计划时都将松鼠会视为青年公益创业的典范予以热捧,但是在整个2009年“松鼠们”并没有拿到任何NGO或者基金会的支持,即使是一些类似壹基金典范工程的奖项,由于松鼠会非民政注册的身份,也没有资格去申请。
“我们当时面临的情况就是名气很大,但是得不到主流公益圈的认可,当时公益圈说的公益都是传统的扶贫慈善之类的,他们认为这才是雪中送炭,而我们只是锦上添花。”
正因为如此,“松鼠们”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挂靠单位,只能以商业注册的方式存在,对于一个NGO来说,不被公益圈认可就意味着在法律上无法得到任何基金会的资助,只能依靠自己的投资自生自灭。
没有可持续经济来源的“松鼠们”在2009年更像是一个全凭借理想去战斗的堂·吉诃德——全部的四名全职员工中只有两位每月拿着2 000元的薪水,姬十三和另一个同事干脆不拿工资。为了维持松鼠会群博客的运转和线下活动,姬十三开始接一些外快——为某大型企业撰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帮助央视某个栏目做科学策划,靠着这些收入和最初的10万元投资维系着科普的理想。
对于松鼠会的创始人姬十三来说,媒体的掌声和读者的追捧意味着更大的压力,他需要为已经打造出品牌的松鼠会寻找能够持续生存的方式,通过自我良性运转的商业模式使理想更可持续。
“我们希望走得更远,而不是流星闪过;我们希望做百年老店,沉下心打好根基,耐心做这个世界的改变者;我们希望能伴随一代青年成长,在他们生命中担当益友。”姬十三说。
经历了三年公益创业之后,“松鼠们”也越来越清醒和理性,开始为松鼠会探索更新的商业模式,耐心地去改变世界。
商业为理想续航
2010年11月,获得挚信资本百万美元投资的果壳传媒宣布成立。和之前的科学松鼠会不同,果壳传媒将转型为一个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泛科技新媒体,这一盈利性的新科技媒体也将承担反哺纯公益松鼠会的任务。
另一方面,面临身份尴尬多年的科学松鼠会终于找到北京朝阳区科委作为主管单位,发起成立一家非盈利机构——北京朝阳区哈赛科技传播中心。在这个完全公益的架构之下,松鼠会将定位成青年科学传播者俱乐部,为行业培养后备人才。而灵感起源于TED的高端科学演讲秀“果壳时间”则更多承担通过定期举行的科普演讲,拉近尖端科技与公众距离的任务。
在姬十三的设想中,果壳网定位于泛科技,内容相较松鼠会降低了门槛,更适合科技爱好者进驻,有一批专业团队会对内容负责,在架构上基本是“媒体+SNS”;另外果壳阅读作为旗下的读书品牌,预计在2011年出版10-20本书,聚焦于科普与科幻,目前已与蓝狮子、中南传媒等出版社达成合作,首部科幻小说《地铁》即将出版。
姬十三还在与青基会协商,打算在其下面成立基金并开发自己的项目群,包括高端科学家讲演、给乡村小学进行科学支教、科学互助平台、科学家沙龙等,这些科学项目群会构成非营利机构的主题。与此同时,姬十三也面向社会招募“科学逃兵”。“其实就是招募那些像我一样,喜欢科学但不适合科研的人,使他们可以在我们这里华丽转身。”
在资本眼中,最令人兴奋的并不是果壳传媒新奇的架构,而在于其科普理想所能扩展出的想象空间。在投资人、挚信资本高级合伙人郑庆生看来,果壳传媒致力于将科技智趣引入大众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生活,其所经营的是未来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而挚信资本看中的恰恰就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投资。
而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圈来说,果壳传媒的出现虽然无法被描绘成又一个互联网新势力的诞生,但也反映出一种积极的信号:经过10多年发展的中国互联网终于开始出现一批以改变什么为核心而不是单纯掘金为目的的人,当商业只是实现理想的手段而不仅仅只是目的时,或许更能爆发出强大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