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溪畔困牛山
——红六军团在石阡
2011-11-02马晓鸣
■ 文/特约记者 马晓鸣
本刊记者 文叶飞
甘溪畔困牛山
——红六军团在石阡
■ 文/特约记者 马晓鸣
本刊记者 文叶飞
石阡是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西征时的重要战地,是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时的重要修整地,1988年被评为省级革命老区。
七十七年前战火纷飞的场面,仍然在记忆和历史的深处翻滚……
甘溪血战
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马晓鸣/摄)
仲夏,在石阡县甘溪乡杨东坳的红军纪念碑前,一行行翠柏围绕着纪念碑、碑前摆放的几个花圈迎风舞动,显得庄严而肃穆,不远处的甘溪集镇上,125户移民搬迁户新建的房屋格外耀眼。70多年前,一场血战在这块土地上打响,万分危急中,是一猎人为红军带路杀出了重围。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34年10月7日凌晨,红六军团先头部队进至石阡县东南的甘溪。上午10时,红军前卫营到达甘溪东街头,霎时战斗打响。不断赶来增援的敌兵如蚁、枪弹如蝗。被围困的红军左冲右突,血浸大地。部队被截为三节,首尾不能相顾。万分危急之中,肖克找到一位猎人带路。这位名叫刘光荣的猎人知道一条狭窄的山道,20多年前还有人马通行,如今已是梢林没顶。队伍在黑暗中潜行。看不见路,后面的人拉着前面人的肩膀走。天下起了蒙蒙细雨,不见星月。只有粗重的喘息声和跌倒者枪托磕地的沉闷响声。远近的山头上都是敌人。刘光荣带领红军穿山谷、走小道,使红军主力冲出敌人封锁……红六军团主力在肖克、任弼时、王震等率领下,于1934年10月19日通过石江大道,24日到达印江木黄,与贺龙、关向应等会师。
刘光荣之子刘明亮介绍:当时父亲给红军带路时已41岁,父亲经常回忆说:“当时带着红军走在路上,首长们还专门派了几个人保护他,并教他怎样听子弹的响声来判断子弹的距离,好几次炮弹打过来都是红军将他按到在地并扑在其身上掩护……后来,红军还送了他一把马刀。”父亲带红军突围,智救了肖克部队后,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家。父亲在弥留之际一再叮嘱刘明亮要保管好这把马刀。刘明亮一家人将这把马刀视为珍宝,他家曾不慎失火,但这把马刀一直完好保存至今。
红军标语。(马晓鸣/摄)
困牛山壮举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激励着几代人成长。在石阡的困牛山,百余名红军集体跳崖的壮举却一度尘封在历史的深处。
眼前的困牛山芳草萋萋,黑滩河流水潺潺,和其它地方一样,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显得很普通很朴素,谁会想这里曾血染大地、震撼神州?如果时光回到77年前某一天,就会看见1934年8月的硝烟在困牛山弥漫。震耳欲聋的炮声和劈哩叭啦的枪声及阵阵喊杀声响彻在幽深的山谷、响彻在历史的深处……百余红军英勇跳崖的壮举,写下了长征途中悲壮的一幕。
1934年8月7日,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准备进入黔东革命根据地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合。10月7日,红六军团途径石阡时在甘溪与桂军发生遭遇战,红军损失严重。16日,为粉碎国民党军24个团10多天的围追堵截,红十八师五十二团800多人,在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的率领下,奉命断后,掩护军团主力突围。
红十八师五十二团在石阡县龙塘困牛山一带与敌人发生了激战。困牛山上悬崖峭壁,山腰怪石嶙峋;山下河道水流湍急,河面均被敌人封锁。红军抢占有利地形,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战斗中,当地的老百姓在国民党军队的挟持下,向山头走来,一步步地向红军逼近。为了避免误伤百姓,红军边打边退,一直退到了悬崖的边上。为了不做俘虏,百余名红军指战员砸毁枪支,集体纵身跳崖,壮烈牺牲。来不及跳崖的红五十二团团长和战士惨遭敌人杀害。
这就是红六军团的困牛山壮举。
七十多年来,100多名红军将士在困牛山集体跳崖的故事在当地一代传一代,至今谁也没有忘怀。逢年过节,村民们还来到当年红军跳崖的地方烧香烧纸祭奠英烈,这样的习俗已延续了数十年直到如今。
烽烟滚滚。历史见证人蔡应举、滕久权、安天明、姚祖华、张著明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听到的是“黑滩河沟里枪声嚯嚯地响”、“红军战士放声大哭”;看到的是“红军有一部分就在小河(虎井沟)跳崖”,“跳崖牺牲的红军一窖窖”(很多),“一个红军跳下崖插在树桩桩上”……
战后,很多老百姓都站出来帮助和收养红军。跳崖幸存红军陈世荣还常到川岩坝小学等单位讲当年红军跳崖的事迹,他说:“当时跳崖的有170人左右。”
《红二方面军战史》、《长征大事典》等记载了发生在这里的战斗;《中共党史人物传》、《黔山红迹》和地方党史资料以及旧政权档案史料等记载了困牛山战斗红军集体跳崖壮举。
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远景。(马晓鸣/摄)
先烈事迹昭世人
石阡是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西征时的重要战地,是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时的重要修整地,1988年被评为省级革命老区。1934年,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长征先遣部队抵达石阡时遭受敌军围追堵截,在石阡人民的帮助下成功突围,与红三军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100余名红军战士在石阡困牛山“宁死不做俘虏、宁死不误伤百姓”,用血肉之躯谱写了英勇跳崖的壮举。1936年1月,贺龙、关向应、肖克、王震率红二、六军团到石阡,开展革命宣传、打土豪、建立游击队、扩充红军等活动,石阡800多名贫困子弟参加红军。红军两度到石阡,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有甘溪、困牛山等多处红军战斗遗址,有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有保存完好的红军标语及漫画等。
甘溪、困牛山战斗态势图。
在红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如今的石阡县委、县政府提出 “三个四”工程战略,即“抓好茶叶、温泉、新型工业、旅游四大产业;建好万亩有机苔茶、万亩优质高效烤烟、万亩生态种草养畜、万亩工业园区四个示范园;实施好交通、水利、城镇、民生四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当前的石阡像一个大工地,西部大茶都、武陵山温泉度假旅游中心、夜郎古城、一江两岸美化等建设如火如荼。石阡在“转型”中找寻发展机遇,在困难面前实现了突破。如今,石阡共有在建项目108个,总投资48.5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就完成投资31362万元,同比增长71.3%。
一山一精神,一水一文化。千年泉都的红色文化,就在这山水之间。徜徉在泉都城乡,当年红军先烈用理想和信念,挚情和赤诚,青春和热血,在石阡锻造出一个又一个世人景仰、传承万代的红色经典,这笔弥足珍贵的巨大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泉都儿女开拓进取,勇创辉煌。
(编辑/周德瑞)